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22-02-13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22年2月12日在洛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洛阳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徐衣显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洛阳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超出预期的困难挑战,全市上下在市委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总纲领、总指引、总遵循,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思想观念大解放推动改革发展大突破,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锚定经济总量万亿级目标,聚焦“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洛阳辉煌”,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十四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综合实力稳中有“进”。 ——产业结构稳中调“优”。 ——质量效益稳中向“好”。 ——人民生活稳中提“质”。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防汛抗疫实现双战双胜。 (二)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 (三)创新引领促进转型升级。 (四)城市提质步伐持续加快。 (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六)改革开放全面持续深化。 (七)文旅文创深度融合发展。 (八)全域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九)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 

        二、2022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聚焦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扭住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三项重点工作”,用好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三个重要抓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提质提速,主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均为7%,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进出口总值保持稳定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同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留洛就业创业1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产量达到50亿斤,单位GDP能耗强度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CPI涨幅3%左右。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将着重把握好六个方面:一是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二是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三是必须坚持走创新引领发展之路。四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五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六是必须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

        三、2022年重点工作 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任务。

        (一)科学精准施策,全力稳定经济运行。把稳增长作为头等大事,突出“项目为王”导向,以“万人助万企”激活存量,以“三个一批”扩大增量,筑牢经济稳中向好的根基。精准有效开展“万人助万企”。把“万人助万企”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在“八个深化”上狠下功夫,实现重点企业市、县、乡三级分包全覆盖,对“有前景、有困难”的“两有”企业精准帮扶,健全企业诉求周调度机制,完善提升政银企对接机制,常态化开展产销对接、成果转化等活动,“点办理、批处理”解决共性问题,一企一策解决个性诉求,确保企业反映问题解决率达到95%以上。强化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建立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服务平台,出台减租优惠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阶段性降低水电气等运营成本,全年降低实体经济成本60亿元以上。争取省纾困基金支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推行政府还贷周转金网上申办,全年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等100亿元以上,还贷周转金额度超过40亿元。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要素协调保障,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度冬调度。健全企业行政处罚信用信息修复机制,帮助企业重塑信用、健康发展。深入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坚持“六新”并举,滚动实施“三个一批”,确保593个省市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600亿元以上。统筹3亿元资金作为项目前期保障经费,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计划盘子,确保全年滚动储备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00个以上,“三个一批”储备项目数量保持在开工项目的3倍以上。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出台支持政策,扶上马、送一程,全年新增规上企业600家。推动高成长性企业提质倍增,培育100家成长带动性强的市级试点企业。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构建中小企业成长全周期培育体系,成立智能装备等重点产业集群协会,引导支持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合作。充分释放消费潜能。积极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消费扩容提质行动,推进特色街区商圈提升等八大工程,推动消费快速恢复增长。发展时尚消费,推动传统购物中心和步行街向时尚、社交、体验综合场景转型,落户品牌首店20个以上。推动西工小街、凤凰天街等申建省级试点步行街,点亮老城十字街、环开元湖商圈等“夜经济”地标。

