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8-12-28

——2018年12月25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吴孟铎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现将我市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洛阳市是河南省扶贫开发重点地区和革命老区全覆盖地区,全市共有栾川县、嵩县、洛宁县、汝阳县、宜阳县5个国家级贫困县,伊川县1个省定贫困县,728个贫困村,13.76万户、49.3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截至2017年底,累计脱贫329个贫困村、30万贫困人口;目前还有399个贫困村、6.07万户、19.3万贫困人口。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9.1%下降到2017年底的3.84%。在全省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我市连续两年综合评价为“好”。2018年以来,洛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盯“完成栾川、洛宁、宜阳、伊川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10.65万贫困人口脱贫,实现20497人易地扶贫搬迁”年度目标任务,不断聚焦攻坚合力,狠抓责任落实,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目前,通过对4个拟脱贫县摸底调查和各县县级自评,以及市县进村入户摸底调查等情况综合评估和研判,我市年初确定的3项任务均能够顺利完成。一是栾川、洛宁、宜阳、伊川4个县的“三率一度”(错退率、漏评率、贫困发生率低于2%,群众认可度高于90%)等各项指标均能达到退出标准,预计能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二是全市已达到脱贫标准11.7万人,预计年底可以顺利完成10.65万人脱贫任务;三是我市2018年计划搬迁20497人,目前76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共计5992户)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各县年底前能够顺利搬迁入住。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

(一)不断提升站位,攻坚责任进一步夯实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衡量政治站位、检验“四个意识”的硬标准,先后9次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推进会、行业扶贫推进会、电视电话会、重大专项工作推进会等全市性重要会议,统筹推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全市所有市级领导分包脱贫攻坚工作重点乡镇及深度贫困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亚同志先后15次到基层暗访调研脱贫攻坚;市长刘宛康等市级领导均采取“四不两直”的方法280余次深入基层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成立由市级领导担任指挥长的脱贫攻坚14个重大专项工作指挥部,扎实开展“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层层压实县、乡、村、行业部门和帮扶责任人的责任。洛宁、伊川、宜阳县建立脱贫攻坚战区体制,县四大班子领导亲自挂帅、协同作战,形成“县委管总、战区主战、主官主责、全员全责”的落实机制

(二)突出精准施策,重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一是紧盯目标持续发力。为进一步摸清底数,实现4个县顺利脱贫摘帽,我市制定了《拟退出贫困县脱贫摘帽回头看摸底调查方案》《在2018年拟脱贫县脱贫摘帽“一转三推进”中开展“回头看大整改”工作方案》。10月8日至16日,市抽调81人组成4个调查组对4个县进行拉网式摸底调查,进一步摸清脱贫摘帽底数和问题短板,10月23日,举办了2018年拟脱贫县工作讲评会暨退出培训班,通报存在问题,明确标准程序和掌握工作方法。11月份,指导4个县完成县级自评。根据摸底调查和县级自评情况,栾川预计能够脱贫41个村、9870人,贫困村退出率为97.6%,贫困发生率降至0.98%;洛宁预计能够脱贫71个村、13616人,贫困村退出率为95%,贫困发生率降至1.2%;宜阳预计能够脱贫35个村、22787人,贫困村退出率为95.5%,贫困发生率降至1.15%;伊川预计能够脱贫17个村、20595人,贫困村退出率为91.7%,贫困发生率降至1.15%。12月份,按照我市《2018年度贫困县退出市级初审工作实施方案》,从相关部门抽调135人分4个组对4个县进行市级初审

