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7-02-23

高苏苏
 
  9月22日,新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会森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对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察看了五头镇镇镇通燃气建设、仓头镇云水村美丽乡村建设、北冶镇马行沟村新型社区建设以及县城畛河大道、南京路、汉关西路的道路建设和改造提升等项目。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代表座谈等形式,认真了解我县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开展情况,听取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新安县立足县域实际,大胆探索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城镇化率达42.5%。
  (一)城镇化规划布局进一步优化。按照整合资源、优化功能和统筹城乡的理念,编制完成了县城和部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安县发展战略规划》《山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水城概念性规划》《镇镇通燃气专项规划》《石井镇风情小镇概念规划》等,启动了《新安县城乡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汉关遗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了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县城的规模和品质明显提升。实施城市提升工程。东西区“百幢高楼”达到150余幢,城区广场、游园达到24个,绿地率达到34%,建成垃圾中转站16个,停车位5200个;启动了枕头山公园、铁塔山公园建设项目;对畛河大道、金水路、南京南路、上海路北延伸段、城北十六道、城北七道等道路进行建设或改造提升;实施了新老城“雨污”分流改造工程;规划建设西区万基花园段跨G310国道过街天桥;继续实施“公厕革命”,增加县城公厕数量,解决群众如厕难问题。实施城市供水、供暖、供气提升工程。提黄一期净化水厂建设项目主要工程已完工,实现试运行;建成供暖交换站13座,供暖面积达232万平方米,暖气用户约19000户;城区建成燃气管网189公里,日供天然气14余万立方米,供气能力得到提升;实施镇镇通天然气工程,启动了南李村镇、五头镇、正村镇等乡镇的燃气进村入户工程。
  (三)特色宜居镇村打造全面提速。以打造“环城一刻钟经济圈”为载体,突出生态绿化、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特色民居、社区建设等重点,完成沿线乡镇总体规划编制,按照镇区“八配套”的要求,高标准改造基础设施建设,除个别乡镇垃圾填埋场未建成外,其余配套项目已全部完成,共建成住宅楼517栋216万平方米。磁涧镇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镇,入选2016年全国重点镇,石井镇、曹村乡正在申报洛阳市第四批特色旅游名镇,石井镇、仓头镇被确定为河南省美丽宜居乡镇,仓头镇张村村、云水村被确定为河南省美丽宜居乡村,实现了特色镇村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目前有国家级传统村落2个,省级传统村落6个,省级传统村落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的工作也正在进行。
  (四)“三城”建设及旧城改造推进有力。三城”(山城、水城、汉关遗产城)建设步伐加快,计划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9个,安置房5680套,已全部开工建设,利民小区正在进行院内道路路基填压工程,预计十月底可达到入住条件。“山城”建设的城北十六道、上海路北延伸线已基本建成,城北七路、城北三路、绿云路正在顺利推进;“水城”建设已全面启动,完成投资3.57亿元,签订征迁协议815户,安置房正在施工;“汉关遗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编制。江庄老村改造项目稳步推进,规划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已建成安置房295套,预计年底可交付使用。转角楼、民俗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完成省项目资金争取入库工作。
  (五)产业支撑作用不断显现。洛新产业集聚区、新安县产业集聚区、万山湖工业园区根据各自特色,吸引了众多的优势产业,形成特色产业园,助推了产城一体化进程。各乡镇根据地域特点,在镇区周围集合产业项目,以产业项目支撑镇区发展,如石井镇洛阳东方蓝毛绒玩具厂的竣工投产,可以解决近千人务工就业,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了产业支撑。现代农业方面,以“三线五业十亮点”的总体思路为导向,顺利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磁五仓公路沿线20多个村形成了10余万亩的农业生态科技观光园,在铁磁路、S246、S314省道沿线打造了兰丰、绿尔、华洋科技园、黛眉庄园等一批休闲农业园,形成了具有新安地域特色的“果、椒、药、菜、花”产业格局,通过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二、存在问题
  (一)规划方案编制滞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规划方案尚未制定。存在重城市规划、轻乡村规划,重规划进度、轻规划质量的问题。多数乡镇只有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不到位,规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不按规划建设的现象也较为普遍。此外,受资金或主观因素影响,各乡镇规划与县城总体规划有衔接不够的现象。
  (二)县城和乡镇的承载能力明显不足。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短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城区教学资源紧张,全县仅有一所公立幼儿园,城关二中的生均占地面积严重不达标,最大班容量达到70人。乡镇镇区人口迅速增长,排污、卫生等设施配套功能不全,承载压力大。
  (三)群众观念转变难。新型农村社区从建筑表像看起来是“城镇化”了,但实质没变,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这直接导致农村土地流转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难,旧村住房拆除难。另外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候鸟式”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目前“季节性”的“空心村”存在,将来也可能导致“空心社区”出现。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大推进力度。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议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明确牵头单位,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协调解决问题,督促任务落实。二是抓好意见落实。加强宣传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加快推进各项工作。三是建立推进机制。县政府要建立考评督查方案,定期对各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考评,推动工作落实。
  (二)科学编制规划,提升建设水平。县政府要制定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节约集约、绿色发展。建立完善管理机制,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与严肃性。
  (三)注重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建设。一要加快镇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学校和幼儿园建设力度,循序渐进开展合点并镇工作。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加强乡镇医院建设,增添医疗设备,充实医务人员队伍,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城镇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医疗卫生保健机构的建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重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构建以县城文化阵地为中心,以乡镇文化站所为纽带,以村(社区)文化活动场所为网点,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要注重特色镇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尊重规律,体现特色,塑造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城乡发展模式。要注重发掘地方特色文化,注重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乡土文化,如甘泉村、寺坡山村、山窝村等,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三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要推进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加快景点周边的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做好景点周边旅游产品的开发与三产服务的跟进,切实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四)强化保障措施,提升服务功能。做好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社保、住房等民生工作,集聚“城”的人气;提高和完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等社会保险机制,让其感受“城”的温暖;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适用范围,使其在“城”内有房居住;改革户籍制度,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政策,使他们能够安心留“城”。同时,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为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