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品位 为民生幸福“加码”
◆ 白云飞
让城市绿地得到更好保护;让集中供热早日覆盖更多区域;让背街小巷和老旧破社区“旧貌换新颜”……这些都是事关城市形象和居民幸福感的民生问题,也是今年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人大代表集中反映的难点问题。
2月28日召开的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分别表决通过了关于对《关于尽快制定出台洛阳市城市绿线管理条例的议案》《关于加大城市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的议案》《关于加大城市背街小巷和老旧破社区(旧城改造)综合治理的议案》的决议,全力推进城市绿线管理立法、供热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背街小巷综合治理等工作,为民生幸福“加码”。
景更美:城市绿线保护将有法可依
绿地、游园牵着大民生。去年以来,我市把小游园建设、城市绿化提升等作为重点民生实事,让老百姓开窗见绿、出门进园。
当前,我市尚未建立绿地边界线坐标,绿线也没有有效地落实到各项控制性具体规划当中,导致一些绿化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得不到保证,现有绿地时常被侵占、蚕食,规划绿地指标无法实现,甚至有些规划绿地被改变用途,严重地损害了生态环境。对此,出台《洛阳市城市绿线管理条例》,用地方性法规来保护城市绿线势在必行,对于巩固城市园林绿化成果、提升园林绿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据了解,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已经着手开展《洛阳市城市绿线管理条例》立法调研。今年年初,省人大常委会决定将制定《洛阳市城市绿线管理条例》由立法调研项目调整为正式立法项目,为立法工作奠定了基础。
会议要求,要坚持开门立法、科学立法,在充分借鉴外地经验、吸收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洛阳市城市绿线管理条例》,着力解决城市绿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家更暖:城区供热普及率年内达到60%以上
供热基础设施薄弱是我市城市建设的突出短板。不少区域分散供热也给环境保护造成了巨大压力。据统计,目前,我市城市区供热普及率仅为四成多,特别是老城区、瀍河区的集中供热存在严重的热源不足、配套管网建设不到位等问题,群众对此反应强烈。
为解决集中供热问题,我市已经基本明确了建设思路,并将强力推进实施:
——充分发挥首阳山华润电厂热源的供热能力,加快汉宫路与安居路、汉宫路与新街跨陇海铁路的市政道路贯通工程,以便于配套敷设市政热力主管网,解决老城区、瀍河区陇海铁路南北两侧区域居民用热的需求;
——启动“引孟津热源入市”项目,计划今年上半年开工,投产后可解决定鼎路以西区域热源的需求;
——继续推进大唐洛阳热电厂西线项目,努力解决西区热源的不足;
——积极推进“宜阳龙羽引热到高新区”项目,积极解决高新区热源的需求;
——继续按城市规划区域内地块用地性质、随市政道路建设或用户的用热需求敷设城市热力管网。
会议要求,市政府要把集中供热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科学规划供热管网建设和施工期限,加快推进引热入市等建设工程,确保工程质量,争取年内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60%以上。
城更靓:三年整治背街小巷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洛阳城市品位不断提升。然而,作为城市“毛细血管”,背街小巷脏乱差的问题十分突出。目前,我市城市区登记在册的背街小巷共593条,其中需要整体提升的达259条,主要存在私搭乱建严重、安全隐患大、环境卫生脏、绿化水平低、整体品味差等问题。
此外,与背街小巷并存的老旧破社区也存在产权属性多、房屋维修难、功能不齐全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
对此,近期我市将出台《中心城区背街小巷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利用2017年至2019年的三年时间,分步实施城市背街小巷治理和老旧破社区整治,着力打造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宜居之城。
会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摸底调查、建立台账等工作,统一规划、分期分批实施,确保工程早开工、早见成效。要把综合整治和加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形成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