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开放引领推进洛阳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报告

2020-04-30

——2020429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

洛阳市人民政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近年来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和下一步强化开放引领、推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思路举措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

2016年以来,我市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顶层设计构建现代开放体系,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一批开放平台崛地而起,空、陆、海、网“四路协同”加快推进,积极组织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国际市场,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对外经济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市已与17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伙伴关系,475种“洛阳制造”商品走向世界,在洛的境内外500强企业103家,其中,国内500强72家,世界500强31家。洛阳开放型经济已经进入到扩大规模、提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发展格局。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外贸进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2019年,我市外贸进出口跨上150亿元大关,全年完成154.6亿元,打破了近十年来在130亿元左右徘徊的瓶颈,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较2015年增长27.3%。全市有实际业务的外贸企业由2015年的569家增长到2019年的807家,逐步形成了以东盟、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哈萨克斯坦、瑞士、韩国、印度、台湾十大市场为主体的多元化、全方位出口市场格局

二是引进境内外资金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我市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838.4亿元,总量居全省第2位,较2015年增长26.8%;实际吸收外资29.08亿美元,占全省总量的六分之一,较2015年增长13.9%。目前,我市招商引资触角已延伸到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洛的外资企业210家,主要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30个国家和地区。

三是对外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拓展。2019年,全市对外投资中方协议额完成5.15亿美元,同比增长49.3%,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实现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营业额3.22亿美元,同比增长16.5%。目前,我市外经企业已经发展到58家,其中对外直接投资企业46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6家,对外劳务合作企业6家,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济合作,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

四是跨境电子商务增势强劲。2019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47.45亿元,同比增长22%。跨境电商通关平台自2016年开通以来累计通关单数62万余单,出口到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61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中国(洛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2020年1月,国家商务部等六部委批准洛阳成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将形成洛阳和郑州引领全省跨境电商发展的崭新格局,为河南“双引擎”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五是服务外包发展规模扩大。2019年,全市签订服务外包合同2456份,合同总额7.45亿美元,同比增长21.18%;服务外包执行额4.73亿美元,同比增长47.9%。目前,我市已形成以多领域软件开发为基础,以工业设计、工程设计、智能装备及机器人自动控制、新材料应用为引领,以现代物流、呼叫服务业务流程外包为支撑的特色明显、结构完整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开放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工作促进举措

一是高层推动持续发力。近年来,我市把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作为核心工作来抓,顶层设计构建现代开放体系,持续推动“自贸区、综保区、航空口岸、铁路口岸、跨境电商”等8个重大专项、41个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市政府多次召开招商引资、对外贸易、跨境电商、平台建设、口岸建设等工作推进会或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相继在促进外贸、外资、跨境电商、服务外包等领域出台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为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二是平台建设强力推进。着力构建自贸区、自创区、高新区“三区融合”大发展格局,战略发展规划布局正在组织实施。自贸区试点任务全面落实,商事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全省首个交通银行离岸交易中心成功落地,打造两个无仓储、无运输石化产品贸易园区,省内首家线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成投用,洛阳—布哈拉农业综合示范区被评为首批省级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综保区已完成19万平米保税仓建设,申报工作进入国家部委联合审批的冲刺阶段。口岸建设成功开通中亚国际货运班列、洛阳到青岛货运班列、洛阳到宁波港的铁海联运班列,实现了洛阳国际货运直达班列零的突破。洛阳机场开通通航城市30个,2019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53.98万人次。

三是精准招商持续强化。强力实施现代产业体系“565”精准招商行动,相继出台《洛阳市“565”产业招商三年行动计划》《洛阳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金十条”》,成功举办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城市多次举办招商项目发布会,多方式、多途径、有针对性地精准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50强,着力招大引强。同时,加强与209家国内商协会、境外19家外商协会的常态化联系,启动申请加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招商引资的触角向境内外更广阔的领域延伸。2016年—2019年,相继引进了辽宁忠旺投资210亿元的100万吨铝合金精深加工、珠海银隆投资150亿元的洛阳新能源汽车、格力电器投资100亿元的中国洛阳自主创新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深圳华耀城投资100亿元的洛阳华耀城商贸物流城等10亿元以上项目312个、投资总额6364.45亿元。特别是在今年全球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我市首次采取线上招商形式,召开牡丹文化节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云”为媒、以“网”为桥、见“屏”如面,签订亿元以上项目81个、投资总额超千亿,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影响。重大产业项目的成功引进,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了“洛阳制造”向“洛阳智造”转型,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是对外贸易力求突破。面对中美经贸摩擦和全球疫情防控的不利影响,我市多次组织商务、海关等部门走访调研重点外贸企业,召开外贸企业座谈会,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鼓励企业加快开拓新兴市场;积极向上为企业争取国家、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资金,扶持外贸企业扩大出口;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销会,引导企业拓展更多的新市场、签订更多的贸易合同。2019年我市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扩大到807家、同比增加73家,新兴市场多元化开拓进一步深化。今年一季度,我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729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54家,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4.9%,降幅较1—2月回升8.3个百分点,3月份当月进出口增长9.2%,其中进口增长58.9%,出口增长3.3%。近年来,我市将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通过积极培育和争取,相继获批工程机械、复合材料、摩托车及零部件3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太阳能光伏、钢制办公家具4个省级出口基地,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动力源,2019年基地进出口占全市总额的60%以上。

