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9-12-25

——20191224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现将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2019年以来,洛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系列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家、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紧盯“完成汝阳、嵩县2个贫困县脱贫摘帽,94个贫困村、5.4万贫困人口脱贫退出”的目标任务,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今年上半年全省脱贫攻坚问题整改落实专项督查巡查中,我市综合排名第一。

    一、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全市实现5.47万贫困人口脱贫、113个贫困村出列,圆满完成年度减贫任务;今年计划退出的2个贫困县已通过市级初审,各项指标均达到退出标准,有望如期脱贫退出,我市有望实现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狠抓“三个落实”,始终凝聚合力强力攻坚

一是聚焦不松劲,强化责任落实。市委、市政府每月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先后9次召开全市性重要会议,统筹推进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亚同志先后13次深入基层暗访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刘宛康市长及其他市级领导200余次到所分包联系贫困村开展工作。建立工作通报和分析研判机制,每月召开各县(市、区)、相关行业部门和14个重大专项牵头部门联席会议,市委常委会每半年听取一次重大专项工作汇报,各相关行业部门均制定本系统内脱贫攻坚工作要点、签订目标责任书,通过召开现场会、推进会,落实部门责任,推进工作落实,形成组织、纪检、宣传及各行业部门共同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局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定点帮扶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强化驻村管理工作的通知》,采取电话抽查、实地核查等方式,每月抽查、通报帮扶情况,确保帮扶持续深入。全市40名市级领导联系40个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乡镇、分包40个深度贫困村,301名县级领导分包482个贫困村。派驻定点帮扶单位1396个,驻村第一书记885人、驻村工作队1140个、任命乡镇干部包村3463人。持续开展城市区对口帮扶6个贫困县及2个贫困发生率较高、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非贫困县。

二是聚焦全覆盖,推进政策落实。开展“行业政策大排查 惠农政策大落实”,由行业部门牵头,对所有农户“十大政策”落实情况开展拉网式排查,共发现整改问题15531个。开发“洛阳市智慧扶贫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监测“两不愁三保障”情况、比对行业政策落实情况,发现异常指标及时反馈给市直行业部门和各县(市、区),并每月通报政策落实情况,切实提高政策落实精准度。饮水安全方面,投资1.6亿元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惠及289个村;加强水质监测,全市取样检测7668份。住房安全方面,严格执行危改房建筑面积标准,严把质量安全检查和竣工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可靠,实施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5407健康扶贫方面,贫困群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左右,县域就诊率达到97.8%,25种大病专项救治率、慢病患者签约服务率均达到100%。教育扶贫方面,贫困学生接受教育保障和资助政策全覆盖,全市义务教育净入学率达100%,已资助学生24.9万人次、1.68亿元。大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56所,实施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改善334所。综合保障脱贫方面,以贫困老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贫困群体为重点,用足用好现有社会保障政策,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00元,为贫困户发放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临时救助等各类保障资金4.34亿元。汝阳县率先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互联网医院”,在全省首创互联网远程诊疗,目前,全市9个县(市)134个乡镇卫生院及3100个村卫生室全部具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市县乡村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医疗再保险制度,提高报销比例,进一步减轻医疗负担。全市建成116个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实现有贫困人口的乡镇全覆盖,已托养重度失能残疾人1700人

三是聚焦求实效,抓好工作落实。发展特色产业。在全市开展“产业扶贫提升年”,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清零提质、产业结构调整、沟域经济提质增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十个重大专项,根据各县(市、区)资源禀赋,聚焦农业产业提质增收,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培育优质杂粮、林果、瓜菜、草畜、中药材、花卉苗木6大特色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县域特色产业,栾川旅游扶贫、嵩县中药材种植、孟津田园农业、偃师葡萄、新安樱桃、洛宁“五金”扶贫、汝阳食用菌、宜阳花椒、伊川畜牧业等已初具规模。全市发展33个沟域经济示范带,覆盖贫困村65个,带动8399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形成了“一沟一亮点、一域一特色”的沟域经济新模式。壮大集体经济。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2961个、乡镇集体经济合作联社151个、家庭农场849家,实现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有力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全市99.9%的行政村有集体经济收入,86.1%的行政村超过5万元,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打造了四大乡村旅游板块(环城农业采摘之旅、沿黄河农园休闲之旅、伏牛山山水度假之旅、西部生态写生摄影之旅)和奇境栾川、5A嵩县、来孟津耍吧、醉美汝阳等县域旅游品牌,栾川县入选“中国十大乡村旅游目的地”,孟津县入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十强县”,全市建成乡村旅游示范村220个、从事旅游接待服务的乡村382个、经营单位3227家,2.06万名贫困群众直接参与旅游产业,4万余名贫困群众从中受益,乡村旅游年收入达30亿元,一大批深山偏远乡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摆脱贫困、增收致富。抓好就业扶贫。建成县级公共就业信息发布示范性平台18个、乡级178个、村级1739个,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全市未脱贫贫困劳动力2.8万人,全部实现转移就业和培训。发展电商扶贫,帮扶贫困群众更好嵌入产业链条,建成9个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105个乡镇级、1423个村级电商服务点,搭建了3级电商服务平台,13个村、2个镇入选阿里巴巴淘宝村、镇名单。强化金融扶贫。实现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络全覆盖,扶贫小额信贷“户贷户用”历年累计贷款44.5亿元、惠及全市60%以上贫困户。在嵩县实行“精准扶贫企业贷款”试点并在全市实施,降低带贫企业融资成本,更好发挥带贫作用。推广栾川普惠金融模式,授信农户可享受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的贷款政策。实施消费扶贫。动员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宜阳县利用中国诚通集团的资金和物流优势,建成电商物流产业园销售花椒、土鸡蛋、粉条等农副产品,总额达2680余万元。瀍河区动员区直部门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在辖区为贫困地区进城出售农产品提供免费点位。洛阳中信重工公司开展“你们的口福、他们的幸福”爱心认购活动,认购帮扶村农户土鸡4000余只、农鲜果2000余斤。通过河南省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成果展销对接会,组织河南大张、豫见云动等26家商超、电商等企业现场签约金额达4000余万元。