二是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始终将发展产业作为“拔穷根”“摘穷帽”的根本措施,全年投入资金6.26亿,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055个,带动贫困户8.35万户抓龙头企业,出台《市级扶贫龙头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全市认定6家市级扶贫龙头企业、83家县级扶贫龙头企业,11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扶贫带贫。伊川县与西北农大等5家科研院所合作,引进辰涛牧业等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通过“公司+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形式,带动所有贫困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8700余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全市728个贫困村中集体经济空白村由2017年底的142个下降至目前的4个。抓沟域经济,依托我市沟壑纵横、山川丘陵交织的地理地貌,建设23个沟域经济示范区,涉及贫困村42个,带动贫困群众2.09万人,洛宁豫西苹果谷、新安樱桃谷等已远近闻名抓扶贫基地,按照“乡有产业园、村有扶贫车间”的布局,累计建设扶贫产业基地1483个、扶贫车间214个,市政府与义乌来料加工联合会签订4年26亿元来料加工战略协议,已实施项目708个,7.76万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务工。抓旅游扶贫,220个村发展成为旅游扶贫重点村,4万余名贫困群众从中受益。栾川县实施“旅游富县”战略,57个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嵩县以“全域旅游”助推“全域脱贫”,开展“帮扶一个贫困户,嵩县山水任你游”活动。嵩县、栾川建立旅游联盟,联合开展高速免费活动,吸引各地游客。金融扶贫,不断完善金融扶贫“四个体系”建设,推广栾川普惠金融模式,鼓励村级金融服务站进便民中心,将银行开到农民家门口,授信农户都可享受免抵押、基准利的贷款政策,山区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转账、生活缴费等金融业务,全市已建成1321个“普惠金融服务站”,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7.68亿元,带动贫困户7.47万户。抓利益联结,创新股金、租金、薪金“三金模式”和企业提供生产订单、贫困户参与生产获取加工费用的“订单生产”等模式,切实规避贫困户经营风险。洛宁县发展金鸡、金果、金叶、金牛、金融“五金”扶贫模式,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带动1.5万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德青源金鸡产业扶贫项目2017年作为中央政治局讲座参阅材料印发。

三是行业扶贫凝聚合力。加大投入促攻坚,2018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8亿元,较上年增加1.18亿元、增长率72.84%。截至目前,全市共筹集各类扶贫资金30.07亿元,完成支出27.72亿元,资金支出率92.16%。易地搬迁挪穷窝,“十三五”期间,我市需搬迁5.9万山区贫困群众,占全省搬迁任务23%,全市按照“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目标全力推进。目前,“十三五”期间全市规划的260个安置点(含2018年新建设的76个安置点)已全部完工,山区贫困群众实现了搬新家、立新业,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到我市栾川、嵩县现场观摩。坚持因地制宜做好拆旧复垦工作,嵩县开展“老屋认领”活动,将搬迁后一些具有开发价值、豫西风格的旧宅收归村集体所有,开展“网上认领”,1040套旧宅成为旅游民宿,有效增加村集体收入。转移就业促增收,在全省率先建成覆盖所有贫困村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全市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6.8万人,开展贫困劳动力培训1.8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5万个,全市贫困家庭就业率达到96.4%。提升基础补短板,实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项目1858个,持续开展村庄环境集中整治和农户“六改一增”“清洁家园”活动,全面提高群众满意度。实现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为8.6万贫困家庭学生资助6854万元,实施“全面改薄”工程,为251所贫困地区中小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学校114所;完成全市225个深度贫困村和6个贫困县电网建设改造工程,贫困户户通电率、贫困村通动力电率均达到100%;实施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506处惠及285个贫困村9.42万贫困人口;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79公里,728个贫困村道路硬化已全部完成,并全部通客车;改造农村贫困家庭危房7993户。民生保障兜底线,贫困群众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贫困户看病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就医结算服务。农村低保年标准提高到3480元/人,实现“两线合一”;累计民政兜底保障贫困群众9.9万人;31.97万名贫困人口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夯实基础促脱贫,坚持抓党建促脱贫,以村“两委”集中换届选举为契机,选优配强贫困村带头人,1287名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当选为村“两委”委员;按时按要求完成驻村第一书记轮换,新选派第一书记885名;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非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派驻全覆盖,调配全市精干力量到脱贫攻坚最需要的地方。全市各级组织各类培训267次,培训各类人员5.15万人次,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四是严抓整改补齐短板。对中央、省委巡视和核查、督查巡查等反馈问题照单全收,坚持上下联动、举一反三抓整改,以问题的全面整改促进工作的全面提升,市委常委会每半月听取一次巡改工作汇报。目前,中央和省委巡视、省半年核查,省委扶贫领域专项巡视反馈的269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同时,在全市扎实开展扶贫资金、扶贫项目、雨露计划培训、扶贫车间4个专项治理,持续深化整改成果。同时,认真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按照“应进必进、应退慎退”的原则,持续抓好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对符合条件的群众按程序纳入贫困人口,严防漏评和错退,省市半年核查我市漏评率、错退率均为0。

