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土绿化 提升城乡生态

2019-09-06

◆ 柴江涛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因地制宜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做到四季常绿、季季有花,发展绿色经济,加强森林管护,推动国土绿化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洛阳市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提速提质,努力擦亮洛阳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国土绿化成效明显

 洛阳是河南省森林资源大市,现有林业用地1279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6.02%;有林地1012.6万亩,活立木蓄积426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5.28%,均位居全省前列;现有湿地74.5万亩;国有林场共12个,经营面积142万亩;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总面积118万亩;国家级森林公园7个,省级森林公园8个,省级生态旅游区2个;全市经济林总面积261万亩,花卉苗木总面积29.6万亩,其中牡丹种植面积13.3万亩。我市是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命名的国家森林城市,是中国花卉协会命名的中国牡丹花都。

 去冬以来,全市上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森林河南建设要求,树立“大绿化、大生态、大格局、大统筹”的生态建设理念,围绕打造“开窗见绿、出门进园、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生态城市目标,坚持“规划见绿、见缝插绿、提质优绿、协力植绿”总体要求,以实施“一心、一环、五河、五山、五都”绿化的“11555”工程为统领,以实施“绿廊”提升、“绿带”美化、“绿园”提标、“绿岛”完善、“绿业”增收、“绿村”营造、“绿播”基础等“七绿”工程为抓手,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截止目前,全市共完成造林40.4万亩。一是“绿廊”提升工程。2019年全市规划廊道绿化任务5.9万亩,已全部完成。二是“绿带”美化工程。以洛栾高速、郑卢高速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大字报田”绿化为重点,规划在主要廊道及河流沿线实施荒坡耕地退耕造林和荒山荒坡造林1.73万亩,已完成1.8万亩。三是“绿业”增收工程。积极推进特色经济林建设,规划年度建设任务5万亩,已完成19万亩,形成了洛宁苹果、新安樱桃、宜阳花椒等规模大、有特色的经济林基地。四是“绿村”营造工程。规划用三年时间(2019-2021年)对我市具有绿化提升潜力的村庄实施高标准绿化美化。今年已实施村庄绿化美化586个。五是“绿岛”完善工程。对高速公路上分布的6个互通区与36个收费站实施了绿化提升。六是“绿园”提标工程。持续推进周山、嵩县叠翠山、偃师首阳山、洛宁凤翼山等城郊森林公园的改造提升,完善水电路配套基础设施和便民服务设施,提升休闲娱乐、科普文化功能。七是“绿播”基础工程。在栾川、汝阳、新安县完成飞播造林6.5万亩。八是县区特色造林工程。在推进“七绿”工程的同时,一些县(区)自主实施荒山绿化、矿区绿化等工程面积7.2万亩。九是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全市年度建设任务57.85万亩,目前,已完成人工集约造林9.89万亩、现有林改培2.29万亩、中幼林抚育1.54万亩。十是森林抚育改造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75.3万亩。

全力推进措施得力

 加强领导,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工作,将其纳入“9+2”工作布局,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主任的洛阳市绿化委员会,进一步强化领导保障,健全工作机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亚同志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书记专题会听取国土绿化工作汇报,15次做出指示和批示,2次专题调研,安排部署国土绿化工作。市长刘宛康同志亲自召开全市国土绿化现场动员会,多次在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国土绿化工作。市政府每半月组织召开一次全市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观摩讲评会,点评工作,交流经验,推进工作。市委副书记赵会生同志多次深入一线进行调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中阳同志等领导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并关心支持国土绿化工作。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把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摆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推进,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督查督导,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国土绿化工作提供了领导保障。

 明确政策,加大投入。在财政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出台《2019年度国土绿化提速提质实施方案》,对国土绿化“七绿”工程进行奖补,按照工程完成情况,今年市级财政补贴资金将在1亿元以上。同时,各县(市、区)克服困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障国土绿化工作顺利开展。据初步统计,全市2019年各级财政投入资金已达到17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5.6亿元。

