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洛阳市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1-04-07

——2020年8月26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洛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王瑞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会议报告我市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实施“五提”行动,以超常规的举措和力度打好战疫情、稳增长、保基本、促转型“组合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回稳向好的态势。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0亿元、同比增长0.5%,增速高于全国、全省2.1和0.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一)疫情防控精准有效。一是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坚持“外控源头防输入、内断传播防蔓延”,在全省最早推出特定人员集中隔离、特殊场所封闭管理、“洛康码”智能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等措施,在较短时间内遏制住疫情蔓延势头。组建5支医疗队支援武汉,123名优秀医护人员圆满完成任务顺利返洛。全市自3月1日以来无新增病例,做到了感染少、清零早。二是全面落实稳企政策。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条、服务业13条、文旅产业16条等一揽子政策,深入开展“联企入企惠企助企”活动,着力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上半年累计为企业减负22.5亿元。

(二)经济运行基本面总体稳定。一是三次产业回稳向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比一季度回升3.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8%、比一季度回升8.3个百分点;60户重点工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3.1%,34户产值同比实现正增长;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6%,增速居全省第4位。夏粮总产121.7万吨,产量创历史新高。二是财政收入实现小幅增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亿元、同比增长1.6%,比一季度回升1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3个百分点。三是就业服务持续加强。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66.3%;城镇登记失业率3.6%,控制在4.5%的目标以内。四是物价水平趋向合理区间。持续加大保供力度,价格涨幅连续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涨幅较一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

(三)增长动力持续恢复。一是投资增长迅速回升。持续推进“97183”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51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1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1%;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比一季度回升12.1个百分点。二是消费市场明显回暖。实施消费提力行动,出台8大类22条促消费措施,推出发放消费券、景区门票减免、“古都夜八点”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0.5%、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1.1个百分点。三是对外贸易有所下降。国际疫情蔓延对我市进出口造成较大影响,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值69.8亿元、同比下降10%。

(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主体项目建成中交,格力中央空调首批试产产品下线,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东方博物馆之都”等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8:45.4:50.8,“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巩固。二是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综保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相继获批,上半年自贸区新入驻企业1236家,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0%;上半年共签约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191个、开工125个。三是创新活力持续增强。持续实施“双倍增”行动,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上半年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16家、创新平台(载体)54个。

(五)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推进。一是都市圈建设全面提速。洛阳都市圈规划已通过省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洛济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济源虎岭产业集聚区纳入我市高端石化基地规划,两地旅游年票实现合二为一,洛平联动发展形成初步对接成果。二是中心城市能级持续提升。轨道交通进展顺利,1号线实现“电通”,并完成首列车辆下线交接,2号线即将“洞通”;伊水东路、九都路立交等重点城建项目竣工投用;动车组存车场、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万安通用机场初步具备试飞条件;呼南高铁豫西通道、机场三期改扩建等项目有望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三是县域经济取得显著成效。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开展产业集聚区制造业企业分类评价;尧栾西、济洛、栾卢等在建高速进展顺利,洛吉、洛新快速通道主线通车,新安县入选全省首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县(市)。四是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231个沟域经济示范带项目全部开工,建成10个富硒农业示范基地;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户厕改造5.2万户;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

(六)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一是“三大攻坚战”取得积极进展。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上半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PM10、PM2.5、综合指数改善率在汾渭平原均排第一,7个国省控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达标率100%。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全市670家带贫企业、231个扶贫车间全部复工复产。二是民生实事进展顺利。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323.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2%,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96件民生实事中有93件全面完成或时间任务双过半。中心城区新建“洛阳乐道”360公里、小游园42处,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27.7万平方米,完成3.2万户老旧小区改造验收,完成207个老旧小区智慧安防建设任务。三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信访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不断加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消费需求恢复动力不足。受疫情影响,聚集性消费仍受制约,电影院、旅游等行业复市进度相对滞后,餐饮、娱乐等消费需求没有充分释放。上半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次分别下降69.7%和64.9%,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下降29.1%和17.9%,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分别下降5.1%和2.6%,转正难度依然较大。二是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全球疫情影响下国际贸易持续低迷,我市外贸型企业面临国际订单下滑的困境,从171家进出口超千万元企业调研情况看,有六成以上企业下半年订单下降,四成企业订单下降达30%以上。海外目的港码头停工,部分航线停航,国际物流不畅,大批量货物滞留在企业仓库,企业资金压力大,预计全年外贸进出口将持续保持低位态势。三是企业经营依然困难。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涨幅持续高于出厂价格,加之疫情期间员工工资、厂房租金等刚性支出不减,防疫消杀、物流库存成本增加,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全市规上工业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90.07元,高出全省2.91元,同比增加2.26元,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0.7%,低于全省8.7个百分点。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精神,以副中心城市建设为统领,聚焦“六稳”“六保”任务,加快推进“五提”行动,全面深化“9+2”工作布局,确保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副中心城市建设各项措施落地落实,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一)着力扩内需稳运行。一是深化“联企入企惠企助企”活动。坚持市级领导分包“五个一”机制,落实企业问题“四单制”,确保政策服务惠及企业超1000家。落实“减免缓”企业社保费、工商业电价降低5%等措施,全年降低企业负担40亿元。持续深化地企合作,推进企业培育“一行动三工程”,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超55万户。二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实施“97183”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落实项目例会、领导分包、集中开工等机制,确保515个省市重点项目11月底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围绕5G等“新基建”重点领域,谋划实施135个总投资806亿元的项目,年度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三是着力推动消费回升。大力实施消费提力行动,发挥汽车、住房等大宗商品消费带动效应,加快升级农村消费,培育发展直播经济新模式,确保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500亿元。完善提升“享游洛阳”文旅消费平台,高标准打造关林步行街、龙门古街等特色文旅商业街区,持续扩大“古都夜八点”影响力,打造“夜八点”市场30个以上,谋划推出“古都新生活”消费品牌。

