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洛阳市201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7-12-22

——2017年8月24日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

洛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伊民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会议作《关于洛阳市201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家和省赋予洛阳发展新的战略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推进“9+2”工作布局和60个重大专项,“稳”的格局更加巩固,“进”的态势更加明显,“好”的基础逐步夯实,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8.6亿元,同比增长8.5%,比全省高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固定资产投资2168.4亿元,同比增长12.7%,比全省高1.8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4.4亿元,同比增长12.3%,比全省高2.1个百分点。物价同比增长1.2%,控制在3%以内。居民可支配收入10923元,同比增长8.6%。

(一)经济运行总体向好。坚持把稳增长作为全局工作的突出任务,强化运行协调,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一是有效需求持续扩大。着力扩投资、促消费、助出口。实施“9643”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0亿元,占年度计划70.7%。落实扩消费行动计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6亿元,同比增长12.1%,比全省高0.1个百分点。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与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市缔结为友好城市,进出口同比增长18.5%,高于年度计划1.3个百分点。二是运行调控更加精准。坚持定期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重点企业、服务业六大行业、投资运行分析等例会制度,研究经济工作,研判形势,协调解决问题,一月一调控,一月一分析,有效化解了经济运行潜在风险。三是企业服务更加有力。坚持地企合作双月联席会议,持续扩大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四项对接”,签约合作项目(协议)190个,办理还贷周转金37.8亿元。

(二)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坚持“四个聚焦”,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各项改革精准落地。一是“去降补”任务有效落实。关闭煤矿25处,化解过剩产能435万吨,全面完成省定目标;房地产库存去化周期从23个月下降至7个月,进入合理区间;全市资本市场融资152亿元,完成省定目标的78%;降成本行动计划实施顺利,降低实体经济成本20亿元;补短板力度持续加大,交通、水利、科研等领域投资分别增长52.2%、24.1%和90.1%。二是国企改革稳妥推进。41家驻洛央企签订了“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协议,8家驻洛省企全面完成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三是简政放权持续推进。全面落实国家取消行政审批事项,持续开展“减证便民专项活动”,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0项,取消其他类别职权事项66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77项。四是农业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压减旱地玉米21万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发放率达到97.7%。同时,公车改革、盐业体制改革、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医疗、文化等其他领域改革进展顺利。

(三)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积极发挥自创区、自贸区“双龙头”牵引作用,大力实施创新体系、开放体系重大专项,“双区叠加”效应逐步显现。一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落实省、市30条先行先试政策,顺利完成高新区扩区,自创区建设步伐加快,27个项目已经落地实施。大力实施“双倍增”行动,新增创新主体209家、创新平台142家。军民融合快速推进,成立了产业联盟,设立了3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完成了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二是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提升。编制完成了自贸区洛阳片区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上半年实现了“二十二证合一”,新增入驻企业819家。8月1日起实现了“三十五证合一”,投资贸易便利化程度进一步加强。统筹推动综合保税区、航空口岸等平台建设,洛阳跨境电商通关平台正式运行,全市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15.7亿元,同比增长26%。三是精准招商取得初步成效。瞄准“三强”精准招商,全市共签约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258个,与银隆新能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386亿元、吸收外资15亿美元。四是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4341亿元,同比增长9.1%。

(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坚持“四双联动”,全力推进228个主导产业、108个新兴产业和121个特色产业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向“三二一”渐进。一是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夏粮总产119.5万吨,同比增长4.6%。肉蛋总产21.3万吨,同比增长5.1%。二是工业结构升级优化。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其中,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增长14.1%,高于规上工业5.7个百分点;高技术企业增长14.3%,高于规上工业5.9个百分点。成功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三是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2%,贡献率达到57.3%,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成功举办第35届牡丹文化节,接待游客630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15.2%。实施引金入洛工程,新引进了安信证券、太平洋证券等10家金融单位。

(五)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明显。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抓手,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篇文章,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上半年,全市新增落户城镇人口17994人,办理居住证登记30.7万人。一是中心城区建设发力。新建、续建道路31条、桥梁11座,地铁1号线全线开工,古城快速路一期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开工安置房5.6万套,货币化安置3.4万套。新开工商品房360万平方米、竣工280万平方米。新增供热面积507.8万平方米,敷设管网36.3公里。海绵城市、“四河同治、三渠联动”工程全面启动。伊滨经开核心区建设扎实推进,新增通车里程13.5公里。二是县城建设不断加快。开工百城建设提质项目289个,占年度目标的71%。栾川、洛宁等4座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伊川—嵩县—栾川天然气工程有序推进,嵩县段已完成46%、栾川段已完成73%。77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三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尧栾西、洛济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呼南高铁豫西通道成功纳入《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焦柳、洛宜铁路外迁、动车组存车场等前期工作扎实推进。龙门通用机场、大鱼沟抽水蓄能电站等获省批复。前坪水库泄洪洞全线贯通,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可研已报水利部。

