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落实《洛阳市2019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的审议意见》的报告
——2021年4月21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
洛阳市财政局
市人大常委会:
收到《关于洛阳市2019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的审议意见》(洛人常〔2020〕65号),按照市领导批示精神,由市财政局牵头,市国资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单位配合,对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进行了落实,现将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升认识,形成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合力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为全面反映我市国有资产的现状及管理情况,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交流互动,我市于2019年6月21日建立了洛阳市国有资产报告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成员单位由市国资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14个单位组成,利用联席会制度等形式,共同研究解决国有资产报告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对涉及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决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及时报告人大常委会。
(二)建立制度保障
为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全口径、全覆盖的要求,建立健全全面规范的市政府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摸清国有资产家底,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落实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通知》(洛政办〔2020〕25号),从报告内容、报告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为更好地做好国有资产报告制度提供制度保障。
二、放管结合,确保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制定试点企业授权放权清单
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进一步加大授权放权力度,结合监管企业功能定位、治理能力、管理水平、发展状况等因素,选取国宏集团作为试点企业进行授权放权,研究制定了《洛阳市国资委试点企业授权放权清单(2020版)》,共下放管理权限8项,并实行动态管理。
(二)规范投资管理
在“放活”与“管好”之间做好平衡,增强企业活力的同时进一步规范投资管理。在下放部分投资备案权限的同时,聚焦管投向、管程序、管风险、管回报,督促企业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管投向方面,出台“负面清单”并动态调整,为企业投资领域和投资事项画一道红线,指导企业编制年度投资计划,把控国有资本投向;管程序方面,在企业内部构建从项目提出、可行性研究、尽职调查、资产评估、专家论证、到董事会决策等九个关键环节的工作流程,强化企业投资决策主体责任;管风险方面,明确禁止类高风险投资事项和限制类风险投资事项;管回报方面,限定投资收益最低标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不流失。
(三)加强风险防范
研究制定《洛阳市国资委关于改进和加强监管企业担保管理工作的意见》,规范监管企业担保行为。市政府、市国资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多措并举,给予企业增加注册资本金、注入资产以及其他平衡措施,化解企业风险。按照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的原则,一企一策指导企业规范管理,解决遗留问题,激发内生动力,坚持高质量发展,优化存量项目,保障增量项目收益,提升资本运作和抗风险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完善机制,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更好服务高效履职和事业发展
(一)持续推进在建工程的转固工作
2020年在人大及政府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已完工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119.6亿元。所做的主要工作:
1. 2019年3月14日市财政局向市直各部门转发了《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加快做好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已使用在建工程转固工作的通知》,并通知各部门按照上述文件及《基本建设财务规则》的有关规定办理工程竣工决算手续。项目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和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工程竣工价款结算。资产交付使用后,按规定及时办理在建工程转固手续。同时明确了其他在建项目转固的实施主体、实施办法、完成时限。其中:2020年住建委将已投入使用多年的公共基础设施转入固定资产104亿元。
2. 2020年9月市政府进一步理顺了党政机关办公楼2.37亿元、党政机关综合服务中心(现为发改委、市委宣传部、统战部办公楼)0.47亿元和洛阳市歌剧院东西附楼(现为人大、政协办公楼)2.01亿元等大额在建工程转固的实施主体,将上述在建工程转固的实施主体明确为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进行了固定资产入账处理。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厉行节约,强化预算约束,拟定新的市级资产配置标准,使资产配置更加科学。推动资产调剂共用,有效节省财政支出,开展“公物仓”管理,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共享共用,增强闲置资产和有关罚没物品的管理,有效盘活存量资产。
(三)出台文件,加强绩效管理全覆盖
2020年市财政局相继出台了《洛阳市市级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洛阳市市级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办法》、《洛阳市市级预算绩效监控管理办法》、《洛阳市市级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洛阳市市级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管理办法》等5个办法通知,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市级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探索创新,增强国有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一)督促洛阳银行坚守市场定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截至10月末,洛阳银行“两增”口径小微贷款余额122.06亿元,较年初增加22.78亿元,“两增”口径小微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0.79个百分点,“两增”口径小微贷款户数较年初增加3384户。下一步要督促洛阳银行继续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力度,一是强化机制保障,完善免责机制,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完善中小微客户评审机制,改进评审模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二是明确投放领域,围绕“一带一路”重要装备制造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和资金链加大对上下游中小微客户的支持力度,支持科技型、创新型等具有核心技术、产品有市场、发展前景好的中小微企业。
(二)引导洛阳银行充分发挥金融资源丰富的优势,在信贷业务之外积极拓展其他非信贷业务,丰富和增加金融服务供给。一是加大对地方政府债投资力度,截至10月末,洛阳银行承销河南省地方政府债21.753亿元,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券持仓账面余额28.64亿元;加大对河南区域企业债券投资力度,协助市场资金更好、更快、更准地流入实体经济,前10个月,洛阳银行参团承销河南省企业发行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5.5亿元;二是引导洛阳银行拓宽同业投资渠道,探索投贷联动模式,通过客户共享、交叉服务,助力产业链打通,在军民融合、城镇化建设、绿色金融、文化旅游、健康医疗等领域给予资金支持。
(三)帮助洛阳银行打好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进一步作实资产质量
截至10月末,洛阳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4.4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18%,较半年末实现“双降”。下一步要加强洛阳银行风险防范工作,一是完善风险防范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确保重点不良客户处置方案有效执行,处置金额全部落地,加强风险战略研究,全面提升风险掌控能力,持续推进风险工具建设。二是强力推进不良贷款压降,强化责任意识,严控授信质量,拓宽渠道,提高处置效率,强化防线,严控存量资金劣变,确保拨备计提充足,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四、澄清底子,提高国有自然资源管理水平
(一)系统完善规划编制
完善全市土地、矿产、森林、水资源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规划调整和编制,编制统一协调、系统完整的空间规划,制定科学的监测体系,实时掌握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增减变化。
(二)认真摸清底子基数
以各类自然资源调查评价和统计监测为基础,推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研究完善相关指标体系、标准规范和技术流程,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目录清单、台账和动态更新机制,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家底”。
(三)研究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既要反映自然资源规模变化,更要反映自然资源质量状况,通过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的结合,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纳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与生态红线管控、资源产权和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重大制度相衔接,科学实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核算,为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信息基础、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