(二)狠抓重点工作,抓实落细重点举措

一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人口“回头看”问题排查及整改工作,依托各类帮扶力量,统筹调度部门力量,进村入户对所有农户开展排查,共发现问题324个。对符合识别标准的非贫困户,按程序纳入贫困户管理;对教育、医疗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立行立改,及时落实相关政策;对住房、饮水保障落实不到位的,纳入当年项目建设。目前,所有问题已全部整改落实到位。

二是聚焦深度贫困攻坚。市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每年新增部分不低于30%用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在分配扶贫资金时把深度贫困村数量作为重要政策因素之一,给予倾斜,按照每个深度贫困村不低于50万元标准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针对全市尚未退出的85个深度贫困村,利用“洛阳市智慧扶贫信息系统”,围绕政策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群众收入等46项指标完成“精准画像”,加强跟踪监测,逐村列出重点难点问题,实施台账管理、对账销号,全年实现80个深度贫困村脱贫退出。

三是加强资金项目管理。实行扶贫资金支出及项目进度旬报制度,建立项目资金问题预防、研判、纠偏、整改全链条监管机制,确保高效监管。全市统筹整合资金19.7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投入3.09亿元,较2018年增加11.4%。做好项目审批、评审、招投标、实施、验收等全流程管理,每周通报项目进度,定期进行实地核查,全市实施扶贫项目3103个。

四是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出台《关于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的实施意见》。建立定期排查机制,定期回访脱贫户,每半年开展一次出列村“回头看”,定期开展摘帽县质量评估。建立贫困预警机制。利用“洛阳市智慧扶贫信息系统”,建立边缘户数据库,实时监测15.4万户非贫困户生产生活指标,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动态监测脱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及收入、支出情况,对因病因灾等因素导致支出较大、收入不稳定的,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脱贫质量,有效防止返贫。

(三)狠抓作风转变,切实改进作风促进落实

一是持续深化一转三推进九个一大走访。以“一转三推进”为抓手,把作风建设贯穿于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持续转变干部作风,着力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村入户,着力推进党的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落细,着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举措落地见效。以“开展一次脱贫攻坚集中宣讲活动、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梳理一份政策落实问题清单、开展一次庭院环境卫生整治、化解一批信访突出问题、选树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发展一批农业专业合作社或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一批村集体经济”为重点,每季度开展一次“九个一”大走访,市、县两级“四大班子”、定点帮扶单位领导和5万余名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走访入户,促进各项扶贫政策落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是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印发《关于领导干部带头集中整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工作方案》,将2019年确定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决战年。利用“洛阳市智慧扶贫信息系统”生成的户二维码及村级相关数据替代村户档卡,减少填表报数和纸质材料上报数量。统筹整合督查巡查力量,实行督查申报审批制度,未经批准的不得开展,减少层层督查、变相督查,留出时间让基层集中精力抓工作落实。开展各级各类扶贫干部业务培训269次,培训人员4.13万人次,提高脱贫攻坚实战能力。

三是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技能培训,根据贫困户技能需求、培训意愿等,创新“田间课堂”“大篷车下乡”等“短平快”的培训模式,开展劳动技能免费培训。强化政策激励,制定差异化奖补政策,采取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生产扶持等方式,动员贫困群众参与产业项目。注重典型示范,组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百场巡回宣讲、“孝善敬老”“一约四会”等活动,用身边典型教育引导身边人。

三、存在问题和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虽然我市在推进脱贫攻坚上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业支撑能力还需持续提高,龙头企业少,有的地区缺乏特色产业品牌,有的产业项目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二是兜底保障任务较重,特殊贫困群体占比高,全市剩余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占70.3%、无劳动力和弱劳动力的占73.6%;三是干部作风还需进一步转变,有的干部业务能力不强,有的帮扶措施针对性不强,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需要持续加强。2020年是脱贫攻坚全面决战决胜的收官之年,洛阳市将聚全市之智、倾全市之力,聚焦突出问题,全力攻坚冲刺,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抓剩余贫困人口和贫困村的脱贫退出。坚持现行扶贫标准,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聚焦特殊贫困群体,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确保我市现行标准下剩余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剩余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二抓产业支撑。不断提高产业扶贫资金项目投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健全联农带农有效激励机制,增强群众参与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三抓脱贫成果巩固。严抓脱贫质量,严把退出关口,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持续查摆并解决突出问题,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落实“四不摘”要求,持续落实产业扶贫、转移就业、金融扶贫等稳定增收政策措施,利用“洛阳智慧扶贫系统”,加强对脱贫户和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返贫致贫,并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始终把脱贫攻坚抓紧抓实。从规划、政策、投入、机制、重点工作5个方面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对接,加快形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好格局。四抓作风持续转变。坚持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持续深化“一转三推进”,开展“九个一”大走访,确保党的各项政策落实落细。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强化正向激励,加强教育引导,激发内生动力。抓好扶贫干部培训,结合形势变化,分级分类搞好业务培训,提高脱贫攻坚实战能力。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