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势,突出价值 谱写孟津文化旅游新篇章

2018-03-30

◆ 孟津县人大常委会 李朝云 冯 琳 魏玉堂

  摘 要:发挥孟津县文化资源优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动力,实现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有效融合,形成具有孟津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创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相互作用、相互提升的良好局面。孟津县虽已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发展,但与国内知名文化县(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认真探讨分析孟津县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为着力推进孟津县文化旅游发展,把“来孟津耍吧”做得更实更好提供参考。

    一、引言

  孟津位于河南省中西部,黄河中下游交界处,北依滔滔黄河,南融古都洛阳,是一个有着四千多年文明史的历史名县。洛阳十三朝古都,有六个朝代建都在孟津,故有“千年帝都半孟津”之说。龙马负图之处,伏羲画卦之所,八百诸侯会盟都出自孟津;汉光武帝陵景区展示厚重的汉代历史文化;三彩小镇的唐三彩保留了古色古香的唐代韵味;明清大书法家王铎故居,其书法文化在国内外业界倍受推崇;平乐牡丹画惊艳四海;融黄河历史文化、山水峡谷风光和水利枢纽工程为一体的黄河小浪底风景区,被誉为“北方千岛湖”。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旅游产业有效融合,有利于助推我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倾力打造下,全县旅游业特色日趋彰显,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基础投入逐步加大,品牌形象宣传成效显著,先后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十强县”,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的乔家大院为代表的晋商文化、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为代表的徽州文化同时“入选全国村镇规划十大范例”。这是国家对我县文化资源的认可和肯定,但与祁县和歙县相比,旅游知名度、旅游规模及效益还有较大差距。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通力合作,孟津旅游发展工作紧紧围绕“全域乡村休闲旅游公园”建设,以打造“都市休闲第三地”和“洛阳都市休闲后花园”为目标,以文化、旅游、农业、农村多元融合发展为引领,大力实施“文化提升”战略,旅游发展工作健康有序发展。2016年,全县游客接待量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益达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6%和18.8%,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联动协调发展,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7年上半年,全县旅游业接待游客706.35万人次,门票收入1245.93万元,综合收益达6.82亿元,同比增长22.8%、21.31%和19.7%。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伴随着两者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文化资源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机制、怎样优化机制等科学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认真调研,认真论证分析。  

    三、当前文化旅游存在的不足之处

  虽然我县文化旅游与周边县(市)相比,文化旅游业位居全市前列,成绩是可喜的、突出的,但与国内一些知名县市的文化旅游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有:

  (一)现有的资源还未充分展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和品牌效应,还缺少一些国内外知名度高、具有引领性的景点,特别是还未充分展现与洛阳龙门石窟、登封少林寺、山西乔家大院、黄河壶口瀑布等国内外知名度很高,叫得响的文化旅游景点同样的价值,还需进一步突出重点,彰显特质。

  (二)文化旅游经济规模总量及占全县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旅游景区的内涵需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开发需要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三)我县对特有的资源优势共识还不足、还不深,开发力度还有待提升;对一些重点研讨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投入力度稍显欠缺。  

    四、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认清形势,高度敏锐地发现文化旅游的巨大市场和需求

  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2016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国内旅游收入3.94万亿元,增长15.19%。2017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5.3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3.5%,国内旅游收入2.17万亿元,增长15.8%。2017上半年,出入境旅游稳步增长,入境旅游人数695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4%,国际旅游收入60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上半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620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1%。信息、旅游、文化等成为居民消费新热点,并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文化旅游”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需求,国家相继出台关于旅游与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特别是假日游已经是人们,特别是工薪阶层节假日的首选,蕴含着巨大的商机。文化旅游是一种新兴发展理念,大家都在摸索,没有完全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面对不足和挑战,我们要充分看到我县坚实的旅游发展基础,坚定信心努力推动旅游业实现新突破,为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

  (二)认识依托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加快我县旅游业在新的起点上全面转型升级,同时依托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也是加快旅游业全面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适时把美丽乡村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又是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统筹发展、同质化的旅游向精细高效特色旅游、旅游自循环向“旅游+”融合发展的转变,开创大旅游发展新格局。近年来,我县旅游业特色日趋彰显,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基础投入力度加大,品牌形象宣传成效显著,既满足了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也是转方式、调结构、促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二是发展文化旅游业是增进民生福祉的现实需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有利于旅游产业功能的完善。旅游产业不仅具有解决劳动者就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业的贡献率超过40%。同时,旅游业就业需求总量大、门槛低,是就业和创业增长最快、参与度最广的产业之一。如会盟银滩荷花旅游节期间有100万人次的游客涌入,餐饮、宾馆等服务业都是直接受益者,还惠及周边白鹤等乡镇。通过融汇旅游要素,突出我县特色,深挖游客消费潜力,实现旅游业与文化等其他行业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全域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为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有利于旅游产业功能的完善。旅游产业不仅具有解决劳动者就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更具有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知识增加,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目的为主导的旅游产业的发展。三是文化旅游业是经济发展中节能减排的优势产业。旅游业万元产值能耗约为全国单位GDP能耗的六分之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我县发展旅游业最大的优势,要坚持“以文化为根、以水为魂、以创新为动力”的理念,提升孟津旅游目的地环境品质,让更多的游客和居民见得到清水绿山、品得到文化、忆得到乡愁。四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有利于促进旅游目的地品牌价值的充分展现。一般来说,文化旅游目的地是文化遗迹品位高、分布密集的地方,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与品牌价值,是该地区一张重要名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有利于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促进旅游目的地价值的充分体现。孟津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富多样,流淌着独特的文化血脉,留下了很多精彩的文化符号、文化元素和文化品牌。

