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场村吃上“旅游饭”
——记市十四届人大代表、石头部落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李俊伟
◆ 白云飞
石房石屋比邻而居,石墙石院随形而就,石碾石磨、石槽石磙、石桌石凳随处可见……走进嵩县九店乡的石头部落,就如同进入了“石头部落”,别有一番归园田居的情趣和意境。
石头部落原名石场村,因村中房屋及生产生活用品多为山石所制而得现名。在前往该村的路上,映入眼帘的是连绵的石山、裸露的岩层以及大片的草地。
村子依山而建,层层升高,道路成环形纵横交错,步道均以青石铺就。全村四街七巷十八胡同,房与街齐,参差呼应。由于旧时风貌保存完好,这座用石头砌成的村庄仿佛被时间遗忘的“桃花源”。
近年来,因其独特的村落景观、浑朴的自然风光,石场村渐成当地一张闪亮的旅游名片,也让千百年来穷困的山村群众吃上了“旅游饭”。谈及石场村的旅游开发,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洛阳市十四届人大代表、河南石头部落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俊伟。
炖鸡的手艺
“吃饭吧?有炒豆角、炒红薯叶、炒山野菜,还有炖鸡……”
见笔者一行人走近,坐在门前石凳上揽客的柴随正夫妇起身招呼,俨然把我们当成了游客。我们没有亮明身份,而是直接就着吃饭的话题,凑上去和他攀谈起来。
“花椒、八角、茴香、丁香、肉桂、枸杞……”炖一只土鸡,柴随正的老伴一口气列出了不下10种搭配的作料,听起来就津津有味。
其实,柴家过去养了几十年鸡,但平日里连鸡蛋都舍不得吃,攒够一篮子,就拿到集镇上卖掉,换些生活用品,更别提炖鸡吃肉了。
现在炖鸡的手法如此纯属,要得益于石场村旅游业的兴起。
最近三五年时间,石场村以“石头部落”之名,搞旅游开发。守穷大半辈子的柴随正,在“旅游公司”的引导下办起了家庭宾馆。“这炖鸡的手艺,也是从‘旅游公司’举办的厨艺培训班上学到的。”柴随正说。到了旺季,自家养的不购买,还要上邻居家采购,一年收入一两万元不成问题。
“旅游公司”带来的新生活,让柴随正喜上眉梢。交谈至此,记者才顺水推舟,向一家人介绍了随行而来的市人大代表、石头部落旅游公司董事长李俊伟。
得知李俊伟的真实身份,柴随正颇为意外,连忙起身与他握手。略带慌张的表情,多半是觉得刚才的推销略显冒失。作为一位市人大代表,当面听到乡亲们对“旅游公司”的感激,李俊伟心里也十分热乎。
柴家老屋说是农家宾馆,但年久失修,并不具备住宿条件,仅能为游客提供饭食,持续增收面临瓶颈。
“未来,‘石头部落’将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对石场村进行综合开发,真正与群众致富‘绑定’起来。”李俊伟说,按照政策,贫困群众搬迁后,旧房将统一收回复耕,或由集体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公司将依次为契机,不断提升景区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
目前,石场村易扶贫地搬迁小区已经落成,其中就有柴家的新房。今年搬迁后,柴家老宅将作为集体财产,入股旅游公司统一翻修包装,打造高品质农家宾馆。“翻新后,俺对‘自家院子’保留优先返租权。到了那时,收入就不止一两万元了!”柴随正信心满满。
偶然的邂逅
李俊伟与石场村结缘,源于一次偶然的相遇。几年前,李俊伟第一次来到石场村,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惊,连呼三个“没想到”——
没想到这里的传统村落还保存如此完整。石房、石路、石桥、石窑、石庙……甚至屋檐下的鸡窝、牲畜的食槽都是用石头做的。村民家传的石碾、石磨、石槽、石炉、石桌、石凳、石灶、石枕、石床等生产生活用具,至今仍在使用。
没想到这里的广大群众还生活如此窘迫。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十年九旱、广种薄收,就连人畜吃水都十分困难,“男孩成年招下山,姑娘长大嫁下山,老头老太困在山”成为当地的生动写照。
没想到如此独特资源优势竟没有被盘活利用。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投资难度大,开发见效慢,前来考察的客商不在少数,但大多不了了之、没有下文,景区的开发长期停滞不前。
正是由于李俊伟这三个“没想到”,让当地看到了他原因留下干一番事业的期待。其实,李俊伟原来从事矿产资源开发行业,靠着苦干实干和诚信经营,成为当地颇有名望的企业家。自那以后,当地政府多次登门拜访向他抛出“橄榄枝”。
终于在2013年,李俊伟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号召,积极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与石场村结下了“亲戚”,成立河南石头部落旅游发开有限公司,进驻石场村,大力探索“旅游带动扶贫”双赢之路。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和古朴醇厚的风土民情,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为旅游业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李俊伟说。这些年,石头部落着力加强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特色文化保护,积极引入现代经营理念,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把资源优势变成市场优势,并以其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推动农村发展和农民富裕。
思想的蝶变
景区开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要面对千难万难。这其中,有基础设施建设的难题,有旅游管理提升的难题,更有群众思想观念转换的难题。
长期以来,囿于大山的阻隔,群众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较落后。面对旅游这一崭新的业态,如何让群众参与、支持、共享景区发展,是李俊伟思考最多的问题。
四年多来,石头部落按照景区创A提升方案,累计投资9600多万元,拓宽旅游步道及台阶,安装防护栏,更新了标识牌,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进行工程建设。
如今,石场村完成了“三通”工程,改善群众的饮水、道路和公共照明条件。万亩高山草原、鳄鱼石、玉皇阁、石屏画廊、三县交界碑等24个景点错落有致,特色石头民居、仿古凉亭、休憩长廊、石头城墙等,在相得益彰中点缀着 “中国传统古村落”。
扶贫要扶智、更要扶志;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李俊伟一有闲暇时光,总要到村里转悠一番,与乡亲们聊聊天,每次都不忘鼓励大家在景区的扶持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把致富希望系在旅游扶贫的产业链上。现在,全村已有8户困难群众建起了农家宾馆。为让农家宾馆发展少走弯路,村里每年都组织农民进行培训,讲授烹饪技术、接待礼仪等,让农家留住更多回头客。
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石头部落接待游客的能力大大加强。如今,在旅游旺季,游客成群结队而来,在赏美景的同时,品农家菜、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玩农家乐、买土特产,小山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越迈越稳。
“以前咱村太穷了,姑娘们都不愿意嫁到这里。现在石头村成了旅游区,这不起眼的石头村、石头房、石头巷却成了游客眼里的‘稀罕物’。每年咱们接待的游客成千上万呢!”村民高爱轩激动地说。
毋庸置疑。从守着大山和石头过穷日子,到背靠生态和民俗共享幸福,石场村群众改变的不只是困顿落后的生存状况,保护生态、传统文化、经营管理等现代理念也在群众心中埋下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