        (二)坚持创新引领,增强发展第一动力。以打造更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聚焦“两基地、三载体”,重塑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把伊滨科技城作为引领洛阳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全力打造全省一流“双创”载体省2号智慧岛,4月底前完成3000亩智慧岛规划,先行布局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孵化器,加快建设河南省科学院成果转化基地、龙门实验室总部基地、中欧科创园总部基地,确保今年起势见效。重塑重振高新区,高质量建设“一区多园”,高效运营创新创业街区和双创会客厅,加快建设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依托产业集群专项课题成果发展风口产业,推动涧西区、高新区成为全市风口产业发展主战场。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引进高水准园区运营商,规划建设7—10个智慧岛创新社区,实现都市核心区和功能区全覆盖。推动洛龙经开区提质升级,加快调规扩区步伐,积极布局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形成产业集聚优势。重塑重构实验室体系,支持航空精密轴承等在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争取3月底前龙门实验室挂牌运营,培育中航光电、河科大一附院、麦斯克等3家省重点实验室。推动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省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建设,支持普莱柯、洛轴等优势企业创建省级产业研究院,加快10家市级产业研究院建设,重点培育智能矿山技术创新中心、轴承产业创新中心,力争尽快晋级“国家队”。探索推进“创业孵化在沿海、成果转化在洛阳”的合作模式,在深圳等沿海城市布局建设“飞地孵化器”。着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广泛开展“四有”研发活动,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强力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完善“小申高”“高升规”“规变强”等政策支撑体系,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00家以上。不断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构建“以用为本”的市场化人才引育机制,大力实施“河洛英才”计划,加强院士工作站、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等平台建设,支持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柔性引进各类人才,精准引育河洛创新创业、青年创新创业等人才团队60个。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实施“河洛工匠”“乡村工匠”计划,新增技能人才17万人。构建以质量和实效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把政府奖励资金直接发给贡献大的企业、由企业奖励贡献大的人才。探索建立青年科研人员多样化培养使用机制,激发青年人才科研创造力。大力优化创新生态。落实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落实好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政策,确保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5亿元。推进省级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建立银行科技信贷评估奖励机制,建设洛阳科技创新大数据平台,实施“揭榜挂帅”等科技重大专项35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00个。

        (三)锚定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风口产业。落实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瞄准电子信息等6大风口产业和13个细分领域,推动风口产业“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推动传统产业向风口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新一轮更高水平、更大范围的“三大改造”。拓展智能改造,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积极构建“1+N”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免费“数字化诊断”全覆盖。深化绿色改造,围绕有色、建材等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实施技改提升行动,加大成套装备、轴承等领域“首台套、首批次”技术装备研发推广力度,认定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机器换人”示范项目各3个以上,评选10个标志性高端装备。推动风口产业集聚发展。发挥重点产业链“双长制”作用,引入风口产业运营商,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发展行动。加快推进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确保3月底前轴研所伊滨科技产业园开工建设,年底前中德产业园二期、凤凰谷产业园二期主体竣工,中原绿色智造产业园一期启动区等项目建成投用,9大优势产业集群规模增长10%以上、总量超过3300亿元。积极发展未来产业。立足基础禀赋和优势领域,谋划支持一批风口产业项目,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聚焦储能与氢能产业,建设提升新能源储变电系统重点实验室,利用郑汴洛濮氢能走廊培育产业,加快实施洛宁、嵩县抽水蓄能电站及华久氢能一体化等重大项目。聚焦钨钼钛关键战略材料产业,发挥有色矿业集团平台优势,实施龙宇钼业智能化建设等重点项目,加快栾川高端钨钼氟新材料产业园区、新安国家钨钼材料产业基地建设,谋划建设1—2家国家级创新平台。聚焦生物制品和健康服务产业,完善生物制品研发和临床试验激励机制,支持普莱柯P3实验室建设,打造河南省中医康复中心和洛阳国际健康科技城。聚焦大数据和智能机器人产业,加快建设国家大数据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抓好寒武纪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等重点项目,推动华为洛阳人工智能先进实验室、百度智能网联示范区尽快落地,建成投产华为年产5万台机器视觉产品生产线,全市数字经济增长1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4.8%以上。大力发展高品质服务业。引导推动科技、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促进健康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谋划建设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评选市级工业设计中心8家。依托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高质量建成中国洛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快发展研发服务、科技中介等,确保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20亿元。鼓励商贸零售企业发展“网上餐厅”“网上超市”等新业态,引进培育一批优质MCN机构,积极拓展“直播经济”。