(六)民生保障持续改善。集中精力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一是脱贫攻坚有序推进。上半年,开工扶贫产业基地项目21个,带动贫困户1.5万户;新增小额贷款7798.2万元,转移劳动力17073人;易地搬迁安置点完成全年工程总量的66%。二是民生实事扎实展开。2017年60项87件具体民生实事,多数正在实施或实质性开工。其中,加强学校硬件配套、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最低生活保障等涉及教育、医疗、社保和环境的19件民生实事已完成或基本完成,33件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三是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深入开展信访化解“百日攻坚战”,信访形势总体平稳可控。加大“打黑除恶”力度,社会秩序持续好转。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此外,市政府今年共承办建议(提案)624件,其中人大建议275件、政协提案349件,截至目前,办理满意率分别为93%和95%。

尽管全市经济社会平稳的态势不断巩固,但实现全年目标的压力仍然较大。上半年,GDP增速低于全年预期目标0.3个百分点,投资、居民收入、科技投入、环保减排、对外投资等5项指标没有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同时,一些长期性矛盾和阶段性问题依然存在,不及早加以解决,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后劲。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投资平稳增长压力较大。受投资回报率偏低、融资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增长不快,同比分别增长10.8%和8.4%,低于全市投资增速1.9和4.3个百分点。一些先行指标低速增长,如全市新开工项目数、计划总投资、完成投资同比仅增长0.8%、6.5%和1.2%,将制约未来投资空间。二是建筑业增长乏力。受中铁十五局总部外迁的一次性因素,以及西环路(洛北段)、北环路(东段)等6个重点项目投资进度不快等影响,全市建筑业产值增长仅为3.3%,居全省第17位。三是环境污染防治任务艰巨。环境治理主要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PM10、PM2.5浓度较去年同期不降反升。上半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仅67天,较去年同期减少6天,与年度目标差距较大。

存在这些问题,有客观上的因素,但主要是主观上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主动担当和主动作为意识不够。部分县区前期工作不扎实,破解难题的办法不多,中央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只注重资金争取,不注重项目建设,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比如洛宁县高中改扩建项目,受拆迁不到位等原因影响,造成项目进展缓慢。二是攻坚克难办法不多。一些工作一拖再拖,满足于布置、安排。民生实事中还有33件没有达到双过半,新建扩建小游园、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等实事仅完成年度目标20%。三是创新发展意识有待加强。新布局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较少,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仅26个,占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仅有2%。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

下半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二季度重点工作推进会要求,坚持“目标不变、基调不调、主题不改”,认真落实洛阳发展新的战略定位,着力推进“9+2”工作布局和60个重大专项,决战三季度、决胜四季度,确保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一)全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继续把稳增长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稳企业、破瓶颈、解难题。一是加大服务企业力度。持续深化地企合作,着力抓好四项对接。推进大用户直购电,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抓好银企签约资金落实,确保全年资金落实率85%以上,新增信贷350亿元,缓解企业融资难题。继续实施“引金入洛”工程,争取恒丰银行、广发银行三季度开业。二是合理有效扩大投资。加快实施“9643”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积极开展“集中会战、攻坚推进”活动,力促更多项目应开尽开、应竣早竣。争取大鱼沟抽水蓄能电站、隋唐洛阳城“两坊一街”保护展示等一批重大项目尽快开工;确保189个去年已开工的中央投资项目年底前全部竣工;今年计划开工的省市重点项目10月底前全部开工。三是强化精准调控。继续坚持一月一调控、一月一分析等行之有效的措施,重点加强工业用电、建筑业发展、服务业运行、重点企业监测等分析调控,避免出现大起大落,确保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二)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坚持“四双联动”,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发展攻坚战,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一是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实施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高端石化、全域旅游等重大专项,厚植发展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重点推进一拖集团新型轮拖智能制造、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等190个项目加快建设,争取725所钛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汉山文化产业园等项目竣工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积极培育六大新兴产业。实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等重大专项,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重点推进电光设备研究所智能巡检机器人、中汽工程新能源汽车等116个项目建设,争取格力电器配送中心等项目竣工投产。积极申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实施“引金入洛”工程,新增融资520亿元。三是大力发展五大特色产业。实施大数据、养老服务、沟域经济等重大专项,加快推进二里头夏都博物馆等64个项目建设,形成一批区域特色品牌。全年新增牡丹种植面积5万亩,建成10条沟域经济产业带。四是强化产业集群发展。谋划实施高端装备、大数据、军民融合、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五大产业园建设,形成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县域百亿级产业集群。推进重点工业企业提质倍增行动,充分发挥15家试点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以试点建设带动全市企业提质增效、倍增发展。

