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关于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2021-06-29

——2020年12月17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2020年8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市政府关于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和问询后提出的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明确责任落实,细化工作台账。现将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注重“十四五”规划编制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确保教育资源配置充足均衡方面

“十四五”时期,教育面临的形势、任务和需求将发生深刻变化。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适龄人口数将继续增加,农村学龄人口将持续减少,对教育资源配置提出了新要求。从年龄结构看,我市出生人口将稳中有降,同时将迎来老年人口增量的高峰期。从就业结构看,大量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将面临技术变革、岗位变化带来的新挑战。需求在变,供给必须要变。需要我们坚持补齐短板与做强长板同步,在补齐学前教育、农村教育、职业教育等短板弱项的同时,发挥好教育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作用。

目前,我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草案已经编制完毕,规划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探索相结合,上下联动抓好以下重点改革项目:一是深化投入机制改革,推进学前教育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二是持续改革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合理布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三是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育人机制,着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

同时,我们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着力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一是扩大本地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市实验小学入驻高新区,设立“市实验小学凌波校区”,市第二外国语学校设立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兰溪校区。此外,为满足城乡一体化的诉求,全市今年新建投入使用的学校达20所。二是引进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洛龙区引进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优质品牌和资源,洛宁县引进河南河大教育产业有限公司托管洛宁县回族镇第一初级中学,伊川县引进江苏新时代精英学校,汝阳县拟与北京101中学现代信息资源共享(洽谈中)。三是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老城区贴廓巷小学和马市街小学分别与老城区第一小学和第二小学整合,成立老城区一小贴廓巷校区和老城二小马市街校区。四是实施区域联动发展。市实验小学、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分别与吉利区实验小学、吉利区实验中学进行合作办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五是洛济深度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济源太行路学校成为洛阳第二外国语学校联盟合作学校,开展人员互派、资源共享等合作。六是我市与上海黄浦区教育领域友好合作取得新进展。双方在加强新高考研究、实施人才培训计划、友好学校结对发展、强化教育教研工作、促进教育信息化合作、推动研学旅行联动等方面初步达成了合作协议。七是全力推进课后延时服务。市教育局、发改委等7部门出台《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数1165个(其中小学843个,初中322个),开展午餐和课后延时托管的学校数543个(其中小学396个,初中147个),占比46.6%(其中小学47%,初中45.7%);在校生数894202人(其中小学610623人,初中283579人),参与午餐和课后延时托管学生217607人(其中小学110701人,初中106906人),占比24.3%(其中小学18.1%,初中37.74%);教师总数54723人(其中小学29385人,初中25338人),参与午餐和课后延时托管教师数14723人(其中小学7552人,初中7171人),占比26.9%(其中小学25.7%,初中28.3%)。

在均衡教育资源方面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虽然配置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但与人民群众的诉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目前我市大部分县(市、区)午餐和课后延时托管工作刚刚展开,各项工作都处在探索阶段,各项保障机制、应急预案和法律问题也需要随着工作的推进不断完善,还需要各部门的联防联动,才能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以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契机,进一步抓好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工作。二是把开展中小学生午餐和课后延时托管作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升群众教育获得感的重要举措,统筹考虑城乡差异、学段差异、地域差异等因素,因地制宜,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积极探索实施课后服务新模式。三是加强教育督导,把配置教育资源纳入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定期督导,促进工作。

二、努力保证我市教育财政性资金“两个只增不减”,切实落实教育经费保障要求方面

一是拟拨付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约1.15亿元,目前市财政局正在积极筹措经费。二是拟提高高中学生学费标准,目前正在进行调研工作。三是拨付农村校舍安全保障机制资金1.65亿元;拨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资金1.60亿元;拨付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工程资金363万元;拨付第二批普通高中免学费和住宿费补助金497.8万元、助学金5282万元、第二批建档立卡贫困生资助金2612万元。

存在问题:个别项目支付进度较慢。

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积极筹措教育经费,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督促已开工项目加快工程进度,按合同尽快完成资金支付。

三、认真落实全市教育发展规划,不断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方面

近年来,我市先后制定了《洛阳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洛阳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洛阳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等一系列促进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了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发展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为我市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是探索实施学校融合式发展、强校带弱校和地方结对帮带等办学模式,探索推进集团化办学,扩大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缩小了区域和校际间差距。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9所完中高初中分离和平稳顺利交接。加强教育督导,推动各县级政府积极履行教育职责,促进县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二是大力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联合相关部门集中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全部完成年度任务,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6.76万个。三是积极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努力改善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按照《洛阳市“全面改薄”五年规划》,目前我市“全面改薄”1368所项目学校已全部完成,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1.96亿元,完成校舍面积106.55万平方米,完成运动场面积148.50万平方米,装备类完成采购金额5.23亿元。初中、小学起始年级已基本消除超大班额和大班额,全市大班额比例小学2.3%、初中2.34%,均大幅低于全省比例。同时,加快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启动我市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规划(2020-2022)和嵩县、栾川县保障房建设试点工作。

目前,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迫切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深入推进,办学活力需要进一步激发;部分学校建设项目因资金、规划等原因进度缓慢,没有能够按照计划节点完成任务、发挥效益。