 创新机制,保障质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市场化运作,造林机制更加灵活,造林质量明显提高。一是采取“政府出资、招标造林”模式。在廊道绿化中普遍采取了政府投资,工程招投标、专业队造林的方式,造林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二是采取“政府租地、企业造林”模式。嵩县针对洛栾高速沿线坡耕地绿化施工难度大、投资大的实际,县政府出台地租补贴政策,乡镇政府负责土地流转,面向社会招商引进造林公司实施造林,苗木所有权、承包地块经营权归造林公司所有,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农民地租收入,减轻了县乡财政负担,也解决了树木管护难的问题。三是探索“政府+社会”共建模式。洛宁县县乡财政投资1.5亿元,吸引社会投资2亿元,采用公开招标、包栽、包活、包养护的造林机制提高绿化成效。四是实施公司(大户)承包造林模式。北京强佑集团采取立体种植方式,在6.2万亩油用牡丹种植地上套种元宝枫150万株,创造就业岗位1.5万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500余户。

 严格标准,提升形象。各地始终把提高造林质量和成效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坚持专业化、标准化造林,制定栽植技术标准,严格操作规程,挖大穴,栽大苗,浇大水,每个造林地段都派驻技术人员做好技术指导和质量验收,确保栽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绿廊”提升作为国土绿化的重中之重,更是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注重景观打造,采取常绿、观花、彩叶树种与落叶乔木相搭配,形成立体化、多层次、高密度、大绿量的森林景观。今年以来,偃师、孟津、新安、宜阳、伊川、汝阳、洛宁等县都在高速、高铁沿线加植了3-6行高规格的雪松。

 强化督查,严格考核。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实地进行造林督查,两办督查室不间断进行跟踪督查。市林业局建立严格的督查督导和考核机制,成立了9个副县级以上领导带队的督查组分包县(市、区)持续开展督查,每个县(市)安排2名同志常驻开展督查。突出问题导向,定期发布问题清单,每周印发一期国土绿化进展情况通报。对宜阳等5个国土绿化推进较好的县(区)通报表扬,每县(区)奖励资金100万元。

正视问题再掀高潮

 成绩有目共睹,“短板”不容忽视。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在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国土绿化工作情况的报告》时,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虽然我市国土绿化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也存在着绿化标准不高、管护不够到位、工作进度不平衡、群众参与不积极等问题。部分廊道绿化标准不高。廊道绿化侧重于增绿,彩化、美化不够。省道、县乡道沿线绿化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村庄绿化标准不高。部分村庄新栽植树木的数量较少,规格偏小,绿量不够;一些村庄栽植树木树种单一或树木搭配不合理,绿化档次不高;一些村庄绿化未与环境整治相结合,整体效果不佳。部分地段树木管护不到位。因为今年天气特别干旱,一些路段、地段存在树木浇水、管护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导致部分品种树木枯黄、干死。国储林建设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县(市)已基本完成人工集约造林任务,但一些县刚刚起步,县区之间进展差距较大。

针对下一步的工作,王军副市长表示,一是加强督导检查,确保高标准完成年度绿化任务。对去冬以来实施的国土绿(下转第21页)(上接第12页)化工程进行全面检查;今冬栽植季节,对主要廊道没有清零的,确保实现清零目标;对村庄绿化、绿岛完善标准不高的,进行补植提升。二是用好上级政策,加快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选择适宜树种,科学规划,规范运作,最大限度发挥国家政策资金和社会资本的作用,高标准开展集约人工造林工程、现有林改培工程和中幼林抚育工程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三是落实管护责任,提高树木成活率。把新造林成活率作为检查验收的第一标准,明确各路段、各标段及所属乡镇、村组的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要求,全面落实管护措施,加强技术指导,确保树木成活。四是加强资源管理,全面推行林长制。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全市全面推进林长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党委、政府森林资源管护责任。五是搞好典型引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照森林河南“六化”建设标准,总结经验,培育亮点,打造一批省级、市级“六化”样板工程。做好森林城市和森林乡村创建工作,年底前确保建成3个省级森林县城、5个森林特色小镇、70个森林乡村。六是认真调查摸底,及时谋划今冬明春国土绿化工作。组织对国土绿化现状进行调查,摸清全市宜林荒山荒地、政策允许退耕还林的地块地情等基础资料,建立全市国土绿化数据库,编制好《森林洛阳生态建设规划》和今冬明春国土绿化实施方案,为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提供科学指导,为实施精准绿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