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开放引领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于对我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 洛阳市人大财经委员会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强化开放引领,推进我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4月20日至28日,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先后到偃师、孟津、新安、伊川、栾川9家外贸进出口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书面听取5个县的专题工作情况汇报,又分别组织洛阳海关、市税务局、商务局座谈讨论,深入了解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人民政府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积极构建现代开放体系,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平台拔地而起,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空陆海网”丝绸之路建设步伐加快,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市场,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对外经济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在洛境内外500强企业103家,与17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475种“洛阳制造”商品走向世界。2019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154.6亿元,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838.4亿元,实际吸收外资29.08亿美元,对外投资中方协议额完成5.15亿美元,实现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营业额3.22亿美元,全市签订服务外包合同总额7.45亿美元,服务外包执行额4.73亿美元,洛阳开放性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明显成效。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对外贸易稳步增长。近年来,我市把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作为核心工作来抓,在“九大体系”中专门构建现代开放体系,持续推动“自贸区、综保区、航空口岸、铁路口岸、跨境电商”等8个重大专项、41个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市政府多次召开招商引资、对外贸易、跨境电商、平台建设、口岸建设等工作推进会或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相继在促进外贸、外资、跨境电商、服务外包等领域出台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为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推进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
(二)平台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我市着力构建自贸区、自创区、高新区“三区融合”大发展格局,示范带动效应初步显现。2019年,中国(洛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去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47.45亿元,同比增长22%。今年1月,洛阳成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将形成洛阳和郑州引领全省跨境电商发展的崭新格局,为河南“双引擎”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洛阳综合保税区已完成19万平米保税仓建设,申建审批流程各部委征求意见已完毕,正进入国务院会签阶段,综保区的建设将全面助推我市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高地,促进全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我市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扩大到807家,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所占比重由2010年的23.3%提升至2019年的63.2%,进口国家68个,进口商品结构对机械设备、高新技术产品以及资源性商品需求迅速扩张。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市对外开放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实现了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展的开放格局,呈现了从数量小到数量大,从质量低到质量高的开放新趋势,民营经济进出口贸易表现亮眼,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多元化战略进展顺利,洛阳开放型经济进入到扩大规模、提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
二、存在问题和短板
(一)开放意识不够强。一是思想不够解放。学习借鉴沿海发达地区全方位开放的意识不强,对如何推进新时代开放工作研究不够,在开放领域普遍存在“自满”“等靠”“安逸”三种心态,“内陆意识”根深蒂固,推进我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视野还不够宽、思路还不够清、举措还不够实、行动还不够快。二是政策支持乏力。尽管我市也先后出台过产业招商三年行动计划、招商引资“金十条”,但在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我市对支持和引导外向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还不够健全、系统,感觉享受到的都是中央、省出台的普惠性政策,我市几乎没有出台针对外向型经济发展实质性的地方性支持和引导政策。三是体制机制不活。对我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谋划不够到位,统筹不够精准,推进不够有力,外事、外资、外贸、外经“四外”联动协调机制尚未建立,重大招商项目推进机制还不够完善,尚未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产业结构不够优。一是龙头带动不强。据统计,河南省进出口排名前50位的企业洛阳仅有4家。我市出口企业中,中小规模企业占97.7%,大型出口企业仅占2.3%,进出口总量上10亿元的企业仅1家,上5亿元的企业仅2家,缺乏进出口规模超20亿元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几乎没有大型进出口企业在我市落户。二是产品结构不优。从我市出口的产品结构看,多为初级产品、上游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较少,出口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产品也仅有太阳能电池和金属办公家具2个,导致我市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三是发展动能不足。当前,全市外贸依存度仅有3.1%,低于全省7.4个百分点;全年进出口总额仅居全省第4位。招大引强力度不够大,缺乏能够带动经济发展、带动配套企业入驻的大项目、好项目,尤其是50亿元、100亿元以上的项目;能走向国际市场的企业不多,我市发生进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800多家,而现存的外经企业只有58家,支撑对外经济合作的也只有中信重工、中国一拖和洛阳钼业等少数企业。
