洛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对洛阳市2015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洛阳市人民政府:
2015年9月1日至2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伊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洛阳市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生产要素制约加剧的情况下,全市上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贯彻国家、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创优势、防风险等工作,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向好,部分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位次进一步前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缓中有升、调中向好的积极态势。
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看到,受市场需求不足和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支柱行业和企业支撑乏力、项目建设势头趋缓、产业结构不优、企业融资困难等矛盾和问题,经济企稳基础尚不牢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项指标没有达到进度要求。
会议强调,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市政府要高度重视,针对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态势,采取积极措施,放大优势,补齐短板,确保完成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
会议要求,一要继续深化开放招商,积极实施项目带动。充分利用洛阳的工业基础、科技实力、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深化开放招商。突出抓好对发展起龙头作用的大项目、对转型升级起关键作用的新项目、对全局发展起长远作用的好项目的引进、培育和建设。继续强力抓好固定资产投资,鼓励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向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其他领域;定向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省重点支持和我市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筛选出一批重大项目,争取国家支持,尽快开工建设,充分发挥重点投资项目对稳定经济增长、引领结构调整的带动和支撑作用。二要继续深化服务企业,不断强化运行协调。切实增强服务企业意识,营造服务企业氛围,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坚持市领导分包、企业直通车等制度措施,坚持分类指导,积极有效应对,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围绕“装备制造、石化煤化融合、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产业基地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区域中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落实“五个一”机制,加大协调督导力度,下大力解决拆迁、资金等因素制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多措并举,把该配置的资源配置好、该保障的要素保障好、该提供的服务提供好。三要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优化环境。继续推进洛深合作,借助洛深合作机遇,真正发挥科技创新的先导作用,加快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为后续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以发展优势产业为主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基础能力建设为主导推进培育发展新优势、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这四张牌。抓住国家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战略重大机遇,抓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产业发展重点。扎实做好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工作,积极申报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加快培育市、县级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扶持建设一批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加大政府职能改革,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为企业发展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政府各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努力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四要继续抓好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集中财力办好教育、医疗卫生、社会养老等民生实事。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扩增就业容量,完善社保体系,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和能力。以创建国家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河南省全民健身示范市为契机,加大文化、体育等公共事业投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持续抓好“三农”工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深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为人民群众创造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