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县人大
宜阳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我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农业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把“推进产业化,全面建小康”作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路径和着力方向,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形成了粮食、烟叶、蔬菜、花生、小杂粮、畜牧养殖、土特产品等齐头并进的农业产业化体系,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济组织,实现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产业提升。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种植结构更加优化。近年来,我县通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已初步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业种植新格局。全县常年种植小麦58万亩、玉米40万亩、其它粮食作物22万亩,常年粮食产量7亿斤;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我县积极发展多种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已发展烟叶8万亩、花生20万亩、蔬菜18万亩、黑杂粮3万亩等,农业种植结构逐步得到了优化。
(二)龙头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逐年增加,规模和实力不断扩大,已有一批企业处于全市行业前列。2010年,全县龙头企业只有9家,到2014年底,全县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已达23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4家。至2014年底,全县龙头企业资产总额从2010年的37351万元增长到85956万元,增长率130%;职工人数从2010年的1244人增长到4974人,增长率300%;带动农户数从2010年的5.1万户增长到6.8户,增长率32%。
(三)农民合作社迅速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已从初期的技术交流,向农资、技术、生产、仓储、营销以及加工等全方位服务快速拓展。截止目前,全县已注册登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个,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合作社2家。
(四)家庭农场初步发展。全县已注册家庭农场15家,从事种植业的有14家、养殖业的有1家,其中市级示范合作社4家。
(五)农产品品牌建设成效明显。我县现有农产品已注册商标58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个,有机食品认证4人,地理标志产品1个,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2家。其中洛阳伊众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的“伊众”牌排酸牛肉荣获“中国著名品牌”、“中国优质名牌产品”,河南华裕黑色作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天下黑点”、洛阳长益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的“长益山宝”、洛阳洛康食品有限公司的“豫林”等品牌被命名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同时,“好菜蓝”牌蔬菜、“养子沟”牌生态鸡蛋、“李贺”牌柿子醋、“东方女神”牌桑果酒、“香鹿山”牌小米、“薯门薯路”牌红薯粉条、“灵秀”牌老粗布、“安远潮”牌花生酱、“康乐泉”牌蔬菜等农产品已成为我县名优农产品的代表。
(六)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良好。我县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0余家,以粮食加工为主的有:河南华裕公司、洛阳锦实公司、宜阳县锦粮面业公司、宜阳双石面粉加工厂,洛阳黑谷源公司等;以果酒加工业主的有:洛阳新奕公司等;以山珍副食加工为主的有:宜阳县花果山珍品公司、洛阳观兴食品有限公司、洛阳三星有机农业公司等;以调味品加工为主的有洛阳洛康公司、洛阳锦康公司等;以红薯加工为主的有:洛阳涧水农业公司、洛阳金薯王公司、洛阳凤台公司、宜阳西岭红薯合作社等,加工产品达110余种,产品销售全国各地。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强力推动。我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起到了政策上的引领作用,业务上的指导作用,发展上的帮扶作用。特别是对农业、畜牧、水利等部门提供了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工商部门简化了办证程序,对农业产业化组织的注册登记提供了便利,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推进了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做好服务,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县政府及职能部门专门明确一名副职领导指导和协调各乡镇、各部门的工作,为创办农民产业化组织搞好服务。对发展较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帮其申报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和省市级示范合作社,并对申报成功的企业和合作社进行日常跟踪指导服务,规范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企业上档次上台阶,扩容提质增效。
(三)创特色、打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拓宽销售市场,打造农产品精品名牌,宜阳县把建设农业品牌、名牌作为推进农业标准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一是积极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打造农产品精品名牌,提升农产品竞争能力。帮助农业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申办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二是多渠道宣传推介,提高宜阳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组织农业企业积极参加省市县农博会、农展会。近年来发放农业产业化宣传册4万余份,并制作了长达45分钟的产业化宣传专题片,多渠道、多途径推介宜阳的特色农产品,使宜阳县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扩大中,连续8年组织企业参加驻马店的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其中“天下黑点”系列产品连续三年获得优质产品奖。连续5年组织多家企业参加全国优质农产品(北京)展销周,特别在洛阳举办的名优农产品展销周上,我县每年组织20余家企业、合作社参展,大大提高了宜阳农产品在洛阳乃至全国的知名度。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阻碍发展的问题和不足。
(一)龙头企业不多,带动能力不够。我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虽有23家,但辐射范围不宽,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带动能力明显不够,后劲不足,很难带领更多的农民进入国内、省内大市场,很难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
(二)知名品牌偏少,市场占有率不高。当今市场是知名品牌的市场,虽然近年来我县也产生了像“伊众”、“天下黑点”等农产品品牌,但其面对的市场主要还是本地市场,虽然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整体来说还不算高。
(三)技术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强。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生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工艺和生产设备的限制,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如我县金薯王、涧水、丰民、西岭等多个红薯种植加工合作社及企业,多年来仍然使用较原始的加工工艺,无法形成标准生产线作业,产品品质不能保持始终如一,产品仍然停留在粉条、红薯淀粉等初加工产品,没有经过深加工生产附加值较高的新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企业融资困难,发展后劲不足。大多数企业是租借土地、厂房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自身没有土地和房产,也没有有效抵押物,部分企业虽有土地、厂房,但固定资产价值较低,达不到所需贷款的抵押标准,致使企业无法继续投资做大做强、开发创新。
四、对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财政以奖代补,鼓励做大做强。按照省市的一些奖励做法和惯例,凡获得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的由省奖励5万元,市奖励3万元,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的,市奖励5万元。建议我县出台政策给予1—2万元奖励。凡参加展销会的企业,在农展会上获得奖项的,给予一定奖励,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二)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名优品牌。一是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及各种展会,采取专栏节目、新闻发布(电视直播)、专题报道、网上农展、展会促销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推介品牌农产品和品牌企业,以省内外市场为重点,组织参加各类展销会和网络营销,加大本辖区大品牌产品的宣传力度。二是在全县营造“宣传品牌、支持品牌、发展品牌、保护品牌、依靠品牌、促产增优、内销外出、占领市场”的良好氛围,在沿路、沿街道醒目位置,以广告牌宣传为切入点,制定优惠措施,支持农产品经销主体,鼓励和帮助企业开展品牌宣传,提高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三是牢固树立“品牌就是竞争力”的理念,统筹制定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规划,引导支持企业培育、创建和整合品牌,坚决防止品牌杂乱和无序竞争。同时,以创建名、精、特、优、新农产品品牌为战略方向,培育以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驰名商标和农产品金奖为切入点,着力打造一批事关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品牌。
(三)整合涉农资金,支持科技创新。根据省财政厅《关于报送统筹整合支农资金,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大整合支农资金力度,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实行土地规模流转、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采用财政补贴、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进行科技创新。同时,安排专项资金,针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组织相关的专业技术培训,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推动农业的科技进步。
(四)搭建融资平台,推动银企对接。按照《河南省农业厅培育发展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工作方案》的精神,搭建融资平台,扶持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休闲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发展。参照成立互助基金会的模式,促使企业抱团发展、风险共担,由互助基金为入会企业向银行提供担保,解决融资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