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时代人类认知社会的知识结构与学习方法

2019-06-05

◆ 陈卫平 

 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在感受着信息时代诸多便利的同时,也遭遇着信息爆炸与信息过剩的烦恼。信息时代尤以知识密集为特点,知识经济和文化创意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信息时代要求知识创新和发展:从广度上,要求知识由单一化向复杂化、多元化、交叉化迅进,知识逐步渗透、蔓延到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从深度上,知识由分散向集中、专业性演进,微宏观结合、微观探索将是推进知识发展的主流;从层次上,作为社会发展直接动力的应用知识,会从一般掌握向寻根觅源、探究所以然的深层次演进。[1]这些趋势要求人们不断健全自身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信息时代多变的信息和知识环境,并在已有知识结构上进行知识创新和生产。

 

 一、信息时代人类认知社会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构成状况,其中包括各种知识间的相互比例、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和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整体功能。[2]理想人格的塑造与人的知识结构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健全的理想人格的形成。[3]此外,完善而健全的知识结构更有利于个人将不同学科建立联系,促进不同学科智慧的融合,进而达到认知社会的目的,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笔者认为,信息时代人类认识社会的知识结构大体可分为文学、历史、政治与哲学四类。

 (一)文学

 人类的进化史已有几百万年,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就是文字的出现。从文字到文学,人类完成了从记录事实到探求思想、表达情感的飞跃。文学让我们不仅可以探寻自己内心的想法,也得以体验他人的存在方式,并与他人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4]文学不仅是人们交流的工具,还是体现个人思想深度、表达能力和品位的重要形式。

 提高个人修养,体现生活价值,是文学价值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方面。同时,文学证明和显示着人的审美能力与精神创造能力,或者说是这种能力的外化和体现。[5]因此,好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够提升人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情商。读书是融入文学世界、接受文学审美熏陶的重要途径。读者在阅读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获得心灵体验,再通过与书友交流,进一步体察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

 此外,文学的价值还在于为人类提供正确认识生活和社会的各种有益知识,为人类的自我完善提供丰富的生活经验,为人类从伦理角度认识社会和生活提供不同的生活范例,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道德启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提供道德指引。[6]

 (二)历史

 如果把文学作为人与人交往的工具,那么历史的作用就在于“以史为鉴”。“知史”不是目的,目的在于“用史”。历史学作为研究历史现象和过程,并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重在揭示其规律,为社会现实服务,也就是“用史”,体现出历史学的价值。[7]

 历史能告诉今天的人们,什么是经验,什么是教训,使人们在先人经验上再创辉煌。历史是文明的躯壳,文明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的灵魂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透析历史的过程是继承文明与智慧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寻找信仰、寻求自我认同、寻找归属感的过程。历史知识,对人们认知社会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使人们更冷静、更睿智。

 (三)政治

 人类社会是一个群体社会,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组织和组织形式内。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不再是自然人,而是政治人。既然是政治人,就要学政治、懂政治、讲政治。讲政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有着实实在在内容的规则。学政治、讲政治就要明规则、守纪律、懂规矩。

 政治是制定管理社会的规则并监督规则的实施,通过规则的制定和实施达到扬善抑恶的目的。所谓扬善就是用正能量来凝聚人心、引领民意,调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所谓抑恶,就是用制度惩处违犯规则的人和事,通过惩处使每一个人都视侵犯社会和他人应有的权利是丑恶的,是被全社会所唾弃的。

 政治不仅是研究管理社会的一门学问,更是研究人与社会关系的一个学科。学习并掌握政治方面的知识,不仅有利于人们正确认知社会,也可以使人们更加成熟、更加智慧。

 (四)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们常说:“哲学是‘明白学’。”人需要活得“明白”,所谓“明白”有大明白和小明白之分:具体事务上的“明白”是小明白,而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明白”是大明白。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探究宇宙、社会、人生、思想的奥秘。[8]