(三)平台承载不够强。一是作用发挥不够。近年来,依托我市综合优势,经过积极争取,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相继在我市落地,但由于获批时间不长,平台的综合效应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二是载体平台较少。目前,我市综合保税区待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正在申建,保税物流园区、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尚未建立,导致外贸通道不畅,致使一些本地企业到外地代理出口,外地企业不愿到洛开展外贸业务。比如,洛钼集团2019年全球业务收入687亿元,铌铁进口额达9714万美元,进口报关均在上海,削弱了洛阳外贸进出口统计口径。三是设施建设滞后。目前,我市一类航空口岸扩大开放事项正在申建,铁路口岸建设也在进一步完善,但口岸建设偏弱、通关便利化不畅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在目前口岸已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设施建设滞后也成为制约高水平开放发展的瓶颈。
(四)疫情对企业和开放型经济影响较大。受全球疫情蔓延影响,诸多港口运输受限、企业停工,原材料和产品销售受阻,国际市场终端需求快速下滑,交易库存大幅增加。今年一季度,我市进出口总值为35.6亿元,同比下降4.9%。调研了解,全市90%以上外贸进出口企业受疫情影响,存在在手订单流失,未来订单需求萎缩,库存积压,国际物流不畅,海外上游供应链中断,资金压力增大,线下市场受阻等困难和问题,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我市外贸进出口企业的正常经营和良性发展。
三、推进我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开放意识。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认真开展“强使命、找差距、明举措、勇担当”集中学习研讨活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克服“自满”心态,强化进取精神;克服“等靠”心态,强化拼抢精神;克服“安逸”心态,强化攻坚精神。二要转变思想观念。突破思想观念方面的束缚,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信心、强化担当,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不必有我”的担当,以开放的眼光、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开放的格局审视洛阳的今天,用大视野、大气魄、大手笔谋划洛阳大发展的明天。树立“高瞻远瞩”的世界眼光、敢为人先的胆识魄力、破旧立新的进取精神、互惠共赢的合作理念,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发展大开放。三要坚持开放引领。全面深化现代开放体系,充分利用洛阳发展禀赋和开放资源,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把开放理念、开放举措融入洛阳大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以开放促创新、促改革,激发发展动力活力。四要完善推进机制。紧盯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所确定的开放目标任务,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加强统筹、细化目标、压实责任、完善举措、形成合力,确保开放目标任务落细落实。
(二)加强开放统筹。一是强化政策支持。要立足洛阳实际,设立开放型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出台引进总部经济支持政策,制定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和完善国际化人才引进培育的政策措施,发展好政策引领和导向作用,为高质量开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二是强化部门协作。统筹财政、税务、海关、银行、商检、外汇等管理部门,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研究解决外贸发展难题。针对行政审批、通关检验、企业融资、开拓市场、风险防范、人员培训、出口退税以及信息咨询等方面的实际,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指导企业用足用好优惠政策,持续降低外贸企业负担。三是强化分类施策。加强对外贸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尤其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针对部分外贸进出口企业经营困难问题,推出个性化服务、解决个性化问题。要借鉴疫情期间外地成功经验,积极搭建平台支持外贸企业通过各种平台线上推广产品,瞄准国内市场出口转内销,降低企业风险和损失,帮助外贸企业平稳渡过难关。
(三)拓展开放空间。一要用好开放平台。复制推广先进地区成熟经验做法,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平台作用,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进制度创新,提升监管服务水平,深化与自创区联动发展,着力发挥开放带动效应。二要突出精准招商。坚持招大引强,进一步创新招商理念、转变招商方式、提升招商实效,推动精准招商向高端化迈进,着力引进一批引领性、突破性、标志性的龙头项目,形成洛阳乃至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三要推动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新基地,推进国际营销体系建设,提升外贸层次,发展外向型企业,推动由工业领域开放向科技、文化、旅游、教育、卫生、农业等多领域开放转变。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四)优化开放环境。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实现审批事项标准化、审批服务智能化、审批窗口全能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高效化、审批服务便民化,优化通关、退税、外汇、安全、环保管理方式,着力提高效率、改进服务。二要强化要素保障。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金融服务,完善体制机制,推进“河洛英才计划”,开放要素市场,强化服务协调,积极为高水平开放提供土地、资金、人才、基础设施、发展环境等政务服务和要素保障。三要营造法治环境。强化法治思维,加快《洛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地方立法,营造司法机关公正司法、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各类企业依法经营的良好环境,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执笔人:丁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