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源头活水 做强民营经济
——关于洛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 洛阳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掌握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推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月19日至21日,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同市工信局到偃师市、新安县、洛龙区的16家民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组织36家企业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8年底,全市新开业登记私营企业22207户,同比增长9.56%,总量达107239户,同比增长18.98%;新登记个体工商户68611户,同比增长19.63%,总量达313128户,同比增长12.54%(见表1)。
2017年,全市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675.35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1.6%,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见表2)。
全市民营经济贡献了47%的税收、87%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90%的城镇劳动就业、95%的市场主体数量,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已发展成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就业的主要途径和促进科技创新最活跃的生力军,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推动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转型升级初见成效。面对成本上升、市场竞争等带来的巨大转型压力,我市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开展绿色化、智能化和企业技术改造,不断提升质量和效益。2018年全市855家民营工业企业实施“三大改造”,占全市“三大改造”企业数量的92%。龙鼎铝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北方玻璃等4家民营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尚德太阳能等7家民营企业获评省级智能车间,紫金黄金冶炼等2家民营企业完成“两化”融合贯标。古城机械通过绿色化改造,实现了固废、废水、废气内循环处理,每年节省电费100万元以上。阿特斯通过对生产设备升级改造,太阳能组件生产周期缩短37%,员工劳动效率提升55%,综合成本下降29%。我市转型升级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作为全省唯一入围城市,入选2018年度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
(三)结构调整基础稳固。“三产超二产”格局稳固,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突破5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撑起全市经济半壁江山。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2.6%,高于第二产业8.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和10.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9.1%和48.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网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6.7%,高于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4.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2081万件,同比增长45.4%。电商应用更加广泛,全市大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超过 70%,中小企业达 51%,哈他网络科技成为国家级电商示范企业,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洛阳信息科技城等 7 个省级电商示范基地,18家省级电商示范企业,1 个省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4个国家级、4个省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商平台数量居全省第二位。
(四)民营企业信心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提振了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党中央“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的政策给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在调研座谈中,多数企业家对未来的发展都信心十足。建龙微纳负责人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期望和对民营企业家的信任关怀,让我们倍感温暖,进一步坚定了我们踏踏实实办好企业、争做出彩河南人的信心决心。”随着各项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的出台,我市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在不断改善。2018年11月,我市召开了高规格的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表彰了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的意见》和《洛阳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进一步增强了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营造了尊重、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存在问题
