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来是爱

2017-12-15

◆ 李现森

  去年4月,《人民日报》社的朋友打来电话,约我写了一篇关于“人大监督”的稿件。放下电话,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心里很是忐忑……要知道,自己从部队转业到人大工作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对人大的职能、责任是什么,几乎是“两眼一摸黑”,更别提什么立法的程序、人大的监督啦,这都还是个陌生的概念。

  “你翻翻《人大建设》《洛阳人大》杂志,或许对你有所帮助。”见我茫然,同事帮我找来历年的杂志,有新出版的,也有往期的。这是我与她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一页页翻来,虽没有沉迷其间,但也在“特别报道”“监督纵横”栏目中,寻找了一些灵感,对人大的工作有了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事也凑巧,就在谋篇构思时,办公室通知让我参加了人大常委会召开的第21次会议,当记录员,听取审议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精准扶贫等代表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会场上,听着代表们的一句句“刨根”的追问,又结合《洛阳人大》《人大建设》给我的启迪,边听边记边思,一篇《工作瑕疵就是问责清单》现场短新闻,很快在会场上就完成了。

  稿件投出后,便在5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刊发,这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说实在话,对于这篇稿件的完成,我是真心感谢《人大建设》的帮助和启迪。

  《洛阳人大》和《人大建设》对我来说,就是良师益友。之后,一有空就翻看,这也成了一种习惯。她既帮助我破解了工作中的一道道难题,使自己很快融入这个大集体,又让我结交了许多未曾谋面却似曾相识的朋友。尤其是我后来围绕“人大监督”这条线,结合两级人大刊物的风格、特点和模式,到农村进企业,找群众问代表,人大监督必须体现出“制度的刚性”;人大监督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人大监督重点是事,关键在“人”;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必须先向人大报告等,写出了《人大监督底气何来》的通讯,并抱着试一试态度,投给了《洛阳人大》《人大建设》。没想到稿件投出不久,就接到了用稿通知,电话中既有鼓励,又邀我多写些反映基层人大的工作。这让我倍感亲切和感动。因为,编者的一个电话、一篇约稿,或一封回信、一句答复,对作者而言,那就是莫大的鼓励、鞭策和友谊。

  这之后,我也成了《洛阳人大》和《人大建设》的忠实粉丝。每当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她”到来,我都会深深被其清新秀丽的面孔和娓娓道来的故事所吸引,期期必读。她给我的味道,如沐春风,似品香茗,犹饮佳酿……每一次的阅读、摘抄、思考,都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受……她在帮我了解人大,认知人大,融入人大的同时,也教会我谦虚不张扬,克已守原则,乐观谋进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特别报道”“权力机关巡礼”“监督纵横”等栏目中,我汲取了营养,增长了见识,收获了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在短短的几个月间,我也先后围绕县乡人大建设、精准扶贫、“两学一做”等内容,撰写出《唤醒责权,吹响县乡人大工作的建设号角》《百姓是咱心头永远的牵挂》《真满意还是被满意》《脱贫攻坚,人民军队在行动》《把握四个环节助力两学一做》《充分发挥人大工作职能,努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文章,分别刊载于《人大建设》《洛阳人大》等。

  过去,曾听有人说,人大是“二线”,在这里干工作“拖着不干不够意思,干多了没意思,多少干点意思意思”。这是真的吗?刚到人大时,我也曾有过困惑,也有“怀才不遇”“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但自从认识了“她”后,我从那一篇篇饱蘸深情、富有激情的字里行间,从一条条为国为民的建言献策,从那一个个奔走在群众中的代表们身上……我读懂了人大的使命和责任,提升思想,人大工作大可有为!

  如果说,人大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那么《洛阳人大》《人大建设》就是那百炼成钢的“炉火”。这不只是因为她亮丽、端庄、大方的封面,也不只是因为她丰富、贴近、实用的栏目。更多的,或者更令我偏爱的,是它隽永耐读、富有亲和力的的文章,是“她”点燃了一个既不在宣传口上、也不负责宣传工作的我的写作热情,是她以独特的内涵和魅力打动、震撼着我的心灵。

  我和《洛阳人大》《人大建设》,就像失散多年的老友重逢,有说不完话儿。对于这份友谊,也诚如杂志中一篇文中所说的,“保持一份‘恒’ 心,不断磨砺自己,有“她”相伴,也许不能举重若轻,但至少在工作的道路上,就会多一份从容与自信。

  喜欢她,这也许就是“缘”于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