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参加涧西区代表团审议

2016-03-03

    2016年3月2日下午,副省长、市委书记李亚来到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涧西区代表团,与代表们共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他强调,涧西要突出理念引领,强化体系支撑,按照产业支撑更强、创新活力更足、民生改善更实、基层基础更牢的要求,努力打造最具创新活力、最具创业激情的首创之区,为全市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涧西区代表团讨论气氛活跃、发言热烈。吴宗彦、王国良、任慧宏、刘波涛、梁波、赵传朋、王二龙等代表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国有企业改革、“双创”平台搭建、新能源产业发展、科研成果转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闲置厂房再利用、企业减负等内容提出了意见建议,并结合各自单位发展畅谈了体会和下一步思路。大家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思路清晰,措施扎实、鼓舞人心;“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全面客观地总结了“十二五”发展重大成就,系统科学地对“十三五”发展进行安排部署,完全符合中央精神、省委要求和洛阳实际。
    李亚边听边记,不时插话,同代表们深入讨论。在认真听取代表发言后,李亚作了讲话。他说,听了各位代表的发言,很受启发,洛阳“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当前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全市“十三五”宏伟蓝图催人奋进。涧西的发展基础较好、地位重要、贡献很大。希望各位代表在会议期间,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把大会确定的各项议程和任务完成好,带头把大会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使大会描绘的美好蓝图早日在涧西变成现实。
    就进一步加快涧西发展,李亚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一是产业支撑更强。这是涧西打造首创之区的物质基础。涧西要发挥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把产业做大做强,为全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强力支撑。要突出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是全市的主导产业,更是涧西的支柱产业,要围绕左右链、上下游拉长产业链条,加快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把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提升现代服务业体系。要优化企业结构。在大力支持大型企业发展的同时,重点筛选、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小巨人企业,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巨人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抢占高地的发展格局,实现群众就业、财政增收和经济发展的多赢局面。要搞好企业服务。一如既往做好服务企业工作,主动沟通、现场办公、真诚服务,营造良好环境。深入推进“三供一业”改革,抓好资金、用工、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保障,千方百计促进各类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不断提升企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创新活力更足。这是涧西打造首创之区的活力之源。涧西是科教大区,让洛阳的科技创新能力更强,涧西大有可为、必须更有作为。要明确原则、打开通道。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人才支撑、项目抓手、改革牵引的原则,打开产学研融合通道、军民企地转化通道、人才成长通道。要健全机制、构建体系。结合贯彻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建立央企、科研院所和地方的协调联动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要完善载体、推动“双创”。利用好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洛阳启迪科技园、卓阳科技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吸引各类创新要素加速聚集,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技孵化园区。发挥厚重创业创新文化、高素质创业创新人才的优势,在推动“双创”上下更大功夫,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让各类创新人才、技术人才都能够一显身手、梦圆涧西。
  三是民生改善更实。这是涧西打造首创之区的重要标志。要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民生实事。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把群众最关注、最期盼、最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好,把群众最急需、最根本、最普惠的公共服务保障好,编密织牢社会保障网。二是旧城改造。要摸清底数,分步实施,争取政策,惠及民众。棚户区改造过程中,要提高货币化安置水平,把群众居住生活改善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实施,把各项便民服务设施统筹建设谋划到位。要把握好政府主导和市场参与的关系,处理好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和保护原有工业文化遗存遗址的关系,留下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文脉。三是安全稳定。要时刻把安全稳定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责任、强化治理,营造和谐安定的外部环境。
  四是基层基础更牢。这是涧西打造首创之区的坚实支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任何时候都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强基固本、建章立制,不断提升基层基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把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要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依靠社会力量,把社会各项服务中心建立起来,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涧西模板”,不断提升“两级网格”社区管理服务模式,真正把“小网格”打造成社会治理的大平台。同时要重点做好社区养老工作,把社区养老与社区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真正把社区养老事业做好。
  市领导杨炳旭、杨廷俊、曾丹梅参加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