(二)着力调结构促转型。一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年底前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三大改造”全覆盖;“十一”前开工凯盛科技“新洛玻”、黎明化工院搬迁改造等22个项目,年底前“新洛耐”项目一期、中联水泥升级改造等158个项目竣工投产。二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智能装备、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推动清华洛阳基地孵化器、中航613所电子电源等项目竣工。加快建设全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年底前实现“1+6”互联网行业平台互联互通,全年建设5G基站2900个,实现5G网络中心城区连续覆盖及县城建成区基本覆盖。三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出台实施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六大产业园全年营业收入210亿元以上。加快格力冰洗项目、银隆锂离子电池、中原大数据云计算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推动银隆新能源涂装二期建成投用。

(三)强化改革开放创新“三力联动”。一是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推进国宏集团、弘义集团等市属企业子公司层面混改项目。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应用“豫事办”、上线运行“洛快办”,年底前“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90%以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启动全市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落实评价结果“四挂钩”政策。二是全力扩大对外开放。高标准建设自贸区,编制完成跨境电商综试区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力争综保区获批一年内封关运营。推动洛布农业综合示范区升级为省级海外园区,引导优质项目向中欧科创园、中德产业园布局。实施精准招商攻坚行动,持续跟踪对接重大在谈项目,全年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80个。三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三区融合”和自创区“一区多园”建设,持续实施“双倍增”行动和“河洛英才”“河洛工匠”计划,加快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设,全年新建创新平台300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引进创新团队5个以上。

(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积极推动呼南高铁豫西通道、洛平漯周高铁、洛阳至十堰铁路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年底前地铁1号线联调联试、2号线“轨通”,洛济高速、尧栾西高速尧栾段和洛新、洛偃快速通道建成通车,二广高速城区段改扩建主体完工。二是提升中心城区能级。实施城建项目“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加快建设唐寺门立交、塔湾立交等项目,确保“十一”前古城快速路东延、滨河南路东延等项目开工,龙门综合交通枢纽环城中心、翠云峰立交、新伊大街南延等项目建成;年底前周山大道高架等项目开工,玻璃厂路向北打通、王城大道快速路北延等工程竣工。加快推进奥体中心、科技馆、会展中心、伊滨大剧院等四大场馆建设。三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争创一批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和产业集群壮大行动,力争到年底前主营收入超300亿元的县域产业集群达到3个、超500亿元的达到1个。建设20个富硒农业基地,提升33个、新建20个市级沟域经济示范带。四是加快区域联动。对接推动洛济同城一体深度融合33条、洛平30条联动发展合作事项落地实施,加快建设洛平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洛济、洛汝、洛渑、洛巩产业带。

(五)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一是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高标准建设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启动中国共产党治黄历史展览馆前期工作,加快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非遗保护展示中心、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建设,年底前建成含嘉仓和回洛仓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二是塑造特色文旅品牌。加快二里头遗址发掘保护和申遗工作,打造“最早的中国”文旅品牌。加快建设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南城墙、西城墙保护展示工程,打造隋唐风貌核心展示区。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牡丹等“东方博物馆之都”项目,年底前博物馆、纪念馆达到100座。推动大谷关客家小镇建设,叫响“客家祖地”品牌。办好河洛文化旅游节、中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和世界古都论坛等活动。三是加快文旅融合项目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建设洛邑古城二期、伊水迎宾馆、新唐街、隋唐西市等文旅项目。

(六)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突出“三落实”,巩固“三保障”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确保全年2.5万贫困人口、9个贫困村如期脱贫。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十大专项行动”,加快推进主城区33家企业搬迁改造、2家关闭退出,落实“三长”联动机制,确保107个“四河三渠”项目主体全部完工、国省控断面稳定达标。推进国土绿化提速提质,高标准建设沿黄生态廊道孟津、新安段工程,积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依法妥善化解非法集资、问题楼盘等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七)高质量编制重大规划。一是推动洛阳都市圈规划批复实施。按照省都市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深化细化规划内容,推动都市圈规划尽快获批实施。启动编制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及时跟进生态建设、交通一体、文化旅游等专项规划编制。二是加快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快编制我市规划纲要及各专项规划、配套政策,着力构建“1+N+X”规划政策体系。加强向上对接力度,争取我市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黄河流域规划盘子。三是科学谋划编制“十四五”规划。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五个必须”要求,加大规划调研力度,对标省内外先进城市对比分析,完善我市规划基本思路,年底前形成“十四五”规划初稿。

(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保障居民就业。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实施返乡下乡创业提升行动、青年见习计划,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年底前发放就业稳岗补贴6亿元以上,稳定就业岗位16万个以上。二是全面完成民生实事。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做好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兜住兜牢“三保”底线。加快“书香洛阳”建设,新建城市书房35座,总数达到200座以上。持续推进小游园、“洛阳乐道”、老旧小区改造、集中供热等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三是加快实施“健康洛阳”行动。坚持常态化防控“四项机制”,推动“洛康码”升级为“一码通”,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加快省第二儿童医院、中医院伊滨医院等项目建设,推动豫西公共卫生中心(万安山医院)等重点项目及早开工。启动6家三级医院“三甲”创建,改造提升150个村卫生所。新建改扩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乐养居)50个。四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公办及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新增公办幼儿园50所、学位8000个;新建、改扩建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8所、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98所;加快平乐正骨实习实训基地、市委党校(一期)和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一期)项目建设。五是切实保障安全稳定。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达到国家验收标准。抓好防汛工作,确保全市安全度汛。持续加强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重点领域排查,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做好重点时期信访维稳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