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就业优先战略 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 丁成成
——关于我市就业与创业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研究与探索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源。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推进全民创业是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人民群众致富的重要举措。今年5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湖镜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对我市近年来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就业与创业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洛阳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专项工作方案》等相关政策文件。各级人社部门也不断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努力优化创业环境,改进创业服务,积极引导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着力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一)多措并举,促进各类群体就业。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夯实工作服务基础。硬件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实现了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全方位;软件方面,信息网络实现市、县、乡全覆盖。二是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各类群体就业。2015年,先后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各类招聘活动165场,提供就业岗位16.4万个。认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单位77家,提供见习岗位2765个。为家庭困难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3.7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799个。为6909名“4555”灵活就业人员发放补贴355万元。对224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资金8000余万元,稳定就业岗位1.3万余个。三是突出服务高端人才,打造人才服务高地。2013年至今,以“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节”优才会为阵地,举办大型中高级人才招聘会,经过近几年优才会的举办,来洛工作的优秀人才逐年增加,其中2015年举办中高级人才招聘会7场,提供岗位数4872个,达成就业意向2341人次。四是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民有序转移。开展以“搭建供需平台,促进转移就业”为主题的“春风行动”,全面开展宣传服务,劳动就业咨询、政策解答、求职登记、社会保障、岗位推介、招聘等多项服务活动。2015年,发放“春风卡”、宣传资料16万余份,组织专场招聘会127场次,提供免费服务13.8万人次。
(二)激发社会活力,助推大众创业创新。一是创新孵化功能,放大创业推力。坚持“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原则,切实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共认定6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获得省、市奖励补助160万元。截至目前,市人社部门扶持的创业孵化基地面积累计达到22.1万平方米,在孵创业实体达到255家,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二是创新创贷模式,增添创业动力。通过提高贷款额度、拓宽扶持范围、发放启动资金、降低反担保门槛、创新体制机制和经办模式等措施,用足用活用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将个人、企业贷款额度分别提高到40万元、500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87亿元,带动9.17万人实现就业。三是创新培训办法,提升创业能力。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对具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开展创业意识培训,重点组织开展创业培训进园区、进高校活动。2015年全市组织创业培训1.45万人。四是创新舆论宣传,凝聚创业合力。2015年,在洛阳日报等主要媒体上开辟专栏进行就业创业政策和创业典型系列宣传活动,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吸引创业主体参赛,评出优秀创业项目和创新创业明星,给予奖励。
通过各项创业就业政策和措施的开展实施,2015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9858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8273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431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低于省定目标0.6个百分点,组织创业培训14514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87亿元,直接扶持2.62万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9.17万人。
2016年一季度,全市城镇有2.85万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9%以内,低于4.5%的控制目标。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9亿元,带动了近4000人就业。
二、我市就业与创业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创业就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在调研中发现仍然存在着创业观念落后,创业意识不强,创业氛围不浓、创业资金和人才缺乏、创业促就业倍增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和公共创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就业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一方面受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影响,就业岗位供给与就业需求之间缺口较大,劳动力总量和结构性方面的矛盾更加突出,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另一方面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逐年递增态势,但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的技能素质相对偏低,就业领域较窄,而新成长劳动力又存在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不能与市场良好对接问题,导致部分岗位与就业人群不匹配。
(二)重点就业群体就业压力增大,隐性失业呈现上升趋势。洛阳市属于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近年来,受经济结构转型和企业改革改制影响,下岗失业人员较多。部分企业近来一直处于亏损或开工不足状态,为解决人员过剩问题,出现了“降工资保就业”“降就业质量保就业数量”的“双降”局面。隐性失业人群大部分是低技能的就业边缘人群,一旦失业,风险凸显出来,就会造成失业率较大幅度提高。加上每年近3万人左右的高校毕业生和城镇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压力较大。
(三)就业创业政策仍需完善落实。调研发现各县区根据就业创业工作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一些政策门槛高、手续复杂,落实不到位。例如小额贷款问题,各地普遍反映银行的门槛过高,且额度低、周期短,致使部分劳动者在享受政策、服务时遇到困难和障碍。
(四)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尚未形成联动机制。虽然近年我市都非常重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但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资金、资源分散在不同职能部门,各自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尚未形成联动机制,职能部门协同促进就业创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五)就业创业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尚不健全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使得就业创业者得到的一些信息不够准确、灵活,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盲目现象。
(六)创新创业氛围还不够浓厚。受全国性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等影响以及依赖性强、“小富即安”等思想的影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还不够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还不完善,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还不够强。
三、对我市创业与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创业促就业的力量统一起来。先进地市全民创业的成功经验表明,要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和高涨的创业热情,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是核心,全社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是关键。要切实加强对创业促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全市上下合力推进全民就业创业的工作新格局。
(二)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强化创业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范围,健全培训体系,提高创业培训合格率、成功创业率和稳定经营率,形成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良性机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工培训和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尤其是技能培训以增强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创业能力、择业能力、转业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增强劳动者生存的本领和成功的希望与信心。
(三)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创业者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首先要实现政策公平,尽快消除外资企业、大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的各类政策差异,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其次,政府应注重制度公平,推进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破除垄断。
(四)完善政策体系,扶持大众创业。进一步完善各项创业扶持政策,不断加大政府对创业工作的投入力度,将创业扶持资金纳入各级财政的年度预算,并逐年增加创业扶持资金。一是建立城乡互通的创业贴息贷款政策。进一步扩大贴息贷款范围,提高贷款额度,将贴息贷款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符合条件的城乡劳动者,二是进一步完善创业奖励政策。提高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奖励标准,对大龄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和大学生创业进行奖励补贴。三是完善和落实创业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四是对初始创业者给予劳动保障政策扶持。
(五)强化创业促就业的部门联动机制。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抓创业、促就业的工作责任。政府部门要牵头抓总,统一协调指挥,统筹安排与就业创业有关的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向创业者提供各项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形成合力积极做好创业推动和服务工作。
(六)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加快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创新服务载体 ,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 ,将服务平台延伸到乡镇 ,为全民创业提供方便、快捷 、优质的服务。二是建立健全市公共服务网络,及时准确地向社会提供劳动力市场信息,包括市场供求信息、市场价格信息以及政府政策信息等。三是为供需双方提供优质的中介服务。要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开展援助服务,对特殊就业困难对象实行就业援助。
(七)营造浓厚创业氛围,带动群众创业热情。一是积极塑造创业典型,并给予表彰奖励,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二是加大舆论宣传。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创业主题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创业者光荣”的社会舆论氛围,扩大创业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