 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世的智慧即哲学。”人世的智慧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待人的智慧,一是处世的智慧。与人沟通是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拥有智慧的人常常能够娴熟地应对社会中的各种事务,能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坦然面对当下。

 哲学对于我们的人生和日常生活尤为重要,哲学可以成为我们思想的导引、行动的指南、批判的武器、智慧的源泉,同时也是生活的艺术。[8]学好哲学,能够使心灵得到解放,使人生境界更加通达、生活更加幸福。

 

 二、信息时代人类认知社会的学习方法

 

 有了完善的知识结构,掌握了较为全面的社会科学知识,只是正确认知社会的第一步,只有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更为全面地认知社会。正确认知社会的方法很多,中国的先哲们早已给了我们启迪:破万卷书、行万里路、阅无数人、名师指路、自我感悟。

 (一)破万卷书

 2018年3月22日,新华社受权播放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据了解,这是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第五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9]

 阅读是人类了解世界、增长见识的重要途径。阅读能使人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看世界,探寻历史的脉络。阅读能够给予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巨大的智慧力量:就个体而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就民族而言,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就学校教育而言,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就城市而言,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一个美丽的精神家园。[10]

 信息时代,各种资讯呈爆炸式增长,智能终端、智能算法推荐、各种自媒体平台将人们拉入碎片化阅读的漩涡之中,人们很难有精力、有时间阅读一部长篇作品或学术专著。碎片化阅读是融合电子书、手机和网络等新型阅读媒介进行的小型化、不完整、片段式的阅读方式。碎片化阅读的内容为零散、简短的文字、图像、声频等,或者长篇幅被拆散成碎片化形式,人们可通过零碎时间进行“见缝插针”式阅读。[11]这种阅读习惯不利于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健全的个人认知能力,会削弱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信息时代,我们更要提倡全民深度阅读,以弱化碎片化阅读的不良影响,为阅读创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使人们在沉浸式阅读体验中完善自我。

 (二)行万里路

 实践出真知,行万里路的过程就是不断实践的过程。真理源于现实生活。在生活中,人们试图对现实对象加以把握,就产生了真理问题。[12]

 行万里路的路,就是社会现实;万里就是要不断地体验、观察,在现实中归纳总结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读书是学习前人智慧经验的过程,是知识和经验的继承;实践一方面在于检验这些知识和经验是否符合当下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在于通过自身的体验不断改进前人知识经验中不合时宜的部分,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和补充,进行知识经验的再创造。

 信息时代,“不出门即知天下事”的我们实则处于一种知识充裕的假象之中。所有的信息都由媒体提供,人们对社会现实缺乏直接体验和亲身感受。如若人们一味地沉浸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中,很容易被困在李普曼论述的“拟态环境”中,而非处于真实的环境中。完整的社会现实很难呈现在人们的大脑中。

 信息时代,放下手机、走出家门,亲身体验现实生活,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贴近真相,对人们培养理性的思维习惯,客观全面地认知社会十分重要。

 (三)阅无数人

 与人交往是一种非常直接的学习方法,交往学习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学习方式。狭义的交往学习,是指学习者以他人为对象,通过与他人的对话、交往互动而展开的学习。在狭义的交往学习中,学习者接触的不是符号化的文字和事物,而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通过对话、互动交往,学习者从他人那里获得知识、思想、情感、观念、行为方式以及自我认知。[13]这种学习方法相较于书本学习,能够使学习者全身心地参与其中,在体验中学习。

 与人交往是一种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不同人的长处,在交往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

 (四)名师指路

 “名师出高徒”道出了名师指路的重要性。因为经历、学识、认知能力的局限,人们总会或多或少地有一些短板和掣肘。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何为名师?一是书本中的名师,二是社会实践中的名师。

 立足于信息时代,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人们很难凭借个人力量甄别各种信息。尤其对于一个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少年来说,更容易在海量信息中迷失自我。选择名师,就是为自己选择一个信息时代的“把关人”。“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又称“守门人”理论,是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14]

