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席”何以传承“千年红”
“如果说洛阳的文化让人心醉,那么新水席则让人舌尖上的味蕾享受了又一场盛宴。”走出洛阳市洛龙区隋唐里坊,来自广东东莞的游客刘先生仍意犹未尽。
洛阳水席,始于唐代,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其中招牌菜洛阳“燕菜”,因汤面上浮着一朵洁白如玉、色泽夺目的牡丹花,又称洛阳“牡丹燕菜”。
菜以花名,花以菜传。“菜香花鲜,汤鲜味美,酸辣香郁、爽滑适口”,“洛阳水席”千年走来,虽尽现古都神韵,但也透露出一些“老态龙钟”。
尤其是随着人们消费加快升级,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不断增长,在传统美食推陈出新的赛道上,洛阳水席能否仍代表洛阳美食“出战”?又如何让更多“洛阳味道”在创出新花样的同时,特色长存、代代相传?
……
“民以食为天。要把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作为传承创新‘洛阳菜’的初心,让‘洛阳味道’走向全国、香飘万里。”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言之切切。
从走出去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做法,到沉下去调研原生态食材保护,再到分批次分层面召开座谈会讨论……一连数月,市人大常委会10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市直相关委局、市餐饮企业、市餐饮协会负责人围绕“洛阳菜”的传承与发展进行论证探讨。
“‘老字号’传承‘千年红’,不能一味的坚守正宗。否则,距离顾客将会越来越远。”
“在‘新’上下功夫,‘融’中做文章,以‘文化+特色+味道’,将‘国潮’元素融进菜品、传统文化融入饮食体验,给消费者带来更多舌尖上的新体验。”
“当传统遇上潮流,这里面大有乾坤。缺了‘传统’,产业根基不稳;失去本土特色,竞争优势不足;没有创新,发展难以持续。”
……
随着研讨越深入,思路就越清晰。2023年12月,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洛阳特色餐饮传承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紧接着,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促进洛阳特色餐饮发展的决定》,为洛阳特色餐饮产业有序发展提供指引。
“新水席之所以能够‘出圈’,与人大立法、监督密不可分!”省人大代表、某餐饮企业负责人汪铄沁说,“用一顿饭让消费者穿越古今”,是“洛阳味道”立法的题中之义,既鼓励在保留非遗技艺和老字号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改良,又提倡餐饮企业借鉴和融合其他菜系的长处。
洛阳特色餐饮传承与高质量发展工作进展和成效如何?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如何结合“国潮”餐饮持续推动洛阳特色餐饮品牌出圈?
“传承洛阳餐饮文化,创新餐饮消费场景,着力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全方位提升和创新‘洛阳菜’菜品。”汪铄沁表示,在“新”上下功夫,将“国潮”融进菜品味道、传统文化融入饮食体验,用新烹饪方式进行颠覆式创新,让“洛阳味道”融入更多的多元化、年轻化元素。
聚焦监督“小切口”,聚力民生“大文章”。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多次对洛阳特色餐饮传承与高质量发展工作开展集中视察,并连续举办了2次人大代表与国家机关负责人“面对面”活动。
“不断挖掘传统技艺和品牌内涵,既有效提高了老字号品牌的含金量和辐射力,展示城市形象的亮丽名片,也让老字号历久弥新,光彩熠熠,为古都注入了更多的烟火气。”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一个城市若想靠美食出圈,既要有特色更要有‘味道’。”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抓文旅融合的新契机,以提升洛阳特色餐饮品牌影响力为目标,积极推进洛阳特色餐饮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和产业化,并通过打造“一桌菜”,全面推动洛阳特色餐饮成为“新文旅”亮丽名片。
……
花艳、菜香,汤清如水,味道醇美,小口细品,酣畅淋漓,极其开胃!如今,新水席正以其独特的烹饪技艺和丰富的菜品组合,让游客回味无穷。
“酸不见醋,辣不见椒,香不见油”,新水席不仅将过去单一的水席打造为宫廷水席、武皇水席、盛唐国宴等,还对品种和结构进行提升改造,将其分为高、中、低三档,适合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
百闻不如一见。在隋唐里坊的一家新水席餐馆看到,那些普通的南瓜、萝卜和白菜等,经过厨师们的妙手烹制后,很快便成了一道声、色、形、动、神兼备的菜品。
“新水席最大特点,就是保留传统的‘素菜荤做’烹饪技艺同时,在‘色香味’上推陈出新。”不仅如此,每款菜品都还配备了一个书签式的“说明书”,在“牡丹仙子”娓娓道来中,一边品尝一边聆听每道菜的历史渊源,同时还能欣赏大唐宫廷表演。
“老字号要有‘质’,还得够‘潮’,新水席的创新尝试,满足了不同消费群的口味,正赢得着消费者的青睐。”该餐馆相关负责人说。(李现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