五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近年来,我市立足“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的综合优势,引导中信重工、中国一拖、洛钼集团等企业把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纳入发展布局,通过设立境外办事处、建立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实现了跨国经营。2016年—2019年,我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234.4亿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3.79亿美元,完成境外直接投资中方协议额7783万美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6年以来,通过现代开放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但与先进城市相比,与副中心城市的发展要求相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模还不大,支撑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还不足,仍存在突出的问题和短板。

一是开放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目前,我市外贸进出口规模在150亿元左右、吸收外资不到30亿美元,与郑州4129亿元、44.1亿美元相比,差距很大。分析原因,根本问题是部分县区和一些领导干部开放意识还不够强,存在着“自满、等靠、安逸”心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开放经验的意识不强,对开放工作研究不够,政策支持和推进举措不到位,致使进出口规模还不大、招商引资大项目少,错失了很多发展良机。

二是开放平台承载力还不强。近年来,依托洛阳综合优势和积极争取,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相继落地,航空口岸、铁路口岸建设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我市仍然存在着开放载体平台少、承载力不强,口岸建设偏弱、通关便利化不畅等问题。分析原因,一是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获批时间不长,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二是目前我市综合保税区待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正在申建,缺乏保税物流园区、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由于外贸平台少、通道不畅,致使一些本地企业到外地代理出口,外地的企业也不愿到洛阳开展外贸业务,制约了外贸企业的发展。三是一类航空口岸扩大开放事项仍在申建,机场年吞吐能力150万人次已超负荷运转,高水平开放发展空间受到瓶颈制约。

三是开放体制机制还不活。近年来我市引进的项目中,缺乏能够带动经济发展、带动配套企业入驻的大项目,尤其是50亿元、10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17家产业集聚区虽有明确的产业定位,但产业集聚度不高,优势不突出、特色不明显。分析原因,外事、外资、外贸、外经“四外”联动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市和县(市、区)重大招商项目月例会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市直职能部门招商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谋划重大招商项目程序需要科学规范,县(市、区)党政一把手招大引强的责任需要强化落实,产业集聚区招大引强的举措需要进一步明晰,与境内外商协会的沟通协调机制需要进一步强化。

四是外贸发展的动能还不足。2019年,我市外贸依存度仅有3.1%,低于全省7.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量排在全省第四位,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全市总额的比重仅有20.6%,进出口总量上10亿元的企业仅有阿特斯光伏电力1家,出口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产品仅有太阳能电池和办公金属家具2个,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还不足。分析原因,一是出口产品结构不优。多为初级产品、上游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少,缺乏带动外贸发展的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二是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我市大多企业被迫退出了美国市场;受全球疫情影响,外贸企业在手订单被取消或延期、新订单签约困难,大量货物滞留港口或企业仓库,企业出口形势非常严峻。

五是走向国际市场的企业还不多。目前,我市发生进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800多家,仅占4000家获权企业的五分之一;现存外经企业58家,与郑州的近200家相比差距很大。分析原因,一是由于我市处于内陆城市,不少中小微外贸企业开展国际贸易面临货物运输费用压力,出口意愿受阻。二是在对外经济合作上,我市对外投资仅依靠中信重工、中国一拖和洛阳栾川钼业等大的企业来支撑,加快发展的动能缺乏,亟需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培育和壮大外经队伍,增强洛阳“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的实力。

六是开放亟需的复合型人才缺乏。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对外经济合作不仅是软硬实力的较量,更是人才智力的博弈。但我市在招商引资上,懂项目、通法律、善服务、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招商人才缺乏;在对外贸易上,企业熟练掌握外贸业务流程的外销人员还不多,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3月2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并出台了《关于支持洛阳以开放为引领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到2025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要达到50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收入占全省比重达到20%以上的开放发展目标。这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全省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洛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更是洛阳高水平开放发展的历史机遇。面对重大发展机遇,我们将不辱使命,勇挑重担,奋发作为。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两大战略机遇,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省开放大局,全面深化“9+2”工作布局,聚和提升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环境优势,构建更高水平的现代开放体系,以全方位开放为引领,打造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篇章。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成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对外经贸合作覆盖世界200个国家和地区,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实际吸收外资、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1500亿元、50亿美元、500亿元,跨境电商和服务外包交易额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总量均居全省前列;“三区”融合区域成为辐射全国的开放创新高地,较2018年GDP、财政收入、服务业收入、进出口额等主要指标实现“翻番”。

(三)工作举措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开放引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在全市广泛开展大讨论,掀起学习宣传贯彻高潮。引导全市上下强化开放引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跳出洛阳看洛阳、跳出河南看洛阳,以开放的眼光解难题,以开放的思维增活力,以开放的心态聚资源,以开放的格局树形象,以国际视野谋划推动副中心城市建设,大视野、大气魄、大手笔谋划大发展。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扶持企业发展。在当前全球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指示要求,出台《洛阳市支持外贸外资外经企业稳定发展若干措施》十九条政策,设立市级外贸外资外经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扶持更多的外经贸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做大做强,扩大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国际经济合作。