 (五)自我感悟

 许慎《说文解字》云:“悟,觉也。”又云:“觉,悟也。”故段玉裁说:“悟者觉也,二字为转注。”“悟”在禅宗美学方法论核心范畴有重要意义。

 信息社会中大量信息存在,而一切外在的信息刺激,最终都要在头脑中引起回应。无论是知识结构中的文学、历史,还是学习方法中的破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活动都只能作为一种信息来源。在思想、觉悟中能否得出,以及得到了多少回应,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要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得到深邃的思想,最根本的途径仍然是“悟”。人之思想形成的过程,需要渐进的积累;人之思想跃升的过程,需要“顿悟”。“悟”是冷静的思考,是猛然的觉醒,是突发的事件。悟是知识和思考积累到一定程度,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换。

 

 三、信息时代人类认知社会与自我完善的科学统一

 

 信息时代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知识密集型时代,相较以往,发展更为快速、剧变更加频繁。因此,对于个人来说,认知社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信息时代是由知识驱动的,需要人们健全知识结构、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信息时代,学习应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特别是在社会急剧发展的关键期,个人处在浮躁的社会中,快节奏的生活加重了人们肩上的负担。适应信息时代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让人们更好地排除干扰。学习不仅是充实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发掘自身的潜能。

 英语中有两个词翻译成中文都称为学习,一个是learn,另一个是study。但其内在含义有所不同,一个是学习了解,另一个是研究。对于学习态度而言,不能learn,而应study,要以一种学会、学深、学懂、学透的心态去对待。对于学习方法而言,要懂得对知识进行分类,有意识地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

 结构是如此重要。同样是碳原子,无序排列时,堆积出来的是黑色的煤炭;有规律地呈层状排列时,是灰色的石墨;横竖排列为立体状时,是光芒闪耀的钻石。同样的碳原子,仅仅因为排列的顺序不同,最终导致了对外表现形式和张力的完全不同,这就是结构的作用。

 人的知识结构同样重要。不同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人们不同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更加充分地开发个体的潜能,使个人能够更好地认知社会。

 认知社会与完善自我是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过程。人们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的改进能够促进个人的自我完善,而个人的自我完善又有利于人们更加客观、理性、全面地认知社会。认知社会是体察社会、了解社会进而探索社会规律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人们可以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促进个人的进步,对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动态有更加准确的判断,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促进社会进步。

(下转第41页)

(上接第21页)[参考文献]

[1]马玉珍.信息时代知识和知识结构的嬗变[J].情报资料工作,2004( S1):28-29.

[2]蒋新,滕颖.信息与知识结构的相互作用探究[J].情报杂志,2004( 9):86-87

[3]付洪.试论知识结构与理想人格的塑造[C]∥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1:7.

(上接第31页)[4]杨雪.从文字到文学[N].光明日报,2014-12-01( 012).

[5]董学文.试论文学价值和价值系统[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1):5-11.

[6]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 论文学的基本功能与核心价值[J].外国文学研究,2014( 4):8-13.

[7]李成国,赵启博.谈历史学价值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教学与管理,2011( 25):58-59.

[8]郭湛.哲学是什么与做什么? [J].哲学研究,2011( 11):32-37,129.

[9]闫松.“全民阅读”第五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J].中国出版,2018( 6):71.

[10]朱永新.阅读的力量:“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J].图书馆杂志,2014(4):9-17.

[11]张文亮,蒋秋子,尹一村.大学生碎片化阅读行为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 6):79-83.

[12]白顺清,陆杰荣.论马克思实践真理观的内涵[J].理论月刊,2014( 7):11-15.

[13]葛春.身体在场: 在交往中学习[J].教育发展研究,2015(22):50-52,54.

[14]张甜.对新媒体时代“把关人”理论的新思考[J].新闻实践,2007( 11):35-36.

                                                                                                

(作者系原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