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洛阳市201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2019年12月24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洛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洛阳市人大常委会:
接到《洛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对洛阳市201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后,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安排我委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审议意见,制定整改措施,切实抓好落实。9月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指导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持续深化落实“9+2”工作布局,大力实施“97172”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一、关于聚焦重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克难攻坚,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一是全力以赴稳增长。坚持把稳增长作为全局工作的突出任务,强化运行协调,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09.4亿元、同比增长8.3%,高于全国2.1个、全省0.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4.1亿元、同比增长10.7%,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控制在3%年度目标以内。二是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严格落实领导分包、联审联批、项目督导等项目推进机制,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和百日攻坚活动,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前11个月,457个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79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32%。全年计划开工项目264个,实际开工262个;全年计划竣工项目78个,实际竣工150个。三是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565”现代产业体系为引领,以“四双联动”为路径,推动实施现代产业体系重大专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前三季度,“三产超二产”的格局进一步巩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9.6%、高于二产4.5个百分点。深入实施重点企业“提质倍增”行动,加快推进工业企业“三大改造”,前10个月全市“三大改造”完成投资424.6亿元,同比增长15.8%,新实施“三大改造”企业546家,提前完成500家年度改造任务。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前10个月全市接待旅客1.24亿人次、同比增长7.16%,旅游总收入1171.28亿元、同比增长15.21%。
二、关于立足洛阳实际,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
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立足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着力稳定企业运行。定期召开地企合作联席会议,持续推进服务企业“五个一”机制,开展服务民营企业“四项对接”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紧盯重点工业企业运行监测,分类综合施策协调解决问题,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前9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8%,比上半年回升8.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降幅较上半年收窄21.5个百分点。二是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力防范金融风险,将化解措施落实到具体企业和金融机构。着力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持续实施“八个一批”解决方案,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着力防范社会稳定风险,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0.5%。三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控尘、控煤、控车、控排、控油、控烧”为重点着力治标,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等为重点深化治本,前10个月煤炭消费总量同比下降21%。认真落实河长制,加快推进“四河同治、三渠联动”,打造良好水生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污染地块管理、重金属污染防控和农用地治理修复方面的经验在全省推广。
三、关于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
坚持以改革创新增动力、开放合作添活力,大力实施创新体系、开放体系重大专项,持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着力深化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认真落实国家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全市减税44.23亿元。以国企改革四项主要任务为抓手,加快推动“僵尸企业”处置,11家市属县属“僵尸企业”全部破产程序终结,20家市出资企业完成脱钩改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一网通办率达到100%。二是进一步扩大开放。以推进实施现代开放体系为抓手,加大力度引进来、积极稳妥走出去,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自贸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建设加快推进,4个保税仓主体完工。自贸区洛阳片区2项创新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实现全省零的突破,挂牌以来入驻市场主体2.35万户,注册资本987.54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洛阳—布哈拉农业综合示范区被评为“首批省级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前10个月,全市进出口总值129.8亿元、同比增长12.4%。三是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实施现代创新体系重大专项,推动自创区、自贸区、高新区“三区”融合发展。持续实施“河洛英才计划”“河洛工匠计划”,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团队)17个,省院士工作站达到37家、共享“两院”院士增至38名。全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14%,位居全省第一。大力实施“双倍增”,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9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58家,新建创新平台(载体)244个。截至10月底,全市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8.32亿元、同比增长18%。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4.6%,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2.1%,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8%。
四、关于构筑发展保障,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一是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坚持把办好民生实事作为首要政治责任,51项79件重点民生实事进展顺利,切实解决群众获得感最后“一厘米”问题。前10个月,全市民生支出417.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1%。公共体育“两场三馆”和“15分钟健身圈”建设加快推进;新建成投用城市书房55座,全市城市书房达到165座。二是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就业优先战略,前10个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1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2.1%;城镇登记失业率3.77%,低于控制目标0.23个百分点。大力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市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6所,新建、改扩建学校15所。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化平台应用,提高签约服务质量。省第二儿童医院(市儿童医院)、中医骨伤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养老床位2000张、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0个、农村老年幸福院200个。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完成200个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三是着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不断强化安全发展意识,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扎实开展危化品、煤矿、非煤矿山、食品药品、工贸行业等执法检查,加强森林防火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检查。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推进平安建设、信访稳定等重点工作,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总体上看,全市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经济运行变中有忧的压力加大,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仍有较大差距,补齐发展短板的任务依然艰巨。一是工业下行风险依然存在。工业品价格低迷,出厂价格连续15个月低于购进价格涨幅,工业利润持续下降,前9个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7.9%、比去年同期回落37.7个百分点。二是转型发展任务艰巨。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的动能不足,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3%,较去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三是环境治理任务依然较重。PM2.5、PM10平均浓度等指标不降反升,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形势紧迫。同时,肉类等民生商品价格短期内仍将高位运行,保持物价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着力深化“9+2”工作布局,增强定力、巩固态势、厚植优势,持续推动洛阳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