  (三)人才的引进,创新团队的组建的重要性

  随着形势发展,对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特色化需求如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旅游企业需求合格的从业人员,尤其是高层次经营管理人员,如何适应和引领行业发展,这些旅游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都需要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能力,逐步加以解决。坚持人才队伍建设与文化旅游业发展相结合、政策引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自主培养与开放引才相结合、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旅游产业运行特征、人才成长规律和本地发展实际,重点培育培养非遗传承人和优秀导游。人才的需求很紧迫,特别是一些理论研究方面的人才我们还很欠缺,或还没有真正发挥出现有的优势。如: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相互作用机制如何?如何促进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有效融合与互动?这些虽然是理论性研究,这种研究往往短期内经济效益不明显,成绩不突出,但当在理论上有所突破时,则对我们的整体规划和决策上有巨大的帮助和益处。创新团队是集聚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实现人才资源优化、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是推动实现文化强县目标的有力保障。配备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以团队协作为基础、平台建设为依托、持续创新为动力、推动发展为目标的人才群体是我县目前旅游业发展需要面临的问题。创新团队中,既要有核心领军人才,同时也拥有一定数量的高水平创新骨干,既有互补的专业结构,又有合理的年龄结构,为提高团队的整体创新能力提供较好的人才保障,倡导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为创新团队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环境。

  (四)建立好旅游资料档案,充分利用挖掘旅游大数据

  旅游业的高速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数据信息呈数量级增长,旅游数据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海量信息空间。如何充分利用海量的旅游原始数据,快速、准确、方便地对日常积累的反映游客信息的海量旅行数据进行旅游挖掘分析,已经成为旅游大数据应用新方向。挖掘有价值的旅游信息,通过对旅游线路与目的地访问情况进行挖掘分析,掌握游客感兴趣的旅游目标和信息,给旅游管理部门提供最佳或者最具市场潜力的旅游路线时间。从全年出游时间趋势来看,每年的7、8月份为出游高峰期,这个时间段恰巧为暑假,与寒假相比,气候更适宜外出旅游,而在旅游群体中,以学生和家长为主;10月份为另一个出游高峰期,“十一”小长假为人们出游提供了时间基础;2月、4月和5月皆有出游增长点,这几个月当中分别有春节、清明节和劳动节,法定节假日往往会带来周边短途旅游热。越来越激烈的旅游市场中,拥有旅游大数据技术将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旅游大数据使得旅游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找到潜在客户并为已有客户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

  (五)依托自身优势资源,依靠周边优势,做大洛阳旅游市场大蛋糕

  利用毗邻洛阳的区位优势,不断破解不利条件,积极融入周边县市旅游圈,做大并分享洛阳旅游市场这块大蛋糕。依托周边著名文化旅游风景区,把整个区域作为大景区来规划建设,积极把周边县市的旅游热点作为通盘考虑,如:将少林寺、龙门石窟、牡丹文化节与我县的旅游特色通盘规划,特别是我县的几个拳头名片——黄河小浪底大坝等,加大宣传力度,让游客有看了少林寺、龙门石窟,没有到孟津看黄河小浪底风景区、卫坡古村落文化,三彩小镇、龙马负图寺、王铎书法故居、平乐牡丹画创意产业园区就是一种遗憾。树立旅游品牌形象,实现长效经营渠道对接,全面提升旅游产品的国际化品质和服务水准,最终达到黄河文化、中原文化的最佳旅游目的地的目标。

  (六)高起点谋发展,打造具有潜力大,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重点旅游项目

  区域旅游项目、休闲旅游发展等入门门槛相对较低,具有全民参与的特点,是藏富于民的工程,是实现区域经济达到小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但要提高地区知名度,还需重点打造具有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文化旅游景点项目。我县拥有现代黄河文化的璀璨明珠——小浪底风景区,它不仅仅是山水自然景观,同时也是现代文明和现代科技的旅游资源,举世瞩目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此兴建,将古老的黄河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构成了高峡平湖、碧波荡漾、港湾交错、山水相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大黄河三峡风景。小浪底水利枢纽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十大旅游热点景区,更被誉为“小千岛湖”。小浪底水利枢纽战略地位重要,工程规模宏大,地质条件复杂,水沙条件特殊,运用要求严格,被中外水利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水利工程之一。这就是现代文明的科技成果,现代文化的传承与运用。小浪底风景区由于隶属关系等管理体制的复杂性,在开发和运行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障碍和困难,加强与小浪底建管局、济源方面的合作,共同协商共谋发展,充分彰显黄河小浪底的品牌效应和品牌价值。

