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
——2020年8月26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洛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贺敏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首先对市人大长期以来关注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致以诚挚的感谢。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现将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9年9月,我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631所,共有教职工11.1万人、在校生158.3万人,其中幼儿园1305所、小学843所、初中322所、普通高中81所、中等职业学校55所、特殊教育学校15所(含1所工读学校)、高校10所。近年来,洛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90.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义务教育巩固率96.5%,高中阶段入学率92%,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主要工作
(一)聚焦民生改善,着力强化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一是坚持教育优先。落实教育“三个优先”的保障制度,完善教育议事和决策机制,调整并成立了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市招生考试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构,构建了党政齐抓共管、政府统筹规划、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教育大会,出台了《洛阳教育现代化2035》及2020-2022年实施方案,把发展教育纳入经济社会总体布局、列入民生改善之首,作为落实洛阳发展新定位、新引擎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在政府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各阶段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均实现增长,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112.85亿元,比上年增长3.85%,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2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2019年全市生均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105.86亿元,比上年增长4.42%。三是落实布局规划。深入落实我市城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在实现全市中小学布局规划全覆盖的基础上,编制了《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改善规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规划》,促进农村地区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使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得到更好地保证和实施。四是加强教育督导。进一步健全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市政府成立了教育督导委员会,增加市委组织部、市委巡查办为成员单位,并在市教育局新增设总督学1名,选聘新一届市政府督学186名,加强了教育督导工作力量,实现了挂牌督导常态化。依法开展督政工作,每年度都对各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评价,推动各县级政府积极履行教育职责,促进了县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二)聚焦质量提升,着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大力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同时积极开展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和无证幼儿园专项治理,已完成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24所,普惠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在园幼儿26万人,占比82.8%,2020年底可增加5.8万个幼儿园学位,基本实现学前教育全覆盖。二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前两年完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任务,实现了“零辍学”工作目标,为下一步全市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义务教育招生制度,全面实行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出台了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帮助家长解决无法按时接送学生的困难。三是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2019年,洛阳市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 25.6万余人,职普比为0.44:0.56,比2018年提高0.02%。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8所,增加学位6500个,大班额比例由上年度的42%下降到23%。2019年高考,全市一本上线8719人,一本上线率18.0%,高于全省5.1个百分点。四是推进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市政府出台了《洛阳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5所学校入选省高水平职业学校,6个专业被认定为省高水平专业建设(群)。对接“565”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组织12个产教联盟,推进校企合作项目25个。2019年,我市高、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14万余人,每年向社会输送4万多名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五是推进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坚持支持和规范并举,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开展民办学校规范办学防范化解风险专项行动,及时查处违规办学行为。成立专项治理工作组,建立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有序组织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六是推进特殊教育全面发展。大力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面落实特殊教育经费,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市14所特殊教育学校全部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验收。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适龄在校特殊学生4979人,入学率93.87%。
(三)聚焦重点任务,积极服务副中心城市建设。紧紧围绕副中心城市建设相关任务,成立工作专班,对《若干意见》《重点任务分工》逐条逐项研究,细化分解、建立台账、压实责任,加快推进重点任务落实。谋划建设洛阳大学城,已选定2个选址方案(孟津送庄镇、洛阳伊滨区)报市委研究,同时,与西北工业大学、河南康利达集团引进哈工大办学就来洛合作建校进行了商谈,达成初步意向。大力支持河南科技大学争创“双一流”大学和河南林业职业学院迁建项目。河南中医药大学平乐正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正按照时间节点积极推进。
(四)聚焦师德师风,着力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大力宣扬师德典型。依法保障教师福利待遇,设立地方教龄津贴,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班主任津贴,启动农村教师住房和周转宿舍建设,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开通绿色通道。优化师资队伍,2019年,通过实施教师“国培”“省培”“市培”计划等培训项目,累计培训教师1.2万余人次。小学、初中、高中学段高学历率分别为97.22 %、84.48%、10.09%,较2018年分别提高0.79、1.21、0.38个百分点。遴选中原名师工作室培训对象、省名师、省骨干教师299人。为农村学校招聘特岗教师1100人,培养农村全科教师354名,招考教师800余名,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力量得到有效补充。
(五)聚焦依法治教,全面推进教育法治建设。着力加强依法治教。依据《义务教育法》完成了26所市直学前和义务教育学校属地化管理,对9所市属完全中学进行初高中分离工作,实现了平稳顺利交接。在全市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组织各学校开展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持续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实现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全覆盖。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截至2019年底,全市创建省级示范校39所,市级示范校384所。高度关注校园安全。健全校园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目前,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均已启动“风险排查、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选树了69个示范单位、8个标杆单位。狠抓校园欺凌、校园周边安全、校车管理,基本实现“两提升、两下降、五个不发生”工作目标,有效保障了师生安全。目前全市已有 2640 所学校配备专职保安,1531所学校安装一键报警器并与110联网。