(一)从总体发展水平来看,差距较大。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民营经济总量小、企业个头小,在数量、规模、贡献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龙头企业少、规模小。民企发展上“有高峰”但“无高原”,呈现“星星点点”的状态,还没有形成“群星璀璨”的局面。2018年洛阳市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的仅有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家,而郑州有4家,许昌有4家,济源有3家。与先进地区相比,杭州有19家上榜,无锡有20家。二是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比重偏低。虽然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比重稳步提升,由2013年的54.5%提升至2017年的61.6%,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增加值总量在全省排第2位,但占GDP的比重在全省排第14位,比第1位许昌市低11.5个百分点(见表3)。三是每万人拥有民营企业数量偏低。2017年我市每万人拥有民营企业46户,而郑州为111户、许昌为67户,均高于我市;与杭州、苏州等发达地区相比则差距更大,杭州每万人拥有民营企业数为508户,苏州为495户。我市的民营经济总量不大、份量不重,发展空间依然很大,总体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附表
河南各省辖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017年) | |||||||
序号 | 各省辖市 | 增加值 (亿元) | 占GDP 比重(%) | 序号 | 各省辖市 | 增加值 (亿元) | 占GDP 比重(%) |
1 | 许昌市 | 1925.19 | 73.1 | 10 | 开封市 | 1203.16 | 63.7 |
2 | 济源市 | 420.08 | 70.0 | 11 | 驻马店市 | 1380.75 | 63.5 |
3 | 焦作市 | 1421.29 | 69.7 | 12 | 南阳市 | 2086.75 | 62.4 |
4 | 漯河市 | 809.35 | 69.5 | 13 | 安阳市 | 1393.61 | 61.9 |
5 | 新乡市 | 1586.42 | 67.3 | 14 | 洛阳市 | 2642.75 | 61.6 |
6 | 濮阳市 | 1062.4 | 67.0 | 15 | 信阳市 | 1331.84 | 60.7 |
7 | 鹤壁市 | 539.93 | 65.2 | 16 | 郑州市 | 5413.62 | 58.9 |
8 | 商丘市 | 1421.29 | 64.7 | 17 | 平顶山市 | 1132.76 | 56.8 |
9 | 周口市 | 1577.71 | 64.1 | 18 | 三门峡市 | 780.88 | 54.0 |
(二)从企业层面来看,制约发展的问题仍然突出
一是融资难题仍未解决。在调研座谈的36家企业中,有11家企业反映存在融资难问题。第一,金融支持不够。“宽货币”“紧信用”矛盾日益突出,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态度谨慎、门槛过高、只收不贷等现象,企业贷款难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第二,融资渠道不畅。民营企业的融资大部分是需要通过银行进行的,银行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但由于银行贷款条件苛刻、贷款周期短等问题,企业只好用拆借的方式筹款,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第三,经营风险增大。为了企业的发展和生存,一些企业急需资金,在银行贷款无果的情况下,或转向去向民间资本借贷,或采用企业间互保方式筹措,既增加了企业负担,又导致了三角债的发生,牵涉了企业的精力,也增加了经营风险。
二是人才匮乏制约发展。调研中,超过50%的企业反映人才难引难留的问题,民营企业引进高端人才难,招普通工人也难,且流失率较高。第一,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深,劳动年龄人口和比重在逐年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16-59岁劳动力人口总数8.9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64.3%,比2017年总数减少470万人,比重下降0.6%。第二,毕业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发生巨大变化。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更多地综合考量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许多年轻人选择进入外卖、快递等新兴行业,而不愿进入工厂受制度规定的约束,更不愿从事体力劳动强度大的工种。劳动力供需市场存在结构性失衡。第三,引才用才环境不优。企业通过涨工资、提供住宿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但是县域产业集聚区不能提供暖气等基础设施和餐饮、娱乐、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不管是高端人才还是普工都宁愿选择配套设施完善的城市区而不愿到县域发展。第四,平台和产业支撑弱。高端人才方面,虽然我市人才投入连年增加,但由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数量少,平台和产业支撑弱,高端人才结构失衡。技能人才方面,我市劳动力外流现象严重,与我市劳动力供求关系形成反差。第五,人才政策仍需完善。当前的人才政策覆盖面需进一步扩大,武汉市在2017年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在落户、最低薪酬、住房等方面出台了保障政策,但我市引进人才住房补贴办法并没有覆盖到本科毕业生、研发人员,引进人才的户籍管理、子女入学、职称评定、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
三是环保发展矛盾凸显。调研中,超过40%的企业反映执行环保污染防治政策过程中企业存在的问题。当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民营企业积极采取增加环保设施、改建生产线等措施,努力达到稳定达标排放标准。但是企业反映:第一,企业普遍把握不好环保政策,不能判断想上的项目是否符合环保标准,从而影响企业发展决策。有的企业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的过程中,由于不懂政策,未提前进行备案和办理环评手续,被市生态环境局责令拆除新改造的设备并予以处罚。第二,一些行政部门执行政策搞“一刀切”,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时,对豁免错峰的企业和未纳入错峰生产的涉气企业均实施应急减排。不论企业排放是否达标,均实行停产或轮流停限产。对企业的直接影响是生产设备受损、产量减少,长期影响是企业不敢接订单、不能按期交货、工人流失、市场丢失等,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生产经营压力。
四是债务纠纷难以化解。由于融资难,前些年民营企业或进行相互拆借,或互相担保到银行贷款,引起银行追诉担保责任的比比皆是。鑫隆铝业反映已经为互保企业代偿了3000万元,目前还有一起诉讼判决需要代偿。有的企业反映,为其他企业的担保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时时担心这把剑会掉下来,但是企业没有任何措施和办法去预防风险或解除担保。
五是要素供给矛盾突出。民营企业对土地、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的需求迫切,但由于受土地指标、规划、价格等因素的制约,致使一些发展前景好的项目无法落地,部分重点项目推进缓慢,生产经营成本过高、盈利空间缩小。比如,有的企业急需扩大产能却无地可用,有订单不敢接。用地要等到2-3年后才能调整出来,规划的专业园区也要等到几年后才能实施,企业干着急没有办法。比如,由于燃气价格垄断,企业用气贵问题突出,据了解,偃师企业使用的管道天然气价格为3.4元-4元/立方,远高于洛阳城市区非居民用气2.85元/立方。
