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
武晓畅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16年工作安排,6月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卫平带领教科文卫委员会、洛阳市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同志,就职业教育的发展到大庆、哈尔滨、葫芦岛等地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通过提前拟定考察提纲、筛选考察目的地、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资料收集等多种形式,较为全面地了解考察地市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的好做法和成熟经验,收获很大。随后又听取了市教育局的工作汇报,召开了由高职、中职学校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外地基本情况及主要经验
(一)基本情况
大庆市全市共有中职学校14所,其中公办11所,民办3所。除大庆技师学院以外,其余都隶属于教育部门。有国家级示范校1所,省级示范校1所,国家级重点校4所,省级重点校4所。现有在籍学生总数9142人,在校学生总数10906人。现有教职工1091人,其中,文化课教师364人,专业课教师369人,行政教辅及其他358人。
哈尔滨全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共有93所(职业高中23所、普通中专30所、成人中专5所、技工学校35所),在校生10.34万人,教职工8712人,其中专任教师6372人。市教育局所属中职学校58所(职业高中23所、普通中专30所、成人中专5所),在校生73972人,教职工5888人,其中专任教师4292人。有国家级中职示范学校6所、省级重点专业33个。
葫芦岛市以政府办学为主导,民办教育为补充的格局,全市原有职业学校所25所,分别由教育局和市人社局主管,经过布局结构调整之后,现有职业院校15所,各类培训机构135个。全市职业院校现有教职员工245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2440人,在校生总数超过23500人。
(二)主要做法
1.统筹协调,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哈尔滨市专门成立了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同时由市政府牵头,联合各部门,相继出台了《哈尔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4)》《关于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政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
2.加大投资,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大庆市从2013年至今,就已获得省级以上专项资金5921万元。各学校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与资金,提升信息化教学硬件条件,维修改造校舍基础设施,办学条件改善明显。现有各类校内实训室40个,实习实训室185个。基本能够满足于现阶段中等职业与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葫芦岛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投资9个亿,占地728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渤海船院新校区,以及搬迁后锦西工业学校和市一专为龙头的市中等职业教育园区等在建项目,一旦完工,就会为葫芦岛市职业教育将迎来新的跨越。哈尔滨市2011年至2015年的5年间,市级财政用于职业教育投入分别达到6.5亿元、11.01亿元、8.12亿元、9.6亿元和10.53亿元,合计45.76亿元。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经费分别为1.92亿元、2.63亿元、2.47亿元、2.2亿元和2.54亿元,合计11.76亿元。分别占当年教育费附加投入的30%以上。2015年,将职教专项经费由每年的600万元提高到5000万元。哈尔滨市政府拨付给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的生均经费已达12600元,不仅提前执行了国家的规定,还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3.立足地方,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葫芦岛市、哈尔滨市坚持以服务地方为目标,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就业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做出很大的贡献。葫芦岛市根据毕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大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培训工作的力度,通过开展“普惠制”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每年都能完成3万多人次培训任务。 哈尔滨市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为“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经济战略服务的“四个对接”的思路。连续多年组织开展“春秋两季大学生招聘会”、“送岗位进校园”、“972帮你找工作”等就业服务活动。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计划”,连续组织四届全市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规划大赛。市属高校就业率平均91.4%以上,专科和高职就业率达到了96.55%。
4.建设职教园区,推进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美国“社区教育”、英国“现代学徒制”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引进地区重点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正在建设综合性共享型开放式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哈电集团、哈轴集团在园区建设分厂。德国博世、力士乐公司等公司在园区建设企业员工和客户培训中心。浪潮集团在园区建设哈尔滨云计算机中心、大数据创新平台,与学院联合成立哈职浪潮创新学院。大庆市各学校主动与企业洽谈协商,由企业提出人才需求标准,与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无缝对接。目前,大庆市5所中专院校与大庆京北方信息技术公司、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公司、奇伊利乳业等市内外60余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13所学校与40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关系。
5.加强师资培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自2011年开始,设立专项经费100万元在全省率先组织中职学校专业教师进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培训,深入企业车间、田间地头,与能工巧匠零距离接触,4年共培训专业教师近千人,组织了50名中职学校校长到香港参加职业教育高级研修,还从工科院校毕业生中选拔30名优秀人才充实到职教队伍中,职业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师德师风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外地市先进经验的启示
(一)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是职业教育做大作强的重要保障
各地党委、政府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从给予优惠宽松政策、经费支持保障等方面充分体现出对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视,营造了优良的职业教育环境。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引进、教师工资分配等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有效地激发了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鉴于此,我们应尽快补强职业教育管理机制上的这些“短板”,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政策宽松、机制灵活,是职业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
现代大学是融合教科研及产业创新为一体的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应当成为服务社会经济进步的思想库、科技发展的发动机和产业振兴的孵化器。具有是事业单位而又与一般行政事业单位不同、是学校而又与普通的中小学不同的特点。只有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按照大学的办学特点进行管理和运行,才能促使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地发展。
(二)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资源的竞争,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做支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又受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世界教育水平一流的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德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被誉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凡是经济发展情况良好的地区,职业教育都给予了强大的人才支撑。此次考察的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其产学研的有效结合有力促进了企业发展。