五是统筹推进平衡发展。市出台《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县和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全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33亿用于支持深度贫困县嵩县;全面实施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在深度贫困村投资4.45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123个;落实市级领导分包深度贫困村和城市区对口帮扶嵩县及有深度贫困村的贫困县制度,积极对接焦作市帮扶嵩县、省农科院指导嵩县发展等工作。持续加大对非贫困县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全市筹措资金2.54亿元用于非贫困县,在1302个非贫困村实施1753个项目;安排帮扶单位、党员干部对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及贫困户实施定点帮扶全覆盖。

(三)坚持扶贫扶志,内生动力有效激发

市出台《洛阳市扶贫扶志行动方案》,扎实推进扶贫扶志工作。突出正向激励,推出“脱贫攻坚进行时”现场访谈电视节目,组织“百名记者百村蹲点”活动,大力宣传“四个一批”先进典型;采取“五抓五促”模式,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3397名;灵活采用生产奖补、劳动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参与生产实践活动。伊川县开展“我脱贫我光荣”活动,宜阳县设立“自主脱贫奖”,激励群众自主脱贫。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贫困村为重点,制定“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一约四会”制度,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树立良好风气导向。洛宁县开展“五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树立贫困群众勤劳致富、奋发向上的信心。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在全市农村开展孝善敬老活动,抓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和“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儿女”等先进典型选树。宜阳县所有贫困村成立扶贫理事会,设立“孝心基金”,由子女根据个人意愿,为老人缴纳赡养费,同时政府根据缴纳数额按比例配套补贴,并张榜公布,大力倡树“节俭养德、爱老孝老”的文明风尚。

(四)创新工作机制,工作合力不断凝聚

积极在脱贫攻坚领域开展创新性工作实践。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每周召开周例会,每个月召开行业扶贫工作联席会议,每两个月召开拟脱贫县工作讲评会和产业扶贫观摩推进会,每季度组织一次“九个一”大走访活动,统筹推进工作落实。建立社会帮扶机制,实施城市区对口帮扶6个贫困县及2个贫困发生率较高、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非贫困县。创新实施社会化产业扶贫“金果树工程”,引导社会力量以投资开发合作的形式到贫困村发展产业项目,累计实施项目757个,投入资金126.61亿元;实施社会化公益扶贫“爱心圆梦工程”,引导社会力量无私捐赠,帮助贫困村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项目、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累计实施项目4224个,接受社会捐款6.14亿元。建立兜底保障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医疗再保险制度,按照每人每年198元的筹资标准为所有贫困群众购买商业保险,实际报销比例提高至90%以上;全市建成116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实现有贫困人口的乡镇全覆盖。建立完善督查信访机制,完善信访管理机构,设立公布信访服务热线,完善逐级信访制度,确保群众政策不清有处问、建议意见有人听、矛盾苦衷有处诉。持续加大督查巡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实行《问题整改提示函》《问题整改督办函》《责任追究建议函》“三单制”,对问题“一次提醒,二次督办,三次问责”,倒逼工作落实。

