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回“家” 民“声”落地

2023-07-20

  如何加强和改进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推动代表闭会期间的履职走深走实,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代表“履职清单”,做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河南省洛阳市人大常委会的经验是,建设好、完善好、利用好代表“家站”,实现代表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用实际行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家站”全覆盖 画好“同心圆”

  将代表“家站”作为民主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持续提升运行质量水平,让代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实现进得了门、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洛阳市各级人大一直在努力、在实践。

  项目“由民作主”,监督“全程参与”。涧西区周山路街道鸿运小区加装电梯的“招标会议”在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如期进行。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招标是由人大代表、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代表和两家电梯公司共同参与。整个过程依法依规、规范有序,既共同选出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项目建设方,也选出了居民认可、群众满意的优质供应商。

  见微知著。让履职“小阵地”释放发展“大能量”,创新在县区建立代表联络总站,推行“扫码亮身份”工作,形成“三级代表联络站+两级代表工作站”、“线上联络(工作)站+线下联络(工作)站”……全市227个代表联络站正精准发力,让代表工作不断推陈出新、生机盎然。

  跟踪督促完成社区后门加装隔离护栏50米、老旧破损屋顶整治37户,完成人行道加装护栏2000米,从推动治理校门口交通秩序,到督促小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

  走进涧西区周山路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宽敞明亮的大厅内,驻站代表年度接待计划、接待安排等一目了然,人大代表晒出的“履职清单”让人眼前一亮。

  建设好、完善好、利用好代表“家站”,实现“家站”常用、代表常来、实事常办、群众常赞,是全面贯彻“全过程民主”的一个重要举措。孟津区常袋镇马岭村两户村民因种地过界发生纠纷,常袋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及时介入全程参与调解,顺利协调解决了争端,有效避免事态扩大。在嵩县车村镇,代表联络站工作下沉到村里,人大代表同镇村工作组一道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土地流转等同向发力。

  夏日的雨后,凉风习习。7月12日晚上,洛龙区关林街道办事处代表联络站正组织开展一个展览、一次学习、一场交流的“三个一”活动。洛龙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文文介绍,洛龙区在建设了区人大代表联络总站1个,镇(街道)代表联络站14个,社区、行业代表联络点多个的“1+14+N”的大代表联络站立体网络的基础上,还推行了“人大代表晚间接待选民”工作机制,把代表接待选民的时间从白天延伸至晚上,帮助代表实现从“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更加密切了与所在选区选民的联系。

  “现在可方便了,遇有不公平、不合规的,感觉需要政府来推动解决的,一进门就能找代表反映!”正向代表反映小区物业情况的王大妈一连说了几个好。

  人大代表多是兼职的,平时都在各自单位工作,群众要找他们反映问题“不太容易找得到”。每月的20日,是洛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接待日”。从早上到傍晚,在送走最后一拨前来反映果园道路改造提升的果农杨月林等群众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根苗已接待了超过10人次的群众,收集到了6条群众关注度高的意见建议。

  “每次开展活动,平均都要接待群众七八拨人,主要反映的是道路交通、村容村貌环境整治治理等民生问题……”她说,全覆盖的代表“家站”,实现了代表接待群众由“等待型”向“主动型”、由“单人接”向“组团接”、由“无主题”接待向“有主题”接待的“三个转变”,让代表联系群众“零距离”,“耳更聪”“目更明”。

  

架起“连心桥” 擦亮“金名片”

  “代表怎样找到履职抓手,怎样找到群众”“群众怎样找到代表,怎样解决诉求”“各级人大怎样服务代表履职,怎样做好群众工作”,围绕“如何全方位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2023年2月,洛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题研究了代表工作,并向与会人员发出了“考场三问”。

  “一根扁担挑两头,肩上千钧重,脚下不能松”。春寒料峭,乍暖还寒。面对这一发轫灵魂深处的拷问,由洛阳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分头沉到社区、乡镇代表联络站,开展“解剖”代表“家站”、问计四级代表的实地调研。

  ——代表和群众对“家站”有了归属感,“家站”也就有了生命。建好代表“家站”,解决的是“群众能否找到代表”的问题,要让代表“家站”成为服务群众、反映民情的“议事厅”“连心桥”“直通车”。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会议期间能否为民代言,为民代言得好不好,取决于闭会期间联系群众的“基本功”是否扎实。

