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代表工作站建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幸福驿站”
“问了好几个地方,都说办不了,我不知道该找谁了……”日前,家住洛龙区的市民常女士一脸焦急地走进了洛阳市市民之家二楼的“人大代表工作站”,期盼能在这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让群众在遇到问题时能第一时间能想到人大代表,2023年4月,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提出在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中心、邻里中心(乡里中心)等群众聚合地设立代表工作站(点、岗),全面畅通民情民意反映渠道。
“将代表工作站设在群众身边,方便代表们察民情、集民智、解民忧、暖民心。”市民之家负责人表示,在老百姓心中,人大代表工作站就是家门口的“幸福驿站”。
“到市民之家办事的群众非常多,把‘代表工作站’建到这儿,进站代表通过‘有事请扫码’反映问题、坐班接待、主动走访、陪群众办事、帮群众解决问题等方式,进一步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的相关负责同志说。
“真的很方便,遇到了难事可以直接找人大代表说一说。”走出市民之家代表工作站,常女士感慨地说,她原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工作站反映了独生子女生活补贴不能按时支付的问题。
让她没想到的是,当值的市人大代表立即与政务中心的“办不成事”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协调处理。让她反映的问题很快便得到了圆满解决。“我为此事跑了好几个地方,结果在代表工作站立马得到解决,真有一种到家的感觉!”常女士感叹。
“代表工作站设立在服务中心,来办理业务的群众有问题第一时间就能向代表反映,还可以扫二维码,通过线上反映问题,特别方便。”进入新安县政务服务中心大门,代表工作站让人眼前一亮,站内巨大的灯箱上将全县11个乡镇(街道)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58个片区示范点和311个人大代表接待岗的位置都标注了出来。
新安县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工作站每周二设定为代表接待日,安排两名人大代表进站接待群众。平时则与政务中心的“办不成事服务窗口”合二为一,设有联络专员,负责记录来访群众的情况,包括事项名称、涉及部门、办理人联系方式、事项情况描述等信息。除此之外,群众还可以通过“有事请扫码”这个服务品牌,向代表反映问题或提出意见建议,线上线下互动,实现代表联系群众的全天候、群众反映问题的零距离。
“代表工作站通过监督政务服务窗口的办事效率、服务态度、便利程度等工作,有效促进了政务服务效能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在市政务中心代表工作站,进站的市人大代表胡伟表示,将代表工作站设立在政务中心,正是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衷。
他表示,工作站的设立也为代表们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里,代表们可以近距离掌握政府部门服务群众的工作状态,广泛收集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的意见建议。
一杯热茶、一句问候。工作站内的暖心服务,让前来反映问题的群众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村级乡里中心也有了代表工作站,咱群众办事还真方便。”洛宁县鳔池村村民尚某晶激动地说,今年9月,她通过乡里中心张贴的人大代表服务二维码,线上反映了“农村托幼服务难”的事儿。
让她没想到的是,当天就收到了回复。“不到一个月时间,乡里中心和代表工作站就联系了当地一家教育机构,就近就便办起了一个能够实现‘学生课后2小时托管和节假日托管’的服务机构。”
代表工作站“收集—整理—转办—跟踪—反馈—评价”闭环运行机制,确保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让工作站真正成为了为民解忧、为企纾困的前沿阵地。市人大代表张建学表示:“群众需要什么,工作站就服务什么。”
代表工作站进驻政务中心、乡里中心,是代表联络站的升级版、服务版,更是民心工程,将人大监督延伸到了基层最末梢、重点工作最前沿。在随机采访前来办事的群众时,我们发现“代表工作站”的知晓度非常高。“我之前在新闻里看到过这个窗口,以后要是遇到什么难事儿,我就知道该找谁了。”一位群众说道。
在市县乡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代表服务窗口,推行“有事请扫码”“有事码上办”,实现代表线上接待“全天候”,群众反映问题“零距离”。据统计,今年以来,五级人大代表进站开展活动1.53万人次,“线上线下”收集群众意见7465条,办结6154条。(李现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