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孟半朝”
◆ 河洛乔子
“八百诸侯会盟津”成就了中州名镇--会盟镇。作为孟津老县城,连续建城史超过了800年。这里号称“鱼米之乡”,自古经济繁荣,崇文之风历代不衰。明清时期曾走出114位举人、56位进士,县、州、道官员近百人。当时孟津老城十字街一连4个跨路大牌坊(也称十字街四联壁牌坊),分别为明清时期礼部尚书王铎、兵部尚书李际期、明末御史陈惟芝(后人称其为陈都堂)和浙江巡抚李天宠所立。而明末刑部尚书乔允升的御赐大牌坊,则单独矗立在孟津老城西大街城隍庙路口。更有甚者,明末清初朝中竞有“孟半朝”之佳话!
在我国封建时代,朝廷只有礼、吏、兵、刑、户、工六个部。明末清初期间,孟津县在以县城为中心、半径不到4公里的方圆之地,曾有三个人当过三个部的尚书,占据了半个朝廷。因此,就有了“孟半朝”之誉。这三个部的尚书分别是:明朝刑部尚书乔允升、明清时期礼部尚书王铎、清朝兵部尚书李际期。
一、刑部尚书乔允升
乔允升,字吉甫,号鹤皋,今孟津县会盟镇人,明代大臣,官至刑部尚书,以清廉正直、执法不挠、政绩卓著而闻名于世。亦曾“三起三落”。
乔允升(1553—1631年)生于明嘉靖年间,世代耕读,其天资聪颖,经历十年寒窗苦,于万历十年(1582年)中举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中进士。初为山西闻喜县令,“长才雅量,有政声,因钱粮合户催征,奸民借端舞弊,乃设门簿,至今便之,祀畏垒词”(民国《闻喜县志》)。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以有循绩调任政务纷纭的太谷县,“以除强暴,翼良善为务”。任内,“修学宫,均赋役,实仓储,严保甲,禁淫汰,惩奸蠹,抑豪强”。“清风惠政,不愧循良,民立祠祀之”(清乾隆六十年《太谷县志》)。乔允升担任太谷县令五年,深得民众爱戴,太谷人民为其立祠纪念。
时任户部尚书的褚鈇曾为其撰写德政碑。后以治行高等被征召授官为江西道御史,奉命巡按宣化、大同,兼理京畿,又巡按山西,代理盐法。“砥躬益严,执法甚峻,人谓袖满清风,门无苞苴也”(清康熙《孟津县志》)。当时,郑妃有宠,光庙(明光宗)储位动摇,允升侃侃大言,有皇太子讲学皇长孙出阁(拜师读书)等,廷议迁顺天府丞,后又升为府尹。为东林党人。万历晚期,齐、楚、浙三党利用京察尽斥东林,乔允升被迫称病辞官,还归原籍孟津。回乡赋闲期间,乔允升在西烟寺办学,自名曰“鹤亭庵”。时年孟津大饥,王铎辍学投乔门下续读。乔器重其才,曾对弟子们讲“孟津邑中富家子弟,以为富有而堕学业傲乡里,唯王家长子王铎,勤奋好学。”并筵以上座,令王铎授业于其他弟子,同时多以经济资助。在政治思想上对王铎影响很深。王铎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步入仕途,后官至礼部尚书,南明弘光朝东阁大学士,次辅(副丞相),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书法家,画家。期间,乔还率众出资修筑了黄河永赖堤,保护了河岸百姓及原陵(东汉光武帝刘秀陵墓)的安全,为民所称颂。王铎曾于天启元年为乔尚书的镌石小像(后存乔氏祠堂德里祠、乔瑶,现不知所踪,有拓片、照片传世)撰写赞词。
天启初年,朝廷起用乔允升,以太常卿擢刑部侍郎。天启三年(1623年)晋刑部尚书。东林党人利用京察向齐、楚、浙三党反攻。天启四年(1624年),齐、楚、浙三党与把握朝权的大宦官魏忠贤联手,罢免了吏部尚书赵南星。朝臣推举乔允升接替赵的职务,魏忠贤把乔当做赵南星的同党,一并把举荐乔的人逐出朝阁,乔欲称病还乡。不久,给事中薛国观参劾乔允升是邪党之谋,诏其落职闲住。于是乔允升二次回乡,当时他年已七旬。
崇祯初,再度起用,被委任为刑部尚书资政大夫,并诰赠其祖乔佩、其父乔桐为刑部尚书、光禄大夫,皇封三代女眷为诰命夫人。皇恩浩荡,乔推辞不过,以75岁高龄和多病之躯,于年关时节赴京上任。时讼狱益繁,帝一切用重典。乔允升执法不挠,多所平反。崇祯皇帝即位后,魏忠贤倒台,但其余党,所谓“五虎”、“五彪”仍身居要职,朝廷大员畏惧推辞,乔说:“此国事也,何避”。崇祯皇帝即命其审理魏党案。乔允升据实审理,按七等定罪,毫无假借,人心为之大快。《河洛乔氏族谱》(2009年版)传载有《审魏党》一文。
崇祯二年(1629年)冬十月,后金皇太极率十几万精兵从喜峰口攻入关内,逼近京城,以在押囚犯刘仲金为首的狱囚一百七十人乘机打坏刑具,越狱逃跑,最后被抓获。皇帝震怒,五虎五彪之徒排挤下石,诏令逮捕刑部尚书乔允升,准备问死罪。后经都御史易应昌等朝臣力救,又因年老多病被免除死刑,遣戍边卫,出都门,病发,卒于途,享年78岁。其后人把他葬在距孟津城西南五里的邙山上(今孟津县会盟镇207国道与洛常路交叉的南山上,或洛常路77公里处的东坡上),原有石碑(上书“刑部尚书鹤皋乔公墓”,王铎书丹)、石桌等,现只有大冢一座。石碑置于乔瑶村中。每年拜扫于二月初一、七月十五两期。
乔允升从万历皇帝到泰昌、天启帝至崇祯帝四代更迭,三朝重臣,二朝为相,重振朝纲,历经磨难,三起三落,不改初衷,素以兴利除弊、革故鼎新、秉公断案、刚正不阿、清正廉明而名垂青史,烁古耀今。他曾经上疏皇帝“河洛为一画肇始之区,贤者辈出,请增乡试五名”,蒙准俞允,道路沸腾,喜溢中原;亦曾为孟津免去“每岁滥派河工三千人”,津人感其德,建祠西郊,名“德里祠”(原址在老孟津一高,现老城高中校园内,曾为校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