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6-02-15

——2015年10月27日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
洛阳市人民政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洛阳市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洛阳市的贫困状况
    洛阳市是河南省扶贫开发重点地区,经过前些年的扶贫开发,洛阳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取得了长足进步,产业发展也有了一定基础,但受特殊的地理环境、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影响,洛阳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难、返贫几率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目前全市还有栾川、嵩县、洛宁、汝阳、宜阳5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前4个县为秦巴片区县),伊川1个省定贫困县,669个贫困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28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37.6万人,扶贫开发任务依然繁重。
    二、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
    2011年进入扶贫开发新阶段以来,洛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始终把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谋划,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落实精准扶贫要求,牢固树立按时间节点完成任务的思想,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格局,以产业发展为主线,以群众增收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把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与美好乡村建设相结合,产业发展与调整结构、土地流转、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相结合,区域发展、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与扶贫开发精准到户相结合,围绕到2020年实现贫困群众和全市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创新实践,统筹力量,克难攻坚,走出了具有洛阳特色的扶贫开发工作路子,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一)认真贯彻中央25号文件精神,洛阳扶贫开发工作的机制制度不断创新完善。
    中办、国办25号文件下发后,我们注重结合洛阳实际开展全面机制创新。在宏观层面,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若干意见》;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大扶贫”的工作思路,明确了新时期扶贫开发的目标和任务,确立了12项重点工作,区分了各级党委政府和行业部门的职责任务,提出了按时间节点实施扶贫开发目标管理的要求,在顶层设计上谋划了“三位一体”的扶贫格局。在综合层面,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出台了《洛阳市扶贫开发人口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会扶贫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贫困村整村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洛阳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项目例会制度》等文件,形成了综合协调的保障机制。在项目管理层面,市扶贫办积极适应项目管理体制转换需要,先后修订完善了14个专项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规范了项目管理,提高了项目管理效益。
    目前,洛阳扶贫开发的各项工作机制基本完善,“三位一体”的扶贫格局基本形成。专项扶贫上,各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地位明确,机制制度完善配套,扶贫管理规范有序,主导作用发挥明显,扶贫投入不断加大,2011—2015年,全市共投入各类扶贫开发资金23.02亿元,其中:中省财政扶贫资金11.93亿元,市财政扶贫资金3.1亿元,县财政扶贫资金1.33亿元。行业扶贫上,各相关部门责任明确,主动作为,较好的落实了年度项目资金40%用于贫困地区的要求,五年直接整合到扶贫项目上的资金达到6.66亿元。社会扶贫上,在积极服务中央4家单位帮扶5个贫困县,省直23家单位帮扶23个贫困村,发挥好他们各种优势的同时,建立完善了市县领导分包县乡和联系贫困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国营企业定点帮扶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民营企业、驻军定点帮扶贫困村,农业科技专家定点帮扶贫困乡(镇),城市区与重点贫困县对口帮扶支援,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贫困户的定点帮扶工作体系。各县成立了定点帮扶工作总队,乡成立大队,村成立工作队,实现了贫困村定点帮扶的全覆盖和重点村的多重覆盖。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各级定点帮扶单位共帮助贫困村协调财政资金9765.89万元,建设项目133个,单位直接捐资和捐物折资4310.82万元,实施项目326个,协调社会资金9099万元。2013年全面启动社会扶贫工作,先后成立了洛阳市扶贫开发协会和洛阳市扶贫基金会,建立了社会扶贫工作的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和工作机制。全力打造社会化产业扶贫“金果树工程”和社会化公益扶贫“爱心圆梦工程”品牌,通过项目推介宣传、开展募捐活动,做好服务保障,共实施“金果树工程”项目212个,签约资金41.35亿元;“爱心圆梦工程”项目294个,接收捐赠资金1.79亿元。洛阳扶贫开发协会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经过全市共同努力,顺利实现24.96万人稳定脱贫目标,2015年预脱贫5.952万人,106个贫困村实现脱贫目标,196个贫困村达到示范村标准。
