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全力实施“三大改造” 持续推进提质倍增

2019-05-16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的《关于对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我市入选“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的地方”名单,并将获得一系列政策支持。

 优先安排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优先支持评定制造业单项冠军及其他示范项目、示范企业、示范平台。接踵而至的一系列政策红利,将为洛阳高质量发展再次按下“加速键”。

 去年以来,洛阳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9+2”工作布局,积极构建“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之下,随着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三大改造”,改出发展新天地

 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强则经济强。

 今年一季度,我市工业开局红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较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长6.6%,高于全省2.96个百分点。50户重点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2.8%,较去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

 “实施以绿色化、智能化和企业技术改造为主的‘三大改造’,是促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我市加快推进动能转换、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实施“三大改造”有利于支撑洛阳市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带动河南发展新的增长极的战略定位;有利于优化洛阳规模庞大的工业存量资源,变“包袱”为“优势”;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有利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面对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的产业发展趋势,眼下“三大改造”已成为我市企业促进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升级的重要路径:

 中信重工对特种机器人制造生产线实施智能化改造,设计、工艺节省40%以上的生产服务时间,生产效率提高30%,产品偏离率降低30%;

 洛阳阿特斯通过技术改造,太阳能组件生产周期缩短37%,员工劳动效率提升55%,综合成本下降30%,目前已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光伏生产企业;

 古城机械大力打造绿色引擎,通过实现设计、生产、回收全流程绿色化提升,使得废渣、废铁、废气、废水产生量分别降低20%、30%、15%和20%,每年节省能源成本500万元以上……

 我市以产业高端化、技术尖端化、质量顶端化为目标,纵深推进智能化改造提效扩面、绿色化改造提标示范、技术改造提速升级,力争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三大改造”全覆盖,力争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动能转换持续加快、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提质倍增,展露转型新气象

 经济增长,要实现有质量、高质量的增长。

 今年一季度,我市15家市级提质倍增试点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2.4%;高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9%和17.2%,同比分别加快7.4个和7.1个百分点。

 依托“9+2”工作布局,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轮驱动”,在保持传统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按照质量更高、结构更优、效益更好、优势充分释放的要求,我市将转型升级作为发展主攻方向,在一次次产业结构调整之下,“洛阳制造”逐渐升级为“洛阳智造”,并以研发首台套等形式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

 在中信成像,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四大创新引领项目之一工业CT项目首台样机成功下线,标志着这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在我市从实验室走向厂房,实现产业化;

 在龙海玻璃,洛玻第三代信息显示超薄基板玻璃生产线成功点火,拥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世界三大浮法工艺之一“洛阳浮法”历久弥新,实现“从有到优”的惊人蜕变;

 在天久铝业,一家原本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接连推进产品升级,最终站在世界最大家居用品零售商宜家的肩膀上,企业为宜家全球采购铝锅提供了超过四分之一的份额……

 一方面是传统产业跃进高端,另一方面是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根据转型攻坚“1+5”工作方案,我市制订了省定12个、市定16个重点产业转型行动计划,并绘制产业链图谱,明确目标路径,完成了转型升级的顶层设计。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6个新兴产业园区建设随之火热开展,错位发展、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日趋完善。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19第四届洛阳国际机器人暨智能装备展览会上,来自洛阳的一款款高端机器人,便是我市在相关领域取得进展的生动写照。通过多年耕耘,当前我市共有150余家企业及科研院所开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研发及生产,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1%。

 去年,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9.1%和48.6%,中信重工、一拖集团等9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形成装备制造、新材料、机器人及智能制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以重点企业提质倍增行动为抓手,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持续用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项目建设,激活升级新格局

 产业为巨轮,项目做长帆。大项目、好项目是加速产业发展的最佳动力。

 牡丹披身,海豚造型,成为古都流动“新风景”的新能源公交车,出自总投资150亿元的银隆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项目;

 全力推进企业从“燃料型”炼厂向“化工型”炼厂转型,立足“油”“化”齐头并进的石化发展新图景,依靠持续攻坚的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

 格力洗衣机、晶弘冰箱生产基地项目选址高新区丰李镇,将实现格力电器与洛阳实现“第二次握手”……

 以提升工业投资为重点,加快项目建设,我市近年创新实施项目建设“一账一库一攻坚”制度,通过建立工业和信息化谋划项目库、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台账和工业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计划,对全市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进行服务推进。格力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银隆新能源产业园、辽宁忠旺100万吨铝深加工项目等一批体量大、技术新、前景好的重大项目相继在洛落地生根。

 去年,全市340个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1643亿元,完成投资404亿元,一拖集团智能驾驶舱等82个项目竣工投产。2019年,我市共谋划实施412个重点工业和信息化项目,总投资21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89.2亿元,其中一季度新开工项目96个,竣工项目29个。

 随着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火热推进,洛阳工业加速壮大,转型升级日益加快,一幅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