  ——“打铁必须自身硬”。只有常态化用好代表“家站”,“接得住”“回应好”群众诉求,才能让代表“家站”具有持久生命力。

  ——“有场所、有牌子、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有台账、有档案”……要让融入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的代表“家站”,成为了洛阳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集思广益,各抒己见。随着一条条真知灼见的建议被收集上来,一个着眼于“全方位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的工作思路应运而生。

  2023年6月,洛阳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洛阳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履职管理监督办法》《洛阳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办法》《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二十六条举措》并正式行文下发。

  小小联络站,释放大能量。走进新安县铁门镇人大代表联络站,“2023年家站活动计划”赫然在目。镇人大主席团制定了年度学习、调研、座谈等28项任务,除了每月15日集中见选民、听民意、解民忧,还结合政府重点工作组织代表调研、汇集民情民意、评议部门工作。接待选民25386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983条,为群众办实事968件,调解基层矛盾纠纷523起……这是洛宁县人大常委会自2022年3月推行“主任接待日”以来的代表“履职清单”。

  西工区充分利用“拉家常”机制,邀请代表定期参加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听取居民诉求,推动建立的“便民服务中心”,有效破解社区服务难题;涧西区委将代表“家站”建设列入全面深化改革议题,先后投入190.5万元,建成人大代表联络站13个,持续提升代表“家站”运行质量水平。

  留足民意空间,搭好民主平台。代表“家站”更是群众“家站”,通过积极发挥好人大代表职责,建立健全代表“家站”工作支撑体系,提高调研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能力。洛阳市人大常委会相关领导说,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一扎根基层的“小站点”,正成为撬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民生“大支点”。

  

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

  青砖黛瓦、创意手绘……走进洛阳市嵩县黄庄乡三合村,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不仅有乡村民宿,还有乡村美术馆、乡村书店,古朴与时尚交织的气息扑面而来。

  人居环境,直接关系老百姓幸福指数。抓什么、怎么抓,体现的是履职能力。“写生也是一份‘美丽经济’,且投资成本低,有落脚的地方就会有人来。”洛阳市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冯亚珂介绍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依托村内原生态、纯天然的山水资源,带领群众一道先后新建了25家农家宾馆和民宿,吸引70余家画室签约合作。

  山还是原来的山,水还是原来的水,但生活在山水间的人,过上了更美好的生活。昔日“贫困村”变身为集写生、摄影、研学、培训于一体的“手绘小镇”,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和美术爱好者慕名前来游玩、写生,村集体年收入约400万元。

  “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代表履职就跟进到哪里,代表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提出建议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方式,是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和‘代言人’的职责所在,也是新时代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

  诗画村庄,和美城乡。“村里能有今天这幅景象,关键是各级人大代表以群众视角,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做起,把一件件民生小事作为一个个着力点,为广大农民带来获得感、幸福感。”说起三合村的巨变,嵩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玉杰不无自豪。

  新安县仓头镇王村,依山傍水,紧邻景区。绵绵细雨中,村民陈秋芬正在自家的农家乐忙着招呼游客用餐。环境优美的农家小院,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王村此前还不是这样,由于缺少规划,私搭乱建,杂乱无章,人居环境不好,村民心气也不顺。

  从哪里入手?从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公司+合作社+农户”,仓头镇人大主席团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整治村容村貌,与周边景区抱团发展,盘活村里闲置资源的村美民富”的发展建议,并被列为镇政府2022年度民生实事之一。

  先做减法,拓宽主干道,改厕、治污、回收垃圾,形象为之一变;再做加法,依托鹰嘴山景区,打造高山牡丹园、露营、滑翔伞基地、民宿等业态,发展“乡愁富民产业”。同时,紧紧围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全村共种植樱桃、桃子、西梅、红蜜薯种植等特色农产品1000余亩,年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

  聚焦洛阳乡村振兴与代表依法履职有效结合,各级人大代表创造性地探索了“联络站+产业发展”等模式,给乡村振兴“蓄势赋能”,在城乡奏响了一曲“代表动、乡村美、群众笑”的乡村振兴交响曲。“村里能有今天这幅景象,全靠代表们的‘金点子’!”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陈朝北激动地说。

  

“在洛阳,像三合村、王村这样的美丽乡村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洛阳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一个村折射的是千万个村,从“要我建设美丽乡村”到“我要建设美丽乡村”,彰显的是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李现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