(五)深化“一转三推进”,工作作风持续转变

市出台《关于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监督检查方案》等方案,深入开展“一转三推进”工作,持续转变干部作风,着力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村入户,着力推进党的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落细,着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举措落地见效。一是以查政治站位、看“四个意识”树得牢不牢等“七查七看”为重点,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中央巡视、省委巡视以及省市督查巡查发现的问题列入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内容,通过建立台账、核查督办、挂账销号等方式推动问题整改、促进工作落实,共排查扶贫领域作风问题7大类30项269个,并全部整改完毕。二是组织以“开展一次脱贫攻坚集中宣讲、进行一次问卷调查”等为主要内容的“九个一”大走访活动,市县“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市县乡村四级联动,进村入户到全市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及所有农户,宣传政策、解决困难,密切党群关系、促进政策落地,近400名市县“四大班子”领导、1000名市派定点帮扶单位领导带头进村入户,开展集中宣讲活动近1200场,全市5.5万余名党员干部走访贫困户12.4万余户、非贫困户66万余户,向群众提供致富信息近16.7万条,化解脱贫攻坚信访突出问题472个,发现解决各类具体问题近3万余个,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三是实施以暗访为主、经常化的督查巡查机制和常态化的约谈通报问责机制,倒逼作风转变、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对2017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一般”、省半年核查排名靠后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并在媒体公布。市人大先后10余次视察调研脱贫攻坚工作,组织召开座谈会20余个,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为深化专项治理成效,市委安排对贫困县和非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实行巡察和审计全覆盖,对易地搬迁和饮水安全进行专项巡察,通过巡察和审计,共发现问题2808个。今年以来,全市扶贫领域查办案件512件,问责处理726人;44名驻村第一书记被召回重派

二、工作中存在问题

一是深度贫困地区还需持续发力。全市仍有1个深度贫困县(嵩县)和206个深度贫困村,且大多自然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欠账较多、产业支撑不强,攻克深度贫困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产业扶贫还需持续加强。一些产业项目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存在产品附加值低、规模化程度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三是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发展还需平衡。部分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条件较差,已落后于贫困村。四是内生动力还需持续激发。少数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没有完全根除,发展信心不足,有依赖政府兜底的心理。个别贫困户不愿脱贫的问题还时有发生,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和工作薄弱环节,持续加压发力,切实固强补弱,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一是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四大班子及职能部门根据分工密切配合,进一步细化任务、传导压力,全面压实各级责任,形成握指成拳的强大合力。二是坚持目标导向持续攻坚。扎实做好4个县脱贫摘帽工作,认真做好“回头看大整改”,从严从实组织好市级初审,做好省级专项评估检查和国家抽查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三是集中力量攻坚深度贫困。导资源要素倾斜,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引导整合各方资源有效配置到深度贫困地区四是强化产业扶贫筑牢支撑。坚持因村因户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入股或参股、量化资产收益等渠道增加贫困村集体收入,确保拟脱贫村集体经济全覆盖。五是统筹推进促进平衡发展。完善定点帮扶,倾斜项目支持,积极筹措资金,整合社会资源,实现非贫困县非贫困村扶贫投入与任务相匹配。六是坚持扶贫扶志激发内生动力。加强教育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典型选树活动,营造“脱贫光荣”氛围;改进帮扶方式,引导支持贫困群众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七是持续转变作风促进脱贫。持续深化“一转三推进”工作,做好“九个一”大走访,巩固作风建设成果。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提高扶贫干部能力素质。扎实开展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积极化解扶贫领域信访稳定问题。强化督查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附件:

脱贫攻坚相关名词解释

1.金融扶贫“四个体系”:金融扶贫服务体系、信用评价体系、风险防控体系、产业支撑体系。

2.“六改一增”:改院、改厨、改厕、改门窗、改墙(地)面、改照明灯,增添或更新简单家具。

3.“四个一批”:一批脱贫先进典型、一批帮扶先进典型、一批扶贫系统先进典型、一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功案例。

4.“五抓五促”:抓统筹谋划,促精准发力;抓培育培训,促产业发展;抓政策保障,促利益联结;抓两支队伍,促集体经济;抓正向激励,促内生动力。

5.“七查七看”:查政治站位,看“四个意识”树得牢不牢;查责任担当,看“五个责任”压得实不实;查精准意识,看“六个精准”标准细不细;查统筹谋划,看“五个一批”落地准不准;查工作作风,看“务本责实”践行好不好;查廉洁守纪,看“廉洁扶贫”底线严不严;查问题整改,看“立行立改”力度够不够。

6.“九个一”大走访:开展一次脱贫攻坚集中宣讲活动、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梳理一份政策落实问题清单、开展一次庭院环境卫生整治、化解一批信访突出问题、选树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发展一批农业专业合作社或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一批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