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洛阳三彩”故事 守护民族艺术瑰宝

2024-07-19

  “洛阳三彩”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发展到今天,我们该如何继承,又是如何创新呢?

  7月12日上午,围绕如何讲好“洛阳三彩”故事,守护洛阳城市之魂,让民族艺术瑰宝代代传承,参加洛阳市十六届人大代表履职学习班的70多名人大代表来到孟津区朝阳镇南石山村,集思广益,汇集民智。

  青砖小巷,古风古韵。一排排漂亮农家小院的屋脊上、门楼上,到处都是仿古的三彩、秦俑,昂首怒目的狮子、扬蹄奔驰的骏马……造型各异、千姿百态,仿佛进入了一座露天的“洛阳三彩”陈列馆。

  “这里摆放的三彩,是村里数十家三彩企业自愿捐出总计7000余件三彩艺术品。”孟津区人大代表、中华老字号高家三彩传承人高艳峰说,最高的三彩马1.9米,最小的三彩摆件仅10厘米。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发展到今天,“洛阳三彩”不仅使人们穿越了历史看到了釉色艳丽、古色古香的唐代韵味,更陶醉在其浓浓的三彩风韵中。

  在洛阳,洛阳三彩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地域符号,既是洛阳这座城市成长如影随形的基因,更是洛阳的城市之魂。作为“洛阳三彩”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经孟津区朝阳镇南石山村艺人多年的探索,这一失传了千余年的民族艺术瑰宝得以传承和复制。目前,该村子拥有唐三彩生产企业80多家,产品含马、驼、俑、花瓶、壁画等1500多种,是国内人才最集中、工艺最优秀的唐三彩生产基地,由此也被称为“中国唐三彩文化第一村。”

  “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富有地方特色、品位不凡的特色旅游艺术品不可缺位,显而易见,‘洛阳三彩’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市人大代表、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付会斌的一句话,道出了代表们的心声。他认为,在大力研发新的文化旅游商品的同时,不妨从地方立法的角度,支持和鼓励相关企业、工匠深入挖掘、整合、创新“洛阳三彩”工艺,做强做优“洛阳三彩”产业,让其走出地摊货的尴尬境地。

  “讲好三彩故事,传递三彩声音,努力用作品记录三彩人生,表现三彩世界。”

  “打造在全国、全世界都响当当的、具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这就需要优化产业发展的格局,用‘传承’和‘创新’两条腿走路,尤其是走精品化道路。”

  “要重视突出‘人才培养’,唯有吸引更多人投入到‘三彩’事业中,‘洛阳三彩’才能走出洛阳、走向全国、拥抱世界。”

  “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地方立法的积极性,使制定的法规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意愿、凝聚社会共识。”

  ……

  民意传递,观点碰撞,皆是心声。从扶持政策落实到产业发展现状;从文创艺术品研发到主题文旅业态发展情况,大家在交流中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为‘洛阳三彩’立法,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当前我们正在加快推进‘洛阳三彩’的立法立项工作。”市人大常委会相关领导表示: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凝聚共识,以“有解”思维,加快推进“洛阳三彩”立法进程。要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真正使拟制定的条例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这是责任和担当。

  娴雅的仕女、健硕的骏马……车子驶离了朝阳镇,但“三彩”话题仍在继续。相信,在良法善治之下,“洛阳三彩”将会像洛阳牡丹一样植遍大街小巷,到那时的洛阳城内必将是“满城尽饰三彩艺”!(李现森 季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