  (七)高起点高标准谋划、预研文化主体乐园等前瞻性项目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群众对于休闲娱乐以及旅游的需求正在不断提升。其中短途周边游将会更加普遍,而坐落于重点城市周边的主题乐园将成为市民出行,尤其是亲子游的主要目的地。主题乐园在最近几年热度大增,受青少年和儿童群体的喜爱,成为亲子旅游的首选。中国主题乐园市场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提高,旅游需求日渐增长,未来几年将迎来高增长。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公园有华特迪士尼的上海迪士尼乐园和康卡斯特公司在北京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等,景德镇的陶瓷也在发展相应的主题乐园,海洋公园、水上世界等也成为文化旅游项目。咨询公司AECOM(提供专业技术和管理服务的全球咨询集团)预测,到2025年、2030年中国主题公园客流人次将分别达到3.2亿和4.2亿人次。

  (八)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彰显文化价值,全力打造美丽孟津、魅力孟津

  我县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赋予了文化旅游开发的天然资源,依托我县特有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做好“黄河文化”“水文化”“汉魏文化”“古村落文化”“乡愁文化”和“非遗文化”。

  一是做好“黄河文化”。中华文明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核心与主体,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根基。自商周至唐宋,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黄河文明在其形成演进过程中,一直具有独特而鲜明的文化类型与文明形式。我县拥有独特的黄河文化、黄河文明资源优势,59公里黄河流经孟津,史称百里孟津河,孟津是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我们更有“黄河三峡大坝”之称的小浪底黄河大坝,这是众多县市所不具有的优势。孟津有着丰厚的黄河文化资源,沉积了厚重的黄河文化积淀,孟津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具有吸引力、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产业,着力将平乐牡丹画、王铎故居、龙马负图寺、汉光武帝陵等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

  二是做好“水文化”。立足水资源,写好水文章,做好水文化。占地1920亩的龙泉湿地公园、瀍源公园、南岭公园的水系等以水文化为主题的项目建设和规划,是以水文化的发展引领着城市升级,使得孟津成为一个个性魅力展现的文化传承示范区、生态宜居健康城,我县的水资源水文化开发和应用,其实也是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充分保护好、利用好黄河小浪底,西霞院,百里孟津黄河水资源,依托黄河水资源,孟津沿黄地区全力打造河洛江南水镇,呈现一幅夏日荷花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万亩稻田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古朴气息街巷中的“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黛瓦马头墙”河洛江南水乡小镇的美景。

  三是 做好“古村落文化”。卫坡古民居是目前豫西地区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现存清代民居建筑16所,沿一条长180米的青石板路南北分布,现存建筑5000多平方米,房屋248间、院落16所、窑洞26孔,宅院青砖灰瓦,布局对称,房上的五脊六兽、狮子海马,各种木雕、砖雕、石雕等尤为精美。以民俗为外表、乡愁为内涵,以文化为主题,从建筑形态、生活习俗、活动设施和场景、文化气韵等方面体现乡愁,按照游客需求设计规划产品,打造以核心景区、乡村居民生活、田园风光相互融合的大文化旅游景区。

  四是做好“汉魏文化”。主要以汉光武帝陵景区、北魏孝文帝陵和李煜墓等具有代表性的帝王陵景区等历史古迹融入文化旅游,突出汉魏文化特色,提升景区的规模、品位和档次。

  五是做好“乡愁文化”。乡愁是在外游子一种永远难以割舍的情怀,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化、黄河文化的一种表现,那是根。乡愁是家乡放飞风筝看不见的牵线,往往寄托了家乡的感情和思念,是一种对家乡眷恋的情感状态。不同年代的村落房屋建筑、生活生产用具,小路和树木;不同年代的巷子、胡同和工厂,乃至那个年代的口号、标语都是乡愁文化的再现和寄托。

  六是做好“非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资源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对其加以传承发扬,进行产业化发展,体现其文化张力。2008年,南石山村的唐三彩传统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5月份,南石山村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被文化部授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全方位继承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有利于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从而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与先进部分,同时促进先进文化的广泛传播。锐意进取,确保成功,做好三彩小镇等非遗文化项目。同时立足牡丹画做好网络文化和淘宝文化。

    五、展望

  文化旅游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形式,同时还承担着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可以极大地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广阔。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拥有历史文化资源的地区,都希望通过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特有价值进行挖掘和开发,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积极的从自身的历史文化特点出发,根据本地区旅游发展的状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发战略,推动地区经济及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凭借我县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强大吸引力,积极开发国内外旅游市场,把“来孟津耍吧”做得更实、更好,逐步把孟津打造成一个高文化价值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