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关于加大支持沟域经济发展力度,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2020年6月30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
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亚利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在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孙现标等10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加大支持沟域经济发展力度,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的议案》。经大会主席团审议,委托市人大常委会进行调研论证。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钢锤的领导下,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采取与提议案代表见面沟通,直接听取沟域项目负责人意见建议,召开部分市、县、乡人大代表座谈会,到沟域经济示范带进行实地调研,积极与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对接协调等方式,对该议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论证。在此基础上,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进行了认真审议,主任会议又进行了审查把关,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对该议案作出决议交市人民政府认真办理。现将审议情况报告如下:
一、议案反映的主要内容
该议案的主要内容:一是要加大支持沟域经济发展的力度,从政策、资金、土地利用、管理人才配备上给予倾斜;二是要制定出台符合洛阳实际的沟域经济发展纲要,明确沟域经济发展目标,让沟域经济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三是要为沟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使全市沟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多做贡献;四是要开展沟域经济发展评比活动,对发展好的县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形成沟域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议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发展沟域经济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对于洛阳而言,流域就是沟域,发展沟域经济,把沟域生态建设好就是把黄河流域的生态建设好。大力发展沟域经济,契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符合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对加快建设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长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沟域经济是符合洛阳实际情况的正确路径。我市地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大体地貌是“五山四岭一分川”,山区面积占45.5%,丘陵面积占40.7%,川区面积占13.8%;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北依王屋太行,境内山川纵横,沟谷交错,长度1公里以上的沟约1.66万余条,沟域面积约3200平方公里,涵盖60%的乡镇和20%的贫困人口。发展沟域经济,是根据我市地理面貌,因地就势、扬长避短的正确路径。
(三)发展沟域经济是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全市沟域经济示范区有贫困户8399户、贫困人口29016人。沟壑密集区域往往兼具山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和交通便利性差、群众收入低的劣势,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绿色生态、产业融合的沟域经济,能有效开发利用沟域资源,带动丘陵山区群众致富,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四)我市沟域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提质扩面增效。经过近四年的探索实践,共建成市级沟域经济示范带33条,县级沟域经济示范带40条,累计实现产值54.7亿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规划编制、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凝聚合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指导、完善提升,大力推进沟域经济形成特色、发展壮大,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三、落实议案的意见建议
(一)高标准制定全市沟域经济发展规划。一是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区域控制性规划等,制定《洛阳市沟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指导全市沟域经济健康发展。二是对各沟域经济示范区制定的发展规划进行系统性、专业性审查指导,对发展方向不正的要及时纠偏,对触碰红线的要坚决改正,对创新性项目要大力支持,对政府应建设的配套性项目要主动跟上。三是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一沟一业、一沟一特、错位发展,防止刮风式推动,避免因产品同质化而陷入盲目开发、无序竞争的恶性循环。
(二)全方位拓宽沟域经济发展投融资渠道。一是市县财政进一步加大对沟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性、撬动性作用。二是引导银行资本、社会资本,扩大对沟域发展主体的信贷规模,实行利率优惠和政策性保险,为沟域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三是指导沟域内各乡镇、村对农村集体耕地、林地、荒沟、荒滩、水面等资源性资产和房屋、建设用地、基础设施等经营性资产,采取土地入股、合作发展等形式,共享发展成果。四是探索特色农产品保险模式。在现有小麦、玉米、蔬菜、烟叶农业保险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保费补贴或者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特色农产品保险的发展,增强经营主体的抗风险能力,为沟域经济繁荣提供保障。
(三)多层面凝聚沟域经济发展强大合力。一是建立市、县两级联席会议、定期会商和观摩研讨机制,强化上下联动。出台考评办法,从规划编制、产业培育、项目建设、发展成效等方面对沟域经济示范带(区)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形成 “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二是利用市农民田间学校联合体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机构组织,培养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引导他们带动群众在沟域经济发展中脱贫致富。三是依托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做好返乡人员就业服务,实现以“回归经济”助力沟域经济发展。四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宣讲中央、省委、市委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沟域经济的政策和成功案例,引导广大群众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凝聚起助推沟域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