三、我市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院校普遍小弱散
目前,我市市区职业院校88所,其中有高等职业院校4所,分别为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洛阳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推拿职业学院三所公办学院和一所民办的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其中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市唯一一所由市政府举办的高校。中等职业学校84所,其中中专学校69所,技校15所;公办61所,民办23所;在校生70000余人。但是,我市职业学校特别是公办职业学校,由于各种原因,普遍存在着办学实力弱、占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我市的职业教育与其地位极不相称,不仅数量少,而且办学规模小,实力弱,布局分散,形不成合力。四所高职院校教职工共计1700余人,全部大中专在校生只有2万人,缺乏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所高职院校均不符合教育部规定高职高专院校生均占地面积不得少于54㎡的要求。在地理位置上,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瀍河区,河南推拿职业学院位于洛龙区,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分散位于孟津县、高新区及涧西区等,而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远在新安县。零散分布不利与交流协作和资源共享。单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就分散在全市有7个校区,过于分散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工作,制约了学校快速发展。
(二)政府议事协调机制不健全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市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我市居民素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至今为止,我市还没有设立服务驻洛高职院校的市级层面的协调机构。在高职院校遇到问题需要市委、市政府协调时,缺乏畅通的沟通联络机制。
(三)高职院校管理机制不够科学
四所驻洛高职院校中,两所公办院校分属林业厅和民政厅,一所属于民办高校,洛阳市能够直接管理的只有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升格为专科的情况下,市政府对该校的管理仍沿用对中专、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各有关委局与学校在业务指导、工作对接方面存在职责不清、信息不畅等情况。
(四)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财教〔2014〕352号文件)的要求,到2017年,各地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由地方财政拨付。当前,我市财政对直属公办高职院校,即对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投入仍按每生每年3000元拨付,与教育部、财政部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严重制约办学水平的提高。学院基础建设欠账较多,学院缺乏必备的实验、实训设备,现有设备有的老化,甚至接近于淘汰,使学院的正常教学工作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五)教师待遇偏低,吸引高层次人才受限
省外职业技术学院的绩效工资标准均在2.5倍以上,省内同类学校如郑州职业技术学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也都在2.0以上,就连经济较差的漯河,该市其职业技术学院也为1.7。但在我市的三所公办高职院校,教职工的绩效工资标准均在1.5以下。
四、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我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次考察的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领导,成立洛阳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领导小组
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及《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豫政 〔2014〕75号)中“政府主要领导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的要求,成立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发改、财政、教育、人社、科技、农业、扶贫等有关部门参加的洛阳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领导小组,牵头编制我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和制度,协调解决驻洛高职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建设洛阳职教品牌,增强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
针对洛阳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院校普遍规模小、实力弱、分布散、校区面积均不达标的现实情况,为形成集聚效应,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增强洛阳职教的整体竞争力,建议市政府进行统筹规划,首先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做大做强以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为重点的高等职业教育,加快伊滨区新校区规划建设,树立洛阳职业教育品牌;适时将具备条件的中职学校统一并入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并成立洛阳市职教中心,实现我市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三)对接同类高校,提高教师待遇
为稳定现有教师队伍,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投身我市高等职业教育,建议根据《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直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意见》(洛政办[2012]23号)的规定,按照不高于郑州、不低于其他地市的原则,将洛阳市市属公办职业技术学院的绩效工资标准定为1.5-2.0,以利于教师和高层次人才潜心教书、专心科研。
(四)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高职院校快速发展
按照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构建新型政府、高校关系,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放管结合,建立以章程为统领规范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制度体系;简政放权,支持市属公办高职院校自主确定教学科研行政等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面向社会依法依规自主公开招聘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类人员、自主选聘教职工、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
(五)凝练办学特色,培育一批优势与新兴专业
扩大特色专业建设引导基金,引导驻洛高等职业院校主动适应洛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围绕围绕我市谋划的“十大”重点产业,调整专业布局,建设一批需求旺盛、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优势与新兴专业,逐步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洛阳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六)增加财政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要加大对高等职业院校的经费投入,严格贯彻《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意见》(豫政〔2015〕41号),落实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均不低于30%的规定。建立事业发展与经费投入同步增长的动态调整机制,确保2017年市属公办高职高专生均拨款水平达到1.2万元。
(七)深化高职院校改革,吸引行业企业和社会资金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落实教育、财税、土地、金融等支持政策,鼓励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稳步扩大优质民办职业教育资源。以政府规划、社会贡献和办学质量为依据,探索政府通过“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办法。
(八)高度重视办学资格评估,创造条件确保能够全部通过
市政府要重视教育部对驻洛高等职业学院的评估工作,特别是要把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资格评估列入市政府的工作日程。根据学校申请和评估的要求,制定并细化工作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各项重点举措有效地推进,落实到位,全力支持高职院校顺利通过办学资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