    (二)加强工作规范性,不断提高工作管理水平,精准扶贫要求得到扎实落实。
    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六条要求,注重在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在落实精准扶贫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1、高标准完成了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按照广泛宣传动员、严格标准程序、开展联审清理、落实公开公正的要求,共识别省级贫困村669个,市级示范村106个,识别贫困人口12.97万户、44.656万人;2014年实现精准脱贫7.052万人,建立了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制度,完善了扶贫项目与建档立卡工作的衔接机制,为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2、科学拟制规划,标定了洛阳扶贫开发的路线图。为将脱贫目标落实到位,2014年结合建档立卡,对扶贫开发任务进行调查摸底,将扶贫开发任务细化为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雨露计划等具体项目,以2020年为时间节点,分年度将脱贫任务细化到村到户,制定了《洛阳市扶贫项目建设规划(2014—2020年)》。在此基础上,2015年又根据市委市政府“洛阳要提前实现脱贫目标”的要求,统揽扶贫全局,对规划进行了充实调整,拟制了《洛阳市脱贫规划(2016—2020年)》,围绕扶贫攻坚的重点难点任务,计划启动贫困村道路畅通工程、贫困群众安居工程、贫困村水利提升工程、特色产业发展工程、教育扶贫工程、基层党建提升工程等六大重点工程,为实现2019年提前脱贫目标提供强力支撑。目前,规划已征求相关单位意见,拟提交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项目规划的出台,将为今后5年扶贫开发工作明确目标任务,提供具体抓手,绘制了洛阳扶贫开发工作的具体路线图。
    3、认真落实责任制,实施脱贫目标的量化管理。牢固树立按时间节点完成任务的思想,依据脱贫规划,将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细化到年度,将年度脱贫任务与项目建设挂钩,按照年度财政扶贫资金有五分之一的贫困村、四分之一的贫困群众受益的目标,给年度脱贫任务赋予具体项目,签订年度脱贫任务和项目建设任务责任书,落实考核制度,使洛阳市扶贫开发工作走上了量化控制、计划管理的轨道。
    4、加大项目管理力度,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抓好扶贫项目的谋划,在全省率先实施了项目库制度;抓好扶贫资金投向的宏观调控,实现年度到户资金不低于70%;不断探索项目带动模式,省扶贫办先后6次在洛阳召开现场会,推广洛阳扶贫搬迁、整村推进、金融扶贫、彩票公益金、世行项目、旅游扶贫等项目实施经验;抓好基层项目责任人队伍建设,每年对贫困村支部书记进行集中培训,对项目责任人、群众代表、项目监理进行专题培训,发挥好基层的主体作用;抓好项目监管,严格落实项目备案审查制度,建立《扶贫项目管理台账》,采取现场跟踪督查考核验收、开展优质项目评选、进行季度排名通报等措施,促进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主动接受监督,邀请财政部门一起清理滞留项目资金,与审计部门联审清理扶贫资金及贫困人口,启动扶贫项目廉政风险告知和项目责任制,提高了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度、安全性。
    (三)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扶贫攻坚成效明显。
    1、多措并举,扶贫搬迁项目的综合效益得到较好发挥。为切实帮助最后的特困群众搬出深山,努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我们注重在探索项目的综合手段上下功夫。一是把扶贫搬迁对象选准。深入调查摸底,真正把居住条件恶劣的贫困村中的自然村列入搬迁规划,把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作为扶持对象。二是推动整村搬迁。通过加大差额化补助力度、整合行业部门项目资金、建设周转房和过渡房等措施,引导实现整村搬迁,把特困群众搬迁出来。目前,已建设周转房1251套。三是加大贫困村资源开发力度。启动整村搬迁人地挂钩试点项目,用足用活国家政策,盘活搬迁老村土地资源,解决搬迁户搬迁资金不足的问题;引导市场资本进入贫困村,建设“金果树工程”项目,盘活贫困村各种资源,发展现代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四是下大力抓好搬迁群众的就业工作。对搬迁群众实施技能培训,实现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就业;在搬迁安置点扶持劳动密集型项目31个,安排贫困家庭劳动力2760人。五年全市新建扶贫搬迁安置点144个,续建扶贫搬迁安置点175个,搬迁贫困群众3.29万户,12.88万人。
    2、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提高。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整合各行业部门项目资金,对贫困村12项基础设施建设内容进行整体提升,先后对435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修建乡村道路1378公里,打井228眼,蓄水池447个,建堤灌站15个,新增灌溉面积9680亩。通过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基本达到了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有25个村被评为全省整村推进示范村。