(六)聚焦教育扶贫,着力推进教育公平公正发展。一是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落实教育脱贫专项方案,着力推动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完成各类职业培训1万余人。积极做好学生资助工作,2019年以来,全市各学段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7.94万人次,资助资金5.52亿元。二是推进“两类学校”建设。统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将“两类学校”建设,纳入公共服务体系重大专项和每年的民生实事,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2019年,投资4.5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111所;投资6500万元,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334所,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新建、改扩建1—3所标准化寄宿制小学,每3万人设1所寄宿制初中的目标。三是推进教育信息化。持续推进“三通工程”,加快实现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的“三通”建设,宽带网络已实现100%全覆盖,带宽100M以上;多媒体教室的覆盖率97%以上。我市自主建设的洛阳教育云服务平台已经完成与国家资源平台对接,并在洛教云平台上完成各县(市、区)虚拟平台建设。
(七)聚焦根本保证,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一是坚定政治方向。始终保持教育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一线调研教育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市委印发了《洛阳市意识形态工作协调联动会议制度》,加强对市属高校、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和民办学校的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积极防范和抵御宗教向校园渗透。二是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以大力发展校园足球为引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成功申请并获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称号,目前全市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76所、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区3个、教育部批准的校园篮球特色学校50所。出台我市《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大力推进研学旅行。三是夯实基层基础。以“河洛党建计划”为统领,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五星支部”创建活动,扎实推进 “双联双评”活动,推动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学校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教育系统共有21个党委、42个党总支、663个党支部,各类民办学校396家,单独或联合建立党组织131个,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各级各类学校达到全覆盖。
三、存在主要问题
对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我市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公办幼儿园资源紧缺,目前,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43.3%,完成年底50%的目标任务艰巨。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化、多样化发展不够,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还存在着尖子生流失现象。二是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家长接送孩子难题没有彻底解决,义务教育延时服务还没有全面推行。三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发展活力不足,管理体制不活,教师和教研员队伍专业化素质需要持续提升。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坚持教育优先,着力构建长效保障机制。进一步落实政府法定责任,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进一步夯实部门工作责任,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在共同推动政策落实中展现办好教育的担当和情怀;进一步压实学校主体责任,推进治理结构、治理方式完善,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升办学治校水平。严格落实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逐年只增不减的刚性约束,确保教育财政投入的同时,通过盘活学校闲置资产、多方分摊教育成本、扩大社会资本投入等,实现教育投入多渠道、可持续。
(二)坚定政治方向,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系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好正确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持续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上下功夫,认真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深化改革创新,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活力。探索实行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逐步开展中小学生午餐供应和课后延时多机制托管服务。把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作为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加强学校管理团队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教师有序轮岗交流。严格实施备案制度,全面清理和规范进学校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等活动,让教师专心育人、让学校清净办学。落实“管办评”分离原则,促进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职能。健全县级人民政府和市直部门优先发展教育执行情况评价体系,推动将教育督导结果纳入对地方政府及党政干部考核体系,作为评价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依据。
(四)推进教育发展,积极化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高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以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为抓手,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继续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和无证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建设管理工作。大力实施我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加强普通高中教学管理,促进普通高中内涵、特色发展。强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一批职业学校实训基地,搭建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平台。扎实推进社区教育四级网络建设,承办好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紧紧围绕副中心城市建设相关任务,建立台账、压实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五)抓实师德师风,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不断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着力强化师德监督问责,坚决查处在职教师违规办班等问题,切实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加强教师培训,高质量推进国、省、市、县、校五级培训工作。加大农村教师补充力度,做好特岗教师招聘和全科教师招录工作。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保障中小学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工资福利待遇同步增长。全面落实惠及农村教师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镇工作补贴、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生活补助等各项政策,以高质量教师队伍为高质量教育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六)推动教育公平,切实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按照市委脱贫攻坚核心工作部署,聚焦降低疫情影响,全力以赴抓好教育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力争9月底前各项教育指标达到脱贫标准。进一步抓好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切实做好“一对一”帮扶工作。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积极做好各项资助资金的发放工作。扎实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确保“应入尽入”。大力实施《洛阳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着力提升普及水平、保障能力和教育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