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洛阳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2022-02-13

关于洛阳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2022年2月12日在洛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洛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紧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副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机遇,统筹推进应对洪涝灾害、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定恢复态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447.1亿元、同比增长4.8%。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强化指标深度分析和趋势研判,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落实创新引领发展主战略,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动力活力显著增强。以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为目标,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问题瓶颈。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坚持扩容与提质并重,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提升,加快打造聚合资源的平台城市。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创新提出“151”工作举措,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文旅融合加快发展。坚持创新引领,强化创意驱动,突出市场导向,着力塑造“行走洛阳、读懂历史”文化品牌。

        ——生态质量明显改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五大行动”,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全面深化。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121件民生实事顺利完成。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任务

        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聚焦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扭住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三项重点工作”,用好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三个重要抓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提质提速,主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均为7%,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进出口总值保持稳定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同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留洛就业创业1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产量达到50亿斤,单位GDP能耗强度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CPI涨幅3%左右。

        重点做好8项工作:

        (一)强化精准调控,保持经济稳定运行。实施常态化运行调度。完善落实全市经济运行分析机制,全面准确研判经济运行态势。扩大合理有效投资。扎实开展“三个一批”活动,确保59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00亿元以上。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确保全年滚动储备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00个以上。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开展200场以上商贸领域促消费活动,落户品牌首店20个以上。精准服务市场主体。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全年减轻实体经济成本60亿元以上。全年新增规上企业600家。全年新增贷款500亿元以上。

        (二)坚持创新引领,加快产业赋能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伊滨科技城,全力打造省2号智慧岛。高质量建设智慧岛创新社区,规划建设7—10个市级智慧岛创新社区。重塑重构实验室体系,加快推进龙门实验室建设、争取3月底前挂牌运营。推进创新主体倍增,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实施“揭榜挂帅”等科技重大专项35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00个。全年“科技贷”累计授信突破8亿元。精准引育河洛创新产业、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团队60个。大力发展“风口”产业。培育做大“风口”企业,实施高成长性企业提质倍增计划,构建“1+N+5”高成长性企业梯队,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00家以上。加强“风口”产业投融资,推进“基金入洛”工程,引导市属国有企业设立2支以上市场化基金,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天使引导基金,争取省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增资15亿元以上;扩大直接融资,推进“四板”和上市企业后备库扩容,年底前“四板”挂牌企业达到500家,争取2—3家企业上市。

        (三)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完成市属企业实质性重组整合,加快推进洛轴混改上市。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3月底前完成整合挂牌,6月底前完成改制任务。重塑重振高新区,高效运营创新创业街区双创会客厅,尽快启动高新区内部综合改革。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动“洛快办”App与“豫事办”全面对接,推出80件“一次办”高频事项。激活基层发展动力。深化放权赋能改革,指导县区承接用好下放的334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落实省财政直管县改革方案,完善市县、市区财政事权分配制度,推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拓展制度型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RCEP,全年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70亿元、综保区进出口额达到30亿元。提升东方红国际陆港服务功能,新增国内外航线3—5条,旅客吞吐量恢复到150万人次以上。推进外经外贸转型发展,力争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235亿元。持续开展精准招商,全年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80个。

        (四)提升功能品质,打造聚合资源的平台城市。做强交通枢纽功能。加快推进呼南高铁焦济洛平段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构建市域“三纵三横三环”高速路网,年底前新安至伊川、渑池至洛宁高速建成通车。实施滨河南路西段提升改造、南山大道西延等快速路和环线工程,完善中心城区快速路网。加快地铁二期建设规划研究,编制完善主报告和专题报告。持续提升龙门高铁站枢纽换乘功能,力争早日开工南广场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城市。落实城市风貌管控导则,塑造以“现代唐风”为主体的城市风貌。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全年开工改造老旧小区8.2万户。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年底前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0%以上,小区专业化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70%以上。实施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标准建设,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30万平方米,“转供改直供”500万平方米。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实施产业平台聚才工程,搭建青年双创载体平台30个以上。实施青年就业创业工程,组织创业培训1.5万人次。实施青年安居保障工程,投放青年公寓1万套以上,建成中心城区青年驿站20个。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抓好“一县一省级开发区”载体,确保产业用地不低于60%。分类推进环都市区、南部生态发展区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力争县域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到70%。

        (五)突出五大抓手,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以“三清两建”为抓手推进乡村治理。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回头看”,全面完成“三清两建”专项行动任务。以乡贤返乡创业为抓手发展乡村产业。畅通乡贤返乡创业联络机制,全市各类返乡创业乡贤达到8万人,领办各类经营主体2万个,带动就业30万人以上。以乡村运营为抓手推进乡村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现乡村运营“达标村”中心城区全覆盖,“示范村”达到300个、“精品村”达到50个。以集镇建设为抓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开展集镇试点创建,年底前首批34个试点集镇基本达标。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六)推动融合发展,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隋唐洛阳城历史中轴线复原展示工程和宫城区、里坊区遗址公园建设,尽快恢复古都历史中轴线气象。加快推进全国区域性石窟寺保护研究基地、黄河文化遗址核心区廊道地标工程等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二里头申遗,积极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加快建设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打造15家精品博物馆,叫响“东方博物馆之都”品牌。塑造特色文旅品牌。打好“盛世隋唐”牌,加快建设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牡丹文化节前建成。打好“黄河文化”牌,加快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文化旅游带,推动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竣工投用。打好“伏牛山水”牌,实施“百村百人百宿”计划,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10个以上,叫响“伏牛山居”民宿品牌。打好“国花牡丹”牌,加快建设国家牡丹产业科技园等项目,建成开放牡丹博物馆。打好“工业遗产”牌,加快建设中国工业博物馆、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活化东方红等工业IP。全年接待游客1.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000亿元。发展壮大文创产业。

        (七)坚持绿色发展,厚植美丽洛阳生态优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确保“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落实“河长制”,5月底前完成小流域“两清一护”治理任务。加强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筑牢南部地区生态屏障。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20万亩、森林抚育15万亩。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争创绿色制造示范单位18家以上。

        (八)聚焦民生所盼,建设更高品质的幸福洛阳。稳定和扩大就业。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全年开展职业培训30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7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以上。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9月底前完成“县管校聘”改革。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8所、农村寄宿制学校41所,6月底前开工建设首批8所现代化高中。支持河南科技大学创建“双一流”、合作共建洛阳乌拉尔大学。支持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洛阳科技职业学院争创职业本科大学。加快建设“健康洛阳”。推进呼吸、中医骨伤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力争中医脑病国家医学中心落地洛阳。推进现代化三甲医院建设,试点建设3—4家城市医疗集团,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完成324所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提升和公有化改造。完善五级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推广农村“集中+居家”四类养老模式,打造集中养老站点100个以上、村级居家助老服务点200个以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