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编制好我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二是进一步加强对《洛阳市城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工作,加强媒体和舆论监督,全面提高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有关部门履职尽责,引导企业加强自律和履行社会责任。三是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督促各县(市、区)根据已经编制完成的中小学布局规划和“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年度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计划,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幼儿园。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加大对偏远、薄弱学校的资金投入,全面改善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

四、着力扩充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实施知名品牌学校培育计划方面

11月4日,召开了2020年全市高中工作会议,印发了《洛阳市教育局关于打造优质高中的工作方案》《洛阳市教育局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洛阳市教育局高中教学质量增值评价实施方案》《洛阳市教育局优秀生集中培养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确立了以“优质化、特色化、多样化、集团化”为办学目标,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转变育人方式,建立健全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激活学校内生动力,形成全市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集团化发展格局,全面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一是实施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通过2-3年努力,打造3-5家享誉省内外的高中教育集团,充分发挥优质特色教育集团的辐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为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贡献力量。二是打造优质高中。到2025年,从招生、师资配备、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全方位倾力分批打造3-5所优质高中,在治理体系、学校文化、课程体系、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位居于全省前列,在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引领全市普通高中改革创新发展。三是创建特色高中。到2025年,创建20所学生特色发展、特长培养成效突出的特色高中,在科技创新、艺术、体育、小语种、飞行员、国际教育、强基计划等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在形成鲜明的教育特色,带动全市高中特色多样发展,壮大我市优质高中后备梯队。

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改革办学体制。落实《洛阳市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工作方案》,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鼓励优质高中与义务教育学校实行集团化办学,推进教育教学一体化发展,打通创新人才培养通道。推进集团办学学校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师资力量、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建立一整套管理标准和制度,使教育集团内部管理更加专业化、现代化、标准化、制度化,提升办学活力,打通创新人才培养通道。二是建立教学质量增值评价考核办法。出台《洛阳市高中教学质量增值评价工作方案》,形成基于中招考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高考成绩的增值性评价办法,按照构建科学的、定量的、常规化的教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激励机制和质量评估监测机制。三是创新特优生培养。落实《洛阳市普通高中双特生集中培养工作方案》,建立完善优秀生和特长生集中培训机制,全市集中将市域内优秀生和特长生集中到特色高中实行集中培训,独立设置课程计划,实现因材施教,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使教育教学过程更加有针对性、系统性、时效性。四是优化服务管理。推进延时服务费制度改革,充分考虑课时、岗位工作量、岗位职责等因素,完善延时服务费分配方案,逐步提高高考奖励标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调动教职工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积极性。

五、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方面

经过积极争取,我市特岗教师招聘计划1200名。目前,除小范围内计划调整岗位以外,其余特岗教师均已定岗并签订就业合同。全科教师方面:今年我市共需招录培养地方公费师范生448人,其中,省“农村学校”地方公费师范生127人、省“小教全科”地方公费师范生164人(本科124人、专科40人)、省“特殊教育”地方公费师范生7人、市“小教全科”地方公费师范生150人(专科)。目前,招录工作已完成。市直教师120个岗位,已有79个岗位完成招录工作,40个考招进入公示;县(市、区)教师岗位增加到1325个,已完成招录工作918个,其余岗位正在按程序推进;招才引智计划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8人。2021年,市直学校计划补充教师45名,并全部采用直接招录形式,目前正在市委编办审核中。2020年年底或2021年年初,计划根据市直学校实有在校学生数,对市直学校按照师生比进行核编,申请增加市直学校教师编制。

六、稳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方面

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关键在人。为此,经过广泛调研,慎重研究,2020年7月,出台了《洛阳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小学校开展“县管校聘”的工作目标、改革程序、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10月,市直32所学校的“县管校聘”工作在全市率先开展,所有校长全部实行聘任制,聘期三年,每个岗位原则上不超过两个聘期,经过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15名正校级干部退出了领导岗位,12名50周岁以下的副校长提任正校级干部。12月份,市直32所学校的副校级干部调整到位,37人提拔至副校级岗位,29人退出副校级岗位,45岁以下新提拔30人,校级领导班子逐步充实配齐。

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全面实施“县管校聘”工作。进一步统筹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21年完成市直各学校校级干部聘任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安排3至5所学校(含各学段)开展试点工作;2021年9月底前,完成“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二是启动“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进一步拓展中小学校校长职业发展空间,提高办学积极性;2020年底出台《洛阳市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的实施意见》《洛阳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工资制度暂行办法》;2021年启动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并完成初次校长职级评定工作。三是下放直属中小学中级职称评审工作。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扩大学校人事工作自主权;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2021年计划将市直属中小学中初级职称评审权限下放至学校,由市直各学校按照核定的岗位设置方案,依据标准自主评聘。

下一步,市政府将认真落实好市人大常委会反馈意见,按照市委工作部署,突出问题导向,补齐工作短板,持续抓好整改落实,瞄准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目标,不断加大保障支持力度,努力破解教育体制机制难题,真正把市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建议转化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果,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为副中心城市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