(三)持续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精准落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改革部署,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生根、取得实效。一是扎实推进“去降补”重点任务。围绕去产能,加快推进55家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确保10月底前完成年度任务;妥善处理已关闭煤矿的职工安置、资产处置、债权债务清算等工作。围绕去库存,加大城市区商业用房和各县(市)商品住宅的去库存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围绕去杠杆,研究出台我市降低企业杠杆率实施方案,积极推动LYC、万基控股集团开展企业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试点。围绕降成本,扎实开展企业降成本专项行动,确保全年降低实体经济成本40亿元。围绕补短板,持续加大对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等领域的投入力度,着力补齐发展短板。二是持续推进国企改革。支持服务驻洛央(省)企深化改革,按时完成驻洛央企“三供一业”改造任务。加快推进市属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全面完成市出资企业脱钩改制及重组整合。城投集团、国宏集团等市属投资(运营)公司年底前实施5—7家混改项目。三是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多证合一”,探索开展“全程电子化”改革试点。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推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相关审批全部进驻服务大厅。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四是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和国有林场改革、供销系统综合改革。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扫尾工作。同时,稳步推进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其他领域改革。

(四)狠抓生态环境污染防治。认真落实全省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精神,持续推进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攻坚,坚决扭转被动局面。一是抓好蓝天行动。严格落实“七个100%”,加大施工工地扬尘治理力度。加强“散乱污”企业治理,杜绝已经整治取缔到位的企业复产。加快实施“引热入洛”工程,推进产业园区集中供热,确保中心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70%以上。推进“双替代”,减少燃煤消耗。二是抓好碧水行动。加快实施“四河同治、三渠联动”,统筹推进黑臭水体治理、雨污分流、堤岸治理和管网建设。加强水生态修复,实施引水补源和水系连通工程,加快引黄入洛、引畛济涧、引洛济秦等工程建设,尽快实现河湖渠水系自然连通。三是抓好全域绿化。制定完善今冬明春全域绿化方案,实施一批荒山荒坡、生态廊道、广场游园等绿化提升工程。扎实推进林业生态行动计划,加强国道、省道、县乡道等重点区域绿化。推进天然林保护、湿地公园建设,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

(五)持续深化创新开放。以自创区、自贸区“两区建设”为龙头,加快建设现代创新体系、现代开放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活力。一是着力增强创新动力。科学编制自创区发展规划,加快自创区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双倍增”行动,全年培育创新主体420家、新增创新平台260家。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启动实施725所高性能钛合金研发及产业化等35个重大科技专项,增强企业研发能力建设。谋划实施洛阳LYC高铁轴承等一批创新引领型项目,促进高端技术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小微两创”基地城市示范工作,办好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行业总决赛等赛事活动。二是着力增强开放活力。认真落实省定100项和市定200项改革建设任务,复制其他自贸区成功经验,推动自贸区提速发展。积极申建西工综合保税区,争取尽快获得国务院批复。围绕“565”现代产业体系,紧盯“三强”精准招商,争取银隆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做好中航锂电等新型出口型企业跟踪服务,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引进出口型项目,完善跨境电商产业链条。

(六)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统筹做好规划、建设、管理三篇文章,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加快五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年底前形成初步方案。全面启动洛北、洛南、伊滨三大板块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编制,年底前完成伊滨板块重点区域城市设计。二是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全力推进古城路、王城大道快速化等31项市政道路建设,加快形成中心城区“井字加一环”快速路网,提升路网通达能力。加快地铁1号线建设进度,年内开工建设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扎实开展棚户区改造工作,确保省定5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加快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抓好周山森林公园、牡丹大道等90个海绵化改造项目及地铁1号线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实施伊洛路西段等43项绿化工程,完成50处小游园建设任务。三是加快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偃师、孟津、新安“百城建设提质示范工程”,确保下半年计划开工的73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积极培育建设全市21个特色小镇、11个中心镇。全面完成省定25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四是突出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一中心六组团”重点交通项目谋划实施力度,开工建设洛阳至新安、宜阳、偃师等快速通道项目,争取新安—宜阳—伊川、栾川—卢氏等组团高速,渑池—栾川等生态旅游高速环线年底前开工。加快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等工程建设。争取洛河西湖早日开工、小浪底南岸灌区项目尽早获批,力争9月底前完成故县水库引水工程主体建设。

(七)持续关注和改善民生。加快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继续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进群众福祉。一是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深入贯彻省、市脱贫攻坚推进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整改,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建设,确保完成188个贫困村、8.12万人的年度脱贫任务。二是全力办好民生实事。重点加大对改造乡镇卫生院、城区道路建设、农村危房改造、黑臭水体治理等33项进展缓慢事项,加大督导协调,确保年底前各项民生实事按时完成。三是确保安全稳定。围绕“一杜绝三下降”总体目标要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重点抓好尾矿库安全、景区安全治理等工作,切实防范恶劣天气引发的重大灾害,确保全市安全度汛。加强夏季食品安全监管,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深化平安洛阳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下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任务相当繁重。我们坚信,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全面完成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