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关于大力培育高端装备,助推我市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2020年8月26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洛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期间由韦帅帅等11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大力培育高端装备,助推我市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议案》,经大会主席团决定,委托市人大常委会进行调研论证并作出审议决定。5月28日,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会同市工信局,到洛宁县、伊滨区对议案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6月3日,吉振华副主任组织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组成人员、提议案代表听取市工信局对我市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并认真听取了提议案代表的意见建议。6月22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了该议案的审议结果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议案的主要内容
该议案认为,装备制造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对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智能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带动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议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施开放带动、坚持创新发展、深化地企合作等方面,加快推进我市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
(一)总体情况。装备制造业是我市构建“565”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性支撑产业之一,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已形成以大型成套装备、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交通运输装备、轴承及基础件等为主导产业的千亿级规模产业体系。2019年,全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745家,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分别高于全市、全省增速4.9、5.6个百分点,利润增速16.3%,占比达30.6%,较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二)主要做法。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政策体系。在构建“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中,把先进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支撑产业大力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确定了装备制造业发展思路和原则,明确了发展目标、发展方向、产业链图谱、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二是围绕“三大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引导企业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大力实施工业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把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作为洛阳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紧紧围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着力发展应用智能装备和产品,全面提升智能化水平。三是坚持创新发展驱动,打造发展新优势。加强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围绕农机装备、轴承及基础件、特种机器人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拖集团牵头组建的农机装备创新中心获批建设国家创新中心,成为全国第12家、我省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LYC轴承高铁轴箱轴承中标国家工业强基工程,已具备路试条件;中信重工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消防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四是实施开放带动,培育产业集群。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重大专项,落实“97172”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引导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了国际先进农机装备及工程机械、国际先进大型矿山装备、交通装备、全国先进的轴承及基础件等一批特色鲜明、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三)存在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仍需深化调整。传统装备制造业产品多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部分行业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偏低,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供给有待提高。二是创新支撑需要进一步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联系不强,科研成果的本地转化率不高,本市企业未能及时受益;机器人等高端装备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部件仍依赖进口。
三、审议意见和建议
经过认真调研和审议,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洛阳装备制造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565”现代产业体系更是将先进装备制造业列为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装备制造业为引领的工作专班,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扎实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因此,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将该议案作为重点建议交市人民政府认真研究办理。市人民政府要继续加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推进工作,努力实现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市工业转型升级。
一是立足基础优势,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发挥农机装备、工程装备、成套装备、轴承及基础件等传统产业的优势和带动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条上下延伸,打造专业化协作配套、规模效应明显的装备产业集群,壮大产业规模。
二是紧盯发展前沿,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围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研发,加快“一基地两园区”建设,打造千亿级规模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三是围绕创新发展,实施创新开放攻坚。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推进农机装备、轴承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整合重组各类创新资源和主体,打造不同层级的制造业创新中心。行动融入“一带一路”,组建企业“走出去”联盟,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发展空间。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