三是建好开放平台,提升开放势能。强力实施“三区融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自贸区制度创新,将自贸区打造成为双向开放先行区、改革创新活力源、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推动综合保税区申建,争取上半年获批,到2025年,综保区外贸进出口额占全市50%以上。推进经开区扩区,力争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评价中“三年进入100强,五年进入50强”。高水平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动设立海外仓和海外运营中心,集中培育打造3—5个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到2025年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突破100亿元。

四是加快四路并进,畅通开放通道。推动一类航空口岸扩大开放,加快东方红国际陆港等铁路口岸建设,适时开行中亚班列,推动与中欧班列(郑州)联动发展,加密开行铁海联运班列,积极构建空、陆、海、网联通全球、通江达海的战略大通道,全面提升国际化互联互通水平,力争到2025年,通航城市达40个,旅客吞吐量达到400万人次,基本建成“一带一路”重要国际门户枢纽和全省重要开放门户城市。

五是推动外贸升级,扩大进出口规模。针对当前中美经贸摩擦和全球疫情的双重影响,以强化政策扶持、畅通网上国际采购、组织企业参加第三届进博会等举措积极应对,扶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外贸订单,扩大进出口规模。同时,以优化外贸产业结构为重点,着力打造百亿级外贸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工程机械、复合材料、摩托车及零部件、有色金属、钢制办公家具、太阳能光伏”六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培育引进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通关、报检、退税等综合服务,提高企业承揽国际贸易订单能力;推动我市企业在境外设立品牌展示中心、分拨中心、公共海外仓,培育本土跨国出口企业集群和国际知名品牌。争创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探索完善服务外包管理体制,统筹在岸外包与离岸外包协同发展,着力打造中西部区域性服务外包交付中心。力争到2025年,培育30个以上国际知名出口品牌,打造100家进出口规模超亿元的“大个头”企业集群、1000家进出口规模超千万的“小龙头”企业集群。

六是精准定向招商,突出招大引强。实施产业精准招商行动,精准定向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50强和隐形冠军企业,着力引进一批引领性、突破性、标志性的龙头项目,加快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施外资企业倍增计划,支持知名跨国公司在洛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形成外资企业集成。加快推进中欧(洛阳)科创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争取尽快加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利用联盟平台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对接德国通快智能制造云平台项目等项目落地,成为吸引外资的产业集聚地。建立健全招大引强工作推进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到2025年,力争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项目达到120个。

七是融入一带一路,扩大对外合作。落实好“豫企出海”工程,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和对外投资,参与海外能源资源开发合作,推进洛阳—布哈拉农业综合示范区等项目建设,推动洛阳制造及技术走进“一带一路”更多国家。建设内外双向合作园区,引导优质项目向中欧(洛阳)科创国际合作产业园、中德(洛阳)产业园布局,加快瓜达尔港洛阳自由贸易产业园建设,推动洛阳—布哈拉农业综合示范区升级为国家级海外园区。建立“走出去”企业服务联盟,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服务。到2025年,推动全市对外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企业突破100家。

八是厚植开放优势,拓展开放领域。加快推动科技、文化、旅游、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开放。力争到2025年,科技领域建设5家河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文旅领域引进中外合资、外商独资旅行社或办事处,推进国际艺术品保税交易中心建设;教育领域增加对外合作办学机构和对外合作项目;卫生领域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农业领域积极争取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对洛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我市农业企业到境外建设生产加工基地。同时,抓住国际疫情防控机遇,推动已转产防疫物资的企业大力拓展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开展出口业务、申请防疫物资欧盟CE认证、美国FDA认证,帮助企业申报外贸发展促进资金,推动全市防疫物资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九是坚持引才蓄能,打造引智品牌。提升“河洛英才”计划,完善引才引智、创业孵化、专业服务保障等国际化创业平台,探索建立海外引才平台,营造“类海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候鸟式”引才渠道,鼓励企业在国内外人才密集地区设立人才“飞地”,支持企业在国(境)外建立前端孵化基地、离岸研发中心(机构)。实施“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程”,大力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各类高精尖特人才和国际人才团队,鼓励采用政府雇员(专才)方式,引进一批国际化专业管理人才。支持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学科优势,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蓝领”人才基地。

十是对标国际一流,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政务服务能力提效、行政审批工作提速等五大行动,加快“市民之家”智能化建设,优化服务导航,推进数据共享,2020年基本实现市、县、乡、村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75%以上的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我市审批管理系统与全省、全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审批。加强诚信环境建设,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等制度,实施信用信息综合平台技术提升改造工程,健全个人、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扩大信用大数据在各领域的便民应用,着力打造“诚信洛阳”。完善落实营商环境评价机制,畅通企业反映问题受理渠道,形成常态化联系、正向激励的政商互动机制。积极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保护试点城市、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