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代表建议看民生问题的互联网化进程

2016-04-08

◆   李怡翔
  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化、工具化、高效化,越来越多涉及我国社会基层和广大百姓根本利益的民生问题,通过互联网途径有效解决,充分证明了互联网已经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也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虚拟媒介。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召开之际,代表们用互联网解决民生问题的相关议案和意见建议更是成为了新兴的热门话题。
 
  一、智慧民生、信息惠民,看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民生问题互联网化建议
 
  (一)在医疗领域,各个医院对于患者的信息管理至今仍是“信息孤岛”,各医院之间患者病历不共享,医生无法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同时医疗资源分布严重失衡,而目前又缺乏相关政策方便医生通过互联网来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针对这些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要打破医院的“信息孤岛”,就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建立并完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制度,实现相关信息的可得性和互联互通,要积极支持并总结分级诊疗制度的创新与试点经验。
  实现分级诊疗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患者信息共享。只有让医务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诊疗、用药情况,全程跟踪病人的健康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才能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在具体建议部分,马化腾代表提出,应该“进一步落实医生自由执业政策,逐步消除让医生成为‘自由人’的‘隐性障碍’,让医生的医德和技术能够获得相应的市场价值,从而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鼓励包括互联网与科技公司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分级诊疗制度在各地的探索与完善中去。同时,可通过远程教育与远程医疗等手段加强基层医疗培训,培养更多合格的值得信赖的医生。特别是,培养基层医生使用移动医疗设备的习惯,做好患者的健康管理, 更好的用科技力量来服务患者。
  (二)在“三农”领域,数字鸿沟依然存在,互联网与农村的结合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尤其是在互联网与农村商业、社会、生活、资源等的对接方面,仍有大量工作可做,农村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的价值,仍有大量等待挖掘。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在会议上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加大推动提速降费的重大举措,创新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打通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
  个人看来,移动互联网与“三农”的融合,尤其是与农村商业的对接,必定会产生很多新的商业机遇,并兴起很多新的业态、新的模式。如果政府能够制定全国性的人才、财税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农村金融,改善农村征信体系,提供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那么农村的创新活力就有可能被激活。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事业,真正从政策上为农村互联网建设减轻资本障碍和创业阻力,使广大农村实现“弯道超车”,跑步进入现代信息社会,对于实现农村“数字脱贫”,缩小甚至跨越城乡数字鸿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农民增收,改善城乡差异会有显著帮助,对于精准扶贫,也算是添砖加瓦。
 
  二、民生问题互联网化进程中的不足
 
  虽然近年来移动互联在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应用较广且效果显著,在推进民生问题互联网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但离实现智慧民生、信息惠民的最终目标,仍存在一些亟待突破和解决的问题。
  例如,移动互联在服务民生方面的价值和优势,各级政府还有待挖掘,部分城市的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信息化上,重软硬件基础设施投入,轻应用开发。移动互联网融合创新已催生出移动支付、位置服务、移动医疗、在线课堂等一批跨产业新兴民生应用,但在技术和业务标准、信息资源共享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缺乏统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
  在民生领域,由各部门分别主导的信息系统对于开放共享与协作考虑不足,加上管理的体制原因,信息孤岛、数据壁垒现象较为普遍。
  因此,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通过统一存储平台、集成规范、数据标准和数据服务,形成面向民生的公共数据资源池,实现数据共享应用。同时,引导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平台企业和机构基于这些数据开发更多的民生类应用,并反向将采集到的数据开放给公众,将有助于推进民生问题的互联网化进程,形成全社会开放大数据的氛围和良性循环。
 
  三、互联网连接“人”与“公共服务”,着力推动民生问题互联网化进程
 
  十分欣喜的是,民生问题的互联网化进程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截至2015年底,各级政府在微信上开通了近3万个公众账号,经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也达到15万个。微信、微博已成为我国政府部门发布权威信息、加强政民互动、引导网络舆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阵地;看病挂号、交通出行、交水电费、转账汇款,越来越多民生服务都可以在手机上办理。
  以广州市的微信“城市服务”功能为例,市民通过一个入口即可找到医疗、交管、户政、出入境、缴费、教育、公积金等17项民生服务,诸如户口办理等基础服务在手机上即可一次性完成,无需多次往返办事窗口。目前该账号已服务绝大多数广州市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创新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模式、破解重大民生问题提供了新机遇。例如,丁香医生、春雨医生等手机医生问答类APP通过在线问诊,远程即可解决患者30%-40%的咨询,减少了患者就诊次数,缓解了医疗资源的紧缺。再如,各类空气质量监测APP让每个人都能实时了解本地空气质量,发现污染空气的行为时,还能通过在线举报实现全民监督。车载智能系统、定制公交等应用的广泛普及对降低能耗、绿色出行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后,我想回顾下李克强总理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已将“互联网”视为新经济的绿色动力,其中提到与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方向: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
通过上下共同努力,互联网在解决民生问题的进程中已呈现越发蓬勃的景象,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中“互联网元素”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互联网解决民生问题成为大势所趋。代表们关于如何利用互联网解决民生问题的意见建议,以及会场内外针对政府在互联网方面政策的讨论,都使会议中的“民生问题互联网化”概念越来越凸显。要明确的是,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吃穿住行、养老就医、上学就业等皆为生活必需。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代表们关于民生问题互联网化进程中的意见建议,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