(三)从民营经济的营商环境来看,仍需不断优化。一是新形势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尚未普遍建立,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打交道怕落嫌疑,心存顾虑,容错机制不完善,影响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二是政策落实力度和精准度不高,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民营企业对政策的获得感不强。三是服务民营经济的领导机制、服务机构和人才队伍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市尚未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市各部门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上未形成合力。
三、对策建议
(一)切实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加大惠企政策的宣传力度,把惠企政策落实落细,使民营企业尽享政策红利。主动送政策上门,宣讲解读政策,答疑解惑,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二是推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对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真重视、真支持、真服务。建议对此次调研发现的个性问题转交相关部门落实并进行督办。引导党员干部当好新时代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堂堂正正走进企业,干干净净与企业家进行接触交往。三是定期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表彰和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
(二)切实完善体制机制。一是建立完善组织。市政府应成立高规格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指导和督促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抓好任务落实。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要善于协调解决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加强企业党建,凝聚企业信心,激发企业活力,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着力解决政策文件看着好、用着难的问题,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切实缓解融资难题。一是制订金融机构考核办法,引导商业银行支持民营企业,对各银行支持情况定期进行排名通报,考核结果与银行人事任用、政府资金开户等挂钩。改革、完善不合理的监管考核和追责机制,从机制上真正鼓励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贷款。二是继续推进“引金入洛”工程,以地企合作为平台,深化银政企洽谈对接,不断扩大金融市场供给。积极引导银行机构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创新金融产品,提供更加精准对路的金融服务。三是探索引进债务托管机构,对民营企业的债务、债权进行有偿转移,解决企业互保和三角债问题。
(四)切实强化要素保障。围绕解决人才、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能力不强问题,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一是加强人才保障。加大对民营企业引进人才的政策性补贴、地域性补助以及引进人才住房、家属安置、子女上学等多方面政策支持力度。整合全市职业教育资源,优化专业设置,培养民营企业急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二是进一步破解民营企业用地瓶颈。充分利用好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政策,自身挖潜,盘活存量,整理出可供项目建设用地。要利用好闲置厂房等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腾笼换鸟提供便利。三是加强对能源价格的监管,完善天然气价格、电价等价格决策机制,切实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四是继续抓好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落实,绝不打折扣。标本兼治降低经营服务性收费,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让企业切实享受到减负政策的红利。
(五)切实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在创新驱动方面:一是加快创新资源集聚,持续实施“双倍增”行动。二是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持续推进“河洛工匠计划”。三是积极对接省“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推动创新成果转化。高水平运营500亿元省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在转型升级方面:一是抓引导、强管理。积极引导、支持企业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二是抓改造、促提升。积极实施“三大改造”,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三是抓集聚、育龙头。围绕“565”现代产业体系,以省市重点项目和六大产业园区为支撑,强化产业上下游延伸、左右链配套、集群式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加快集聚集约发展。大力实施“小巨人”培育工程,努力培育更多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龙头民营企业。
(六)切实提升企业家素质。一是加强民营企业家培训。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中小企业与大院大所相结合、专家授课与实地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开阔民营企业家的视野,提高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引导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建设,畅通政府和企业协调沟通渠道。通过行业组织建立行业自律、企业标准来规范企业运行。三是弘扬企业家精神。广泛宣传优秀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贡献,使民营企业家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受尊重,事业发展舞台更加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