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洛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2019-09-02

——2019年8月28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

洛阳市人民政府

洛阳市人大常委会:

2019年5月9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提出的《洛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印发了关于该报告的审议意见(洛人常〔2019〕27号)(以下简称《审议意见》)。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围绕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审议意见》的要求,督促市工信、发改、科技、金融、税务、规划、人社、住建等职能部门认真领会精神,研究工作举措,持续助推产业升级、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家发展信心,共同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私营企业数量达11.67万户,同比上升17.2%,个体工商户数量达32.56万户,同比上升11.41%,民营经济从业人数132.9万人,资产总额3540.9亿元,已成为支撑洛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全市贡献了47%的税收、61%的生产总值、87%的高新技术企业、90%的城镇劳动就业、95%的市场主体,在稳定增长、推动创新、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和责任单位,全市上下形成了工作合力。二是高位部署推动。市委、市政府召开高规格的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的意见》《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十项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聚焦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市场准入、转型升级、审批办事等难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三是积极宣传贯彻。收集整理国家、省、市在科技、金融、税务等领域的惠企政策,编印《国家、省、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汇编》《洛阳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汇编》,公开发放4000余本,在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同步推送。同时,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各类媒体渠道,采取座谈会、培训会等形式,全面提高民营企业对惠企政策的知晓率。

 二、汇聚创新资源,切实提高发展质量。一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聚焦制造业高端化、网络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趋势,引导民营企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和技术改造。上半年新启动“三大改造”企业397家,占年度目标任务的79%,已完成“三大改造”投资313.7亿元,同比增长39.7%。在智能化改造方面,举办全市智能化改造诊断培训对接大会,组织专家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现场指导和诊断,实现全市17个县(市、区)诊断全覆盖。我市获全省智能制造观摩点评活动小组第一;在绿色化改造方面,构建绿色制造体系,4家企业入选第四批国家绿色工厂,全市绿色工厂企业达18家;在技术改造方面,印发《洛阳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开展“机器换人”行动,7个项目入选河南省2019年第一批机器人“十百千”示范应用倍增工程示范项目。由于在工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显著成效,我市荣获2018年国务院“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的地方”表彰奖励。二是加强创新主体培育。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为重点,实施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2018年以来,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47家,拨付认定奖励资金2670万元;新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402家,拨付备案奖励资金1395万元。三是加快建设民营企业创新平台。2018年以来,依托民营企业建设创新创业孵化载体48家,国家级孵化载体12家,新增创新平台650家,累计拨付民营企业平台奖励资金3488万元。新增民营企业国家级研发平台13家、省级研发平台88家,分别占全市新增数量的54.2%、54.3%。四是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全市51家企业入选2019年河南省“专精特新”优质企业库,位居全省第二;5家企业获批省创新龙头企业,9家企业获批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2015年以来,先后筛选91家高成长优质企业作为“小巨人”培育企业,通过政策扶持、加大服务,已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56家,23家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

 三、强化要素保障,着力减轻企业负担。积极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帮助民营企业破解融资难题。今年上半年,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17.8亿元,较年初增长348.1%。一是强化金融支撑。深入开展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百千万”活动,建立全市1006家重点支持企业名录库,逐一确定主办银行、单列贷款计划,加大信贷支持。今年上半年,33家金融机构向323家名录库企业发放贷款32.8亿元;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建成普惠金融服务站1681个,提供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05亿元;支持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优质民营企业加强政策引导、梯度培育和“一对一”调研指导,鼓励企业拓宽融资渠道。2018年以来,全市200余家企业通过再融资、发债、融资租赁实现资本市场融资470亿元。二是提升要素保障水平。自贸区稳步推进金融、类金融开放,实现了全省首家离岸金融业务中心成功落地;加强重点失信领域专项治理,先后开展了涉煤、涉天然气企业失信专项治理,13家涉煤、涉天然气企业被列入信用“差”级;电力部门全力推行“三减四零”服务举措,打造以“便民、降本、提速”为本质提升的办电服务新模式,全业务类型办电资料平均压减43.1%,流程环节平均压减33%,办理时限平均缩减52.37%。三是着力降低企业负担。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制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负担的工作方案》,积极开展“降成本”专项行动。2018年以来,累计减轻企业负担超过70亿元;成立市、县两级减税降费领导小组,建立部门统一联动、上下一线贯通的工作机制,在网上常态化公示《洛阳市涉企收费目录清单》。2018年以来,先后取消或停征5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1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中小企业政府采购优惠政策,编制政府预算时,政府采购总额的30%以上面向中小企业采购,招标采购时,对小微企业产品报价给予6%优惠。2018年,政府采购金额136.65亿元,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金额达124.4亿元,占比91%。

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公平秩序。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全力营造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破解审批办事难题。聚焦民营企业反映集中的办事痛点、难点、堵点,优化审批流程、简化管理环节、压缩审批时间,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41项减少到30项,申请材料由原来的185件减少到109件,承诺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89个工作日压减至92个工作日。二是强力推进“一网通办”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多评合一”“容缺办理”“联合审验”“告知承诺”工作机制,力争让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办事不求人。今年上半年,最新政务服务目录清单已梳理出800个“最多跑一次”事项,其中实体大厅内事项632个,下放基层“就近办”事项168个;整合优化窗口设置,市民之家“一窗”分类受理率达87.6%,提高了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三是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出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方案,建立洛阳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妨碍市场公平的政策措施进行专项清理,共审查清理2018年以前出台的各类政策文件1053份,确保各类经济主体合法权益受到平等保护。四是强化民营企业服务力度。牢固树立“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的理念,建立企业反映问题“列单、领单、办单、清单”制度,为广大中小企业解难纾困。今年以来共受理企业反映问题167个,所有问题均按时保质得到办理;积极搭建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等对接平台,帮助企业破解资金、人才、物流等瓶颈制约,今年以来组织全市先进制造业产销对接等各类专场活动23场,组织200余家企业参加省内外产销对接活动13场;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以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抓手,鼓励各类园区、产业集群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各类平台、基地为广大民营企业提供服务保障。目前共培育省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9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4家。今年上半年,平台、基地共为1.1万余家(次)企业提供了信息、技术、创业等社会化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部署,深入落实国家、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创业创新,全力破解瓶颈问题,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