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适应洛阳都市圈和副中心城市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全市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2021年4月21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 马奎元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洛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期间由李青青等13名代表提出的《关于适应洛阳都市圈和副中心城市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全市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议案》,经大会主席团决定,委托市人大常委会进行调研论证并作出审议决定。3月25日至26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雷雪芹带领教科文卫委员会到洛龙区、偃师市、西工区对议案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会后,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对此议案进行了审议。4月14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了该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议案的主要内容
该议案认为,教育综合发展是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和都市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洛阳教育高质量发展乃至建设中西部地区教育高地的重要助推。建议从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教学设施建设、农村教师队伍补充和解决学前教育公办学位不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三个方面提升洛阳教育综合发展水平。
二、我市教育发展情况
(一)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方面。市委、市政府出台多项措施,持续补齐贫困薄弱地区教育短板。编制实施《洛阳市“十三五”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规划》,“十三五”以来共投入资金约23亿元,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553所,新增学位91525个,新增校舍面积约110万平方米。目前,我市已有农村寄宿制学校593所,基本实现了每个乡镇至少新建、改扩建1-3所标准化寄宿制小学,每3万人设1所寄宿制初中的目标,已完成阶段性建设任务。
(二)农村教师队伍方面。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通过多项举措,持续补充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洛阳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洛阳模式”,并在全省推广;十三五期间,共招聘农村特岗教师9157人,招录培养地方公费师范生1886人;持续加强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督查,落实乡村教师差别化补贴政策,农村教师短缺的问题得到持续改善。
(三)学前教育方面。2018年12月,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依法加强幼儿园建设的议案的决议》。两年来,市政府围绕决议内容持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不断推动《洛阳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落实落地。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0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4000个;全市142个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95所已投入使用;截止2020年底,普惠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在园幼儿28.3万,占比91.9%;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15.9万人,占比51.9%。学前教育公办学位不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得到持续缓解。
三、审议意见和建议
经过认真调研和审议,教科文卫委员会认为,洛阳教育事业近两年发展势头良好,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已完成阶段性任务,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了由基本满足到质量提升的转变,公办幼儿园实现了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较大提升。因此,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将该议案作为重点建议交市人民政府认真研究办理。市人民政府要继续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持续推动洛阳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动洛阳都市圈教育交流融合。推动洛阳都市圈内公共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完善联合教研、校外实践等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机制。鼓励都市圈城市优质中小学校采取教育集团、学校联盟、结对帮扶等方式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推动洛阳都市圈内职业教育融合发展,通过职业院校间专业共建、资源共享,共同培育职校名师,打造一批特色专业。
二是打造都市圈中小学研学旅行品牌。建立健全洛阳都市圈以及沿黄河城市圈各主管教育部门沟通交流机制,依托洛阳周边沿线涉及工业、历史、红色文化资源,设置打造具有洛阳特色的红色教育、传统文化、东方博物馆之都等研学课程,通过都市圈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领域的共建平台,共享资源,共谋发展,持续叫响“研学洛阳 读懂中国”城市名片。
三是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围绕洛阳都市圈和副中心城市建设,坚持“优质、多样、特色”的发展理念,建设与都市圈和副中心城市相匹配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鼓励优质高中与不同学段、不同性质学校实行集团化办学。深化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课改评价机制,打造3-6所享誉省内外的知名优质高中,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