        (四)提升功能品质,打造平台型创新城市。落实城市提质“351”工作举措,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全方位增强城市承载力、亲和力、感召力。巩固提升枢纽能级。积极推动呼南高铁焦济洛平段早日开工,提高洛阳龙门高铁站枢纽换乘功能、年底前完成南广场初步设计,尽快启动地铁二期报批。围绕建成“三纵三横三环”高速路网,加快栾川至卢氏等6条高速建设,年底前新安至伊川、渑淅高速渑池至洛宁段建成通车,积极做好嵩县至内乡等4条高速前期工作。提升完善中心城区快速路网,上半年开工建设滨河南路西段提升改造、南山大道西延等重点工程,年底前打通秦岭路等5条断头路、改造瀍涧大道等8条城市道路。提升国省干线公路等级,推进20个普通干线公路项目建设,加快呼南高铁跨黄河公铁两用桥等项目前期工作。提速建设智慧洛阳云平台、城市运营中心,实现乡镇以上建成区5G网络全覆盖。提高城市宜居宜业水平。深化市容市貌等领域“七项综合整治行动”,以社区为单位实施老旧小区集中连片改造,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加快推进伊川“引热入洛”工程。大力推进公共服务社区化,建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进豫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提高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加快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实施产业平台聚才工程,沿地铁布局发展适合青年创新创业的新业态,搭建青年双创载体平台30个以上。实施青年就业创业工程,开展地校企合作。实施青年安居保障工程,投放青年公寓1万套,建成中心城区青年驿站20个。实施社交消费赋能工程,试点建设一批青年友好型街区,开发城市夜游精品路线,构建15分钟“休闲圈”,更好满足青年消费需求。实施城市活力提升工程,建设青年公园、青年主题游园,实现“青年之家”乡镇街道全覆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健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构建“租、售、补”一体化安居体系。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编制实施洛阳市生产力布局发展规划,优化市县产业布局。落实省财政直管县改革方案,深化放权赋能改革,完善市县、市区财政事权分配制度。抓好“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建设,推动县域产业升级,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

        (五)聚力“五个抓手”,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实落细“151”工作举措,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要素流动自由化、产业发展融合化。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抓好国家、省后评估发现问题整改提升,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扛稳粮食安全责任,落实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常态长效推进“三清两建”。坚持以“清”促“建”,建强村级经济合作组织,提升村民自治水平。发展壮大乡贤经济。大力实施乡贤返乡创业培训行动计划。全面提升乡村运营水平。引进培育一批优质乡村运营商,完善乡村运营导则。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美丽小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抓好省级交旅融合示范工程(景区)建设。加快推动集镇建设。高水平编制县乡国土空间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壮大集镇产业。全面推行“三变”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任务,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争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省级试点,年底前所有行政村实现“三变”改革全覆盖、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六)深化文旅融合,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抢抓文旅产业发展新风口,打造“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文旅新业态,争创国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着力重塑洛阳古都风貌。全力推进隋唐洛阳城历史中轴线复原展示,加快宫城区、里坊区遗址公园建设,抓好天街、玄武门、永泰门等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全面推进二里头申遗,加快全国区域性石窟寺保护研究基地等项目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启动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建设,打造15家精品博物馆,提升“东方博物馆之都”品牌影响力。叫响文旅融合特色品牌。打好“盛世隋唐”牌,积极推进隋唐洛阳城中轴线贯通等15个项目,牡丹文化节前建成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打造独具魅力的隋唐文化标识。打好“黄河文化”牌,实施沿黄户外运动生态廊道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文化旅游带。打好“伏牛山水”牌,壮大以高端民宿为主的乡村旅游,建设1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提升白云山、老君山、鸡冠洞等景区品质,打造国民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打好“国花牡丹”牌,高标准创新办好“牡丹文化节”。打好“工业遗产”牌,打造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和工业研学基地(营地)。着力打造沉浸式文旅项目。实施隋唐洛阳城文旅文创主题公园等一批沉浸式体验项目,加快九洲池二期、大河荟、唐宫市场文旅商综合体等项目落地运营,打造“数字龙门”“数字隋唐”等数字化场景场馆,举办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论坛、第三届世界研学旅游大会,创新潮玩IP孵化机制,以连锁模式推动“文化出圈”向“IP输出”转型,打造全国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新高地。与省文旅集团合作实施一批标志性项目,叫响洛阳文旅企业总部品牌。提高城市综合营销水平。创新举办“两节一会一论坛”,提高河洛文化国际影响力。与抖音、腾讯等平台加强合作,启动爱奇艺“洛阳IP联动计划”,策划“风起洛阳探秘神都”活动,构建洛阳视频营销矩阵群,用青春语言讲好“洛阳故事”。

