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询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近年,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开创新时代洛阳教育新局面。
我市在发展教育事业方面有哪些亮点和成就?8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情况专题询问会议,15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分别就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询问。市政府及教育、财政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并回答询问。问答双方积极互动、坦诚相见,实事求是、直面问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五组数字,见证洛阳教育事业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书卿:请问我市在发展教育事业方面,有哪些亮点和成就?
●副市长贺敏:自“十三五”以来,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有以下五大亮点。
一是学前教育更加惠民。全市现有幼儿园2036所,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82%,在园幼儿31.5万人,与“十二五”末相比,公办幼儿园数量增长12.6倍,在园人数增长4.1倍。
二是义务教育更加普及。全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136所,在校学生共89万人,小学普及率达100%,初中普及率达99.8%,聋哑盲等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3.8%。
三是高中教育有了很大提升。全市普通高中81所,在校生25.6万人,普及率达到92%。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在5万人左右。以2019年为例,全市约5万名学生参加高考,一、二本上线27840人,上线率57.5%,高于全省19.2个百分点。
四是职业教育更加精准。全市高职高专等职业学校29所,在校学生14万余人,每年为洛阳“565”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培养蓝领产业工人4万余名。
五是高等教育更具特色。截至目前,洛阳有10所大专以上院校,在校学生15.8万余人,“十三五”期间共有18万名大学生从洛阳毕业,近30%的毕业生留在洛阳。
洛阳大学城建设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之正:请问我市将采取哪些措施快速推进洛阳大学城建设,有没有时间表和路线图?
●市教育局局长刘茂钦: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洛阳以开放为引领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明确支持建设洛阳大学城。省教育厅将建设洛阳大学城纳入全省“十四五”高校布局规划。我市已成立大学城工作专班,初步谋划了大学城发展定位、选址和规划。
洛阳大学城未来将围绕“565”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新材料、大数据、生命科学等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方面,吸引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科研机构等进驻,计划经过3年至5年,争取引进3所至5所高校;经过15年左右发展,引进10所左右高校,达到在校生15万人,每年为洛阳市培养3万至5万名高素质人才。
市直教师招聘直招比例从50%提高到70%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梁军:请问编制部门如何统筹解决好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
●市委编办主任杨振风:目前,全市事业编制总量13.4万名,其中教育事业编制6.5万名,占总量的48.5%。按照省定核编标准,我市教师编制总量是够的,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存在城市、县城、乡村学校之间超编、缺编共存的结构性矛盾。
为破解这一问题,市委编办坚持每两年动态调整一次县(市)区教师编制总量,通过调结构解决县区之间教师编制不均衡的问题;合理核定各县(市)区编制总量,通过县管校聘,让教师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合理流动,缓解城市学校教师紧缺的问题;用足用活教师编制资源,将市直教师招聘直招比例从50%提高到70%,直招学校由原来的20所增加到目前的50所,确保了招聘教师的专业性和高素质。
“十四五”期间,河南科技大学将开展“双一流”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郭爱和:“十四五”规划正在编制,请问我市将怎样结合副中心城市建设做好教育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使教育事业在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中有更大担当作为?
●市发改委副主任刘明元:未来5年,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将坚持教育优先,以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教育强市为目标,聚焦重点领域,加快构建“均衡、优质、完善”的教育服务体系,为副中心城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在学前教育方面,进一步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规模,努力让所有孩子都能够“入好园”;在义务教育方面,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和群体之间差距,实现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的转变;在高中教育方面,推进高中教育普及攻坚和特色发展,建设一批优质普通高中,推动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合作办学;在职业教育方面,集中力量建成一批特色职教学校、人才培训基地,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市职教水平;在高等教育方面,对我市现有大学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比如河南科技大学开展“双一流”建设,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平乐正骨医学院申建“一流学科”,未来还将谋划布局大学城,吸引国内外更多优质教育资源落地洛阳,提升洛阳市高等教育综合竞争力。
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覆盖面达100%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昝宏仓:请问市财政部门是如何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
●市财政局局长王国辉:近年,市财政局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法规和政策,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19年全市教育支出130亿元,同比增长3.8%,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7.5%。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小学、初中、高中、中职等各阶段教育年生均经费均达到或超出省定标准。高标准落实教师生活补助、班主任津贴、教龄津贴,提高教师待遇。健全困难学生资助机制,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覆盖面达100%。优化教育布局,加大对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农村寄宿制学校奖补支持力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各类财政资金,支持职业技术学院、林业职业学院、平乐正骨教学基地等建设,优化我市高等教育发展布局。夯实支出责任,稳步推进市与县(市)区教育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明确各级投入职责,促进全市各级财政更好履职尽责。
自9月1日起,部分中小学将开展课后延时服务
●市人大代表冀小会:请问我市课后延时服务什么时候能够实施?有哪些措施可以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市教育局局长刘茂钦:自9月1日起,部分中小学将开展课后延时服务。课后延时服务一般在上、下午放学后进行,具体服务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家长需求和季节弹性确定。具备条件的公办学校开展寄宿制办学。
课后延时服务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家长自愿的原则,开展课业辅导、科技、艺术、体育等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将提供午餐。同时,相关部门还将对课后延时服务进行规范和监督。
到2022年,建设1所至2所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司志华:副中心城市建设赋予洛阳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定位。我市该如何瞄准定位,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为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的实用人才支撑?
●市教育局局长刘茂钦:一是聚焦洛阳“565”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到2022年,建设1所至2所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5所至7所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6个至8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每个中职学校重点建设1个至2个特色高水平专业。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565”现代产业体系,支持行业、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组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
三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和资本,探索开办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构建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通过专业转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举办技能大赛等,培养更多服务“565”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高质量专业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