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领航“洛阳味道”新食尚 助推古都餐饮业提质增香

2024-12-24

  细如发丝的文思豆腐、赤酱重糖的无锡排骨、酸甜酥软的松鼠桂鱼,提到美食,总是绕不开江南味道。

  近日,洛阳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带队到江苏扬州、无锡、苏州等地调研特色餐饮与文旅融合发展工作,探寻江南水乡美食文旅“长红”密码。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跨越百年的早茶文化,是扬州人记忆里的烟火气。扬州不仅小吃出名,还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的发源地。淮扬菜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选料严谨、制作精细、追求本味,风格特点十分鲜明。蟹粉狮子头等淮扬名菜更是登上了“国宴”餐桌。

  近年来,扬州市不遗余力推动淮扬菜的传承和发展。举办扬州市淮扬菜大赛、狮子头邀请赛等活动;成立淮扬菜大师工作室;评选淮扬菜大师名师、淮扬美食工匠;发布淮扬菜团体标准……

  扬州与洛阳的思路不谋而合。去年以来,洛阳人大在推动洛阳特色餐饮发展上频频发力,出台《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洛阳特色餐饮发展的决定》,推动印发《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洛阳特色餐饮传承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举行洛阳特色餐饮传承与高质量发展人大代表与国家机关负责人“面对面”活动。

  洛阳市餐饮协会会长、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牛恒林曾多次来过扬州,他感触良多,“如今扬州烹饪教育体系日益完备,厨师队伍中不乏本科、研究生人才。”在他看来,传承和发展“洛阳味道”,人才培养同样是关键,必须加强教学培训和校企联动,培育一批高素质洛阳菜烹饪人才。

  “扬州在推广淮扬菜上十分注重整体打造、科学布局,这也为发展洛阳特色餐饮提供了借鉴。”市商务局负责同志表示。

  自扬州沿大运河一路南下,便到了无锡。

  无锡小笼、银鱼“三吃”、肉酿面筋、梁溪脆鳝……依托紧邻太湖的自然禀赋和对食材的精工细作,无锡美食在江南菜系中成功占有一席之位。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无锡的美食文化与太湖紧密相连,“太湖三白”银鱼、白虾、白鱼是无锡人餐桌上的常客。

  无独有偶,银鱼同样是洛阳嵩县陆浑水库“三宝”之一。近年来,嵩县在不断探索中打造了“陆浑全鱼宴”“剁椒蒸鱼头”等特色菜品,得到了食客的广泛好评。

  “‘嵩县味道’是‘洛阳味道’传承与发展的一环,未来将全力推动守正、融合、创新,为‘洛阳味道’‘嵩县味道’品牌打造贡献人大力量。”嵩县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经过这次学习,我对提升菜品又有了新想法,回去之后打算从选料、制作、摆盘等方面下功夫,把‘全鱼宴’做精做细做出特色。”陆浑旅游度假村餐厅经理贾未乐说。

  近年来,无锡还在与时俱进改良口味上不断努力。

  “一提到无锡菜,人们就会想到高油高糖,我们现在尝试老菜新做,也是主打健康美食。”无锡一家餐饮企业负责人说。

  创新改良的理念和推陈出新的做法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这家的无锡小笼在传统配方上减糖减脂,口感更贴合现在健康饮食的路子。”在美食评分软件上,一位食客为无锡某“新派网红”餐饮店打出了4.5的高分。

  “现在广大消费者对健康饮食有着强烈的需求,合理搭配、均衡营养也成了我们创新菜品时的重要考量因素。”参与此次调研的省人大代表、某餐饮企业负责人岳本新表示。

  新老味道兼容并蓄,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这既是洛阳发展美食的思路,也恰是无锡文旅提质提升的有效路径。

  无锡清名桥畔的运河两岸,仍保留江南水乡的原生态风貌,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江南水乡画卷之中,让人流连忘返。

  “古街区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时进行‘微改造’‘微提升’,就能实现‘新人眼中有旧,旧人眼中有新’的效果,这对我们后续改造提升西工小街街区风貌很有启发。”西工小街运营经理李东辉说。

  “无论是干净整洁的街道还是热情周到的服务人员,这里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下一步我们将从细微处着手,提升服务质量,让每位来到洛邑古城的游客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洛邑古城董事长、总经理李薇说。

  无锡惠山古镇工作人员徐蓉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江南女孩,也是一名汉服文化爱好者,前不久她和朋友身着汉服登上老君山,一睹金顶风光。谈及洛阳美食,她赞不绝口,“我非常喜欢北方的面食,口感和味道都和南方的不同,老君山顶的‘鸡汤泡面’堪称一绝,下个假期我还想再去一趟洛阳。”

  从淄博烧烤到天水麻辣烫,地方特色美食带“火”地方文旅的例子频频出现。

  “总要为了这碗汤,来一趟洛阳。”近年来,“寻味”洛阳的游客数量连年上涨,如何才能既留住游客的胃,更留住游客的心,成为摆在洛阳文旅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

  无锡的答案是,用3至5年时间打造“美食之都、消费天堂”。

  与之相对,苏州发布《苏州饮食文化振兴计划》,明确提出开展美食赋能行动,打造“苏味”特色饮食文化品牌。

  如果说淮扬菜的发展史是技艺代代传承的历史,那么苏州菜的发展史则是美食与文化共融共促的历史。

  “苏州的菜肴是有特色的,它的特色在于能把吴中的山川毓秀、人文精华融合在内。”

  苏州人以食物传递文化、传承文明。在餐饮服务中加入“说菜”“厨艺展示”“厨客互动”等环节,让食客在品尝美食盛宴的同时,还能享受文化大餐。

  为支持推广苏州饮食文化进一步发展,苏州提出了“五个一”的发展举措,即一个文件、一个活动、一系列书刊、一座博物馆、一部宣传片。

  “苏州‘五个一’经验十分值得学习借鉴,在推动洛阳特色餐饮传承与发展上,我们也要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多维联动。”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负责同志说。

  谈及此次调研感悟,省人大代表、栾川县庙子镇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朱淘利表示:“这次外出学习,真是长了见识。真切感受到无论发展餐饮还是文旅,都必须观念新、思路活、方法多。我们庄子村一直在打造乡村特色民宿,回去后我打算挖掘打造庄子特色美食,争取让游客来这里既能欣赏美景还能品尝美味。”

  乘高铁返洛后,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立刻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洛阳味道”图册及下一步工作。

  “要尽快把调研学习到的经验做法转化为振兴洛阳特色餐饮的具体行动。”

  “编入画册的菜品必须以能代表洛阳、吸引游客为标准。”

  “在菜品命名上,一定要彰显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各县区要错位发展,形成‘一地一味一特色’的‘洛阳味道’地域发展格局。”

  四天的调研之行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维,大家纷纷发表意见建议。

  既传承,又创新,有“烟火气”,更有“文化味”,还能激发文旅“新动能”,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洛阳味道”能在新时代续写新篇章。(王思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