    3、大力实施产业扶贫,贫困群众增收效益明显。以科技扶贫项目、到户增收项目为引导,培育贫困村主导特色产业,以产业贴息项目扶持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群众组织能力,搞好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的能力素质,创新金融扶贫模式支持群众发展产业,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先后实施各类产业扶贫项目381个,小额贷款贴息扶持贫困户1.25万户,带动6万贫困户受益。积极探索创新,启动了绿尔蜗牛产业扶贫推广项目,发展200多示范户,户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实施互助资金扩容工程试点项目,筹措小额贷款资本金4500万元,撬动金融贷款规模2亿多元。引进投资2.5亿元电商扶贫项目,建立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销售网络,实现贫困村菜园子与市民菜篮子的直接连接,引导贫困群众特色农副产品的订单生产,计划春节前商品上线。开展了构树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等产业扶贫创新试点,产业扶贫的链条基本完善,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有了基本定位。
    4、实施“雨露计划”,贫困劳动力素质得到提升。按照“再生劳动力职业教育全覆盖,转移就业劳动技能培训全覆盖,参与主导产业发展的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全覆盖”的要求,对5.97万贫困劳动力实施了“雨露计划”培训。
    总之,经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讲话,深入开展扶贫宣传动员,目前,各级领导和部门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进一步提高,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洛阳扶贫开发的关注度、参与度明显增强,扶贫开发政策机制、工作力度、内外环境和扶贫成效都是历史最好时期,为“十三五”扶贫开发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当前扶贫开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全市还有6个贫困县、669个贫困村、37.6万贫困人口,要到2019年提前脱贫,任务艰巨。尤其是剩下的这部分贫困户,贫困程度更深、发展能力更弱,没有有效扶持很难脱贫。
    一是扶贫资金筹措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完成脱贫目标,需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撑。目前,扶贫投入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资金筹措的机制还不够完善。需继续加大各级财政尤其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发挥好市场和社会资金的作用,集全社会之力共同参与扶贫开发。
    二是精准扶贫工作措施还需进一步细化。精准扶贫是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要求。但在贫困人口识别、扶贫项目措施、精准脱贫管理等方面还需下更大的功夫。需要进一步加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力度,改变思想观念,创新扶贫方式,完善工作措施,发挥好扶贫资金项目的最大效益。
    三是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难点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搬迁群众筹资难、基础设施投入大,扶贫搬迁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因缺乏致富带头人、缺乏劳动力,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效益还不够明显。需要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措施,实施扶贫攻坚。
    五、“十三五”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十三五”全市扶贫开发的工作目标就是到2019年实现全市6个贫困县、669个贫困村、37.6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围绕六项重点工程建设,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扶贫搬迁力度。继续推进整村扶贫搬迁,加大与发改、住建等部门的沟通协调,集中资金力量解决贫困户的搬迁问题。争取在2018年前基本完成扶贫搬迁任务,2019年完善提升,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二)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积极探索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途径,加大创新试点项目建设力度,努力实现贫困村有主导产业,贫困户有增收项目。
    (三)积极开展金融扶贫工作。继续开展好互助资金扩容工程等金融扶贫试点项目,扶持龙头企业和新型主体,扩大扶贫贷款规模,满足贫困户发展产业小额信贷需求,实现小额信贷贴息全覆盖,助推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产业。
    (四)搞好劳动力培训。全面落实“雨露计划”培训政策,实现再生劳动力职业教育全覆盖,转移就业劳动技能培训全覆盖,参与主导产业发展的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全覆盖。
    (五)提升社会扶贫水平。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打造社会化产业扶贫“金果树工程”和公益扶贫“爱心圆梦工程”优质品牌,规范好扶贫协会和扶贫基金会的运作和管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
    (六)抓好扶贫队伍建设。抓好以专业扶贫队伍、定点帮扶队伍、贫困村致富带头人队伍为重点的扶贫基本队伍建设,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不断提高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扶贫工作管理水平。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完成,事关洛阳建设名副其实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战略的实现,当前,我市扶贫开发已经进入攻坚拨寨的关键时刻,虽然任务繁重,但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关心支持下,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洛阳一定能够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