        (七)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抓好全省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市域试点,系统推进深层次改革。深化开发区改革。完成“一县一省级开发区”改制任务,全面开展“三化三制”改革,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区考核的硬指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战,高标准落实86项改革任务。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划定产业用地保护红线,细化完善新型产业用地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持续开展批而未供用地专项清理。落实重点工业企业和重大项目主办银行制度,搭建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大力扶持培育资本市场,奖励支持已上市企业实施并购、扩大再融资,鼓励企业上市挂牌。加快公用领域改革,完善供热等领域政府特许经营。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基金入洛”工程,加强与省内外基金对接,探索建立“引导基金+市场化基金+投贷联动”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引导市属国有企业设立2支以上市场化基金,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天使引导基金,争取省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对洛阳增资15亿元以上。积极引进培育私募股权、并购基金等投资机构,培养基金管理人等专业人才。提高“科创引导资金”等政策资金规模。 大力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RCEP,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强化“五区联动”战略叠加,高水平建设自贸区2.0版,提质发展自创区。出台跨境电商发展专项政策,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70亿元。争取综保区6月底前封关运营,全年进出口额实现30亿元。新增国内外航线3—5条。强力推进精准招商。聚焦优势产业集群,做强风口变量,动态完善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和路线图,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基金招商,组织好牡丹文化节国际性经贸洽谈活动。加快外经外贸转型发展。深入推进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洛企出海”行动。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争创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构建“五位一体”诉求办理体系,实现有诉即办、应办尽办。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深化开发区“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全面实行重大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

        (八)强化生态文明,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扎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稳妥有序推进双碳战略。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制订碳排放达峰实施方案。一体推进“减煤、稳油、增气、强新、引电”,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做好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工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因地制宜布局风光水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深入治理水污染,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建设“无废城市”。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常态化推进河湖“清四乱”。提升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治理水平。筑牢南部地区生态屏障。科学编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全面推行“林长制”,高标准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提高绿色矿山建设水平。

        (九)建设幸福洛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围绕“一老一小一青壮”,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有品质的幸福生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实施技能人才竞赛成长计划,开展“春风行动”等活动。积极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启动校长职级制改革,9月底前完成“县管校聘”改革。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优化城市区高中学校布局,做优做强高等教育,发展特色职业教育。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坚持“五医联动”,加快建设“健康洛阳”。试点建设3—4家城市医疗集团,加快省第二儿童医院、中医院伊滨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高质量建设呼吸、中医骨伤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力争中医脑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深化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合作。加快推进洛阳东方医院、中京医院回归公益属性,引导一批二级综合医院转型为专科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建强县级“三所医院”,完善市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积极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高水平办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持续提升养老和社会保障水平。完善五级养老服务体系,优化提升社区养老设施和服务,推广农村“集中+居家”四类养老模式。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养老、工伤、失业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十)树牢底线思维,全力保安全防风险。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控新治旧、标本兼治,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抓紧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 全面提升防灾救灾减灾能力。 落实最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 有效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风险。 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站在新起点、开创新局面,政府任重千钧,唯有挺膺负责、躬身实干。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二)强化法治理念,坚持依法行政。 (三)强化实干笃行,提升服务效能。 (四)强化正风肃纪,树立廉洁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