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沟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

2020-06-11

◆ 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

 为了进一步推动市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助力沟域经济形成特色、发展壮大,4月9日至10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中阳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省、市人大代表,到嵩县、伊川、孟津、新安四个县,对我市沟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视察基本情况

 视察组先后到嵩县库区乡辣椒种植基地、库区乡猕猴桃和中药材兼作基地、库区乡软籽石榴基地、九皋镇皂刺基地和交易中心,伊川县建业绿色基地,孟津县同盟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图河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龙泉谷生态示范带,新安县洛阳樱桃谷天兴生态园、大河田园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等处,实地考察沟域内生态承载能力和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情况,详细了解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效果等。

 在实地察看的基础上,视察组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全市沟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和新安县有关情况汇报。视察组成员结合实地视察的情况,充分肯定了沟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认真归纳整理,向相关部门进行了反馈。

 二、沟域经济主要成效

 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市委因地制宜,根据我市地理面貌,将发展沟域经济作为丘陵山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实施“发展山区特色产业,建设豫西山区沟域经济示范区”重大专项,先后建成市级沟域经济示范带33条,县级沟域经济示范带40条,累计实现产值54.7亿元。沟域经济已成为我市生态建设的“切入口”,乡村振兴的“金钥匙”,特色农业的“催化剂”,城乡融合的“新纽带”,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索了路子、夯实了根基、提供了示范。

 (一)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全市沟域经济示范区共新栽植绿化苗木132万株,区域内绿化率提高了19个百分点。整治河道62.6公里,新修沟渠114公里,整修水库3座,新建安全饮水工程12处,新建污水处理厂(设施)31座(处),铺设污水管网28公里,改厕9180户。视察的孟津同盟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新栽植绿化苗木3万余株,龙泉谷生态示范带更是把一条污水横流的荒沟打造成了鲜花铺底、绿树成荫、清水潺潺的美丽沟。

 (二)促进基础设施提升。全市沟域经济示范区新升级改造道路203.6公里,整修生产路85公里,安装路灯7869盏,新增休闲设施建筑面积12.2万平方米,新增休闲农业接待床位6320张。沟域内的道路更通畅了,发展服务业的设施设备更完善了。视察的伊川建业田园综合体,蜿蜒顺畅的柏油路,整治一新的老窑洞,都是发展沟域经济的最新成果,正是这些设施的修建提升,让深山里的小山村、老林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三)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全市沟域经济示范区共栽植苹果、樱桃、石榴、核桃等优质林果24.5万亩,山茱萸、艾草、皂刺、金银花等中药材18.6万亩,香菇、木耳等食用菌1300万袋;养殖肉牛、奶牛0.9万头,发展蜜蜂2.4万箱,年产鳟鱼、三文鱼等高价值冷水鱼0.15万吨。沟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山区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视察的嵩县九皋镇,新栽植皂刺1.2万亩,总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配套建设批发市场1座、中药材加工企业1个,成为全国最大的皂刺集散地,皂刺产业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四)促进群众持续增收。全市沟域经济示范区有贫困户8399户、贫困人口29016人。通过发展沟域经济,培育特色产业,这些贫困人口全面实现了脱贫致富。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沟域经济发展让30余万人从中受益。视察的新安樱桃谷,樱桃每亩平均收入超过1万元,最高达3万余元。2019年樱桃节期间共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带动当地3500余户农民增收,经济收入达到2.457亿元。视察的孟津同盟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举办“荷花节”“梨花节”“孟津梨采摘节”等一系列活动,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年接待游客达到100余万人次,带动周边1000余户农民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视察组认为,沟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在于特色品质化发展。纵观沟域经济示范区,或突出生态优势,或力推特色产业,或主打民俗文化,或营造休闲康养,它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是坚持“一沟一策”的发展理念,找准了特色、放大了优势,培育了具有个性化的产业,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沟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在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发展沟域经济放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统筹推进,才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内在统一,把荒山沟打造成美丽经济的七彩带,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沟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于以人为本、惠及民生、群众受益。我市广阔的沟域大多处于脱贫攻坚主战场,必须把维护农民群众利益、推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发挥农民群众在沟域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好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让农民在稳定增收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三、工作提升意见建议

 视察发现,三年多的实践探索,我市的沟域经济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特色种养主导型、旅游景区带动型、休闲康养度假型、餐饮娱乐服务型、现代农业引领型、复合业态发展型等发展模式。同时,视察组也对部分沟域规划不科学、资金投入不足、同质化发展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高标准制定全市沟域经济发展规划。一是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区域控制性规划等,制定《洛阳市沟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指导全市沟域经济发展的特色、结构与布局。二是对各沟域经济示范区制定的发展规划进行系统性、专业性审查指导,对发展方向不正的要及时纠偏,对触碰红线的要坚决改正,对创新性项目要大力支持,对政府应建设的配套性项目要主动跟上。三是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一沟一业、一沟一特、错位发展,防止刮风式推动,避免因产品同质化而陷入盲目开发、无序竞争的恶性循环。

 (二)全方位拓宽沟域经济发展投融资渠道。一是市县财政进一步加大对沟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性、撬动性作用。二是引导银行资本、社会资本,扩大对沟域发展主体的信贷规模,实行利率优惠和政策性保险,为沟域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三是指导沟域内各乡镇、村对农村集体耕地、林地、荒沟、荒滩、水面等资源性资产和房屋、建设用地、基础设施等经营性资产,采取土地入股、合作发展等形式,共享发展成果。四是探索特色农产品保险模式。在现有小麦、玉米、蔬菜、烟叶农业保险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保费补贴或者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特色农产品保险的发展,增强经营主体的抗风险能力,为沟域经济繁荣提供保障。

 (三)多层面凝聚沟域经济发展强大合力。一是建立市、县两级联席会议、定期会商和观摩研讨机制,强化上下联动。出台考评办法,从规划编制、产业培育、项目建设、发展成效等方面对沟域经济示范带(区)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形成“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二是利用市农民田间学校联合体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机构组织,培养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引导他们带动群众在沟域经济发展中脱贫致富。三是依托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做好返乡人员就业服务,实现以“回归经济”助力沟域经济发展。四是号召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沟域经济事业中,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宣讲中央、省委、市委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沟域经济的政策和成功案例,引导广大群众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凝聚起助推沟域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执笔人:柴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