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人大工作巡礼丨老城:履职为民担使命 凝心聚力促发展
2024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也是市十六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第二年。过去一年,全市各县区人大常委会树牢“有解”思维,坚持联动“一盘棋”,创新开展监督、代表作用发挥、新闻宣传等工作,硕果累累、亮点纷呈。为迎接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与全市各县区联动,推出“2024洛阳人大工作巡礼丨县区人大‘成绩单’”,展现2024年全市各县区人大履职成效和创新亮点工作,讲好新时代洛阳人大故事,为推动现代化洛阳建设贡献人大力量!
2024年,老城区人大常委会全年共组织召开区人大常委会议9次、主任会议及党组扩大会20次;听取和审议区“一府一委两院”相关工作报告41项;开展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28次;任免区“一府一委两院”工作人员57人次;代表提出正式意见建议90件,答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办结率98.9%。
聚焦中心工作,履行人大职能。锚定“人民文旅”工作部署开展监督。深入洛邑古城一期续建、“一横三纵”提升改造、府文庙片区、道遵街片区、城隍庙片区、承福门大街提升等项目一线跟踪调研,督促推进。一年来,开展文旅相关视察9次,审议报告10项,提出意见建议53条,推动与厦门、青岛、长沙、南京、珠海、邯郸等地旅游协会、高校院所、相关企业等10家单位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围绕“三项重点工作”开展监督。对申耐电力设备、新春都生物制药、信成精密机械等7家科技创新型公司实地调研。开展《洛阳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和“飞线”治理、古城片区新(改)建公厕、停车场建设等工作进行监督。以国花牡丹、全蝎产业、乡村文旅3个集中连片区为监督抓手,邀请专家学者指导,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提升人大联动监督质效,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区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切,持续提升联动监督工作质效,生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具体做法上突出“细、紧、实”三方面,创新联合确定监督内容、联合推进监督进度、联合多种监督方式、联合开展代表活动、联合监督互动平台“五个联合”监督方式。在横向联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群众监督、新闻监督等横向协同工作,打好联动监督“组合拳”。在发挥代表作用上拓展代表参与平台、代表履职活动、基层民主实践“三个角度”。全年开展文旅发展、民生实事、财政经济、法治建设等领域联动监督项目15个,开展座谈会、监督推进会等28次,通过创新联动监督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了人大监督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和专业化水平,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医疗养老等联动监督,为百姓生活“幸福加码”。对全民健康管理“治未病”工作进行视察。督促相关单位加快与驻洛高校医疗板块建立合作,重点扶持治未病相关科室,定期到养老机构、幼儿园、学校进行巡诊,提高群众健康生活质量。对《河南省养老服务条例》开展执法检查。深入实地了解李家凹社区卫生服务站、大嘉健康养老中心、中隧康乐养老院运行情况,对医疗设施、服务质量、康养环境、资金保障等方面重点把关。专题报告《织密养老联动监督网,筑牢夕阳红保障之基》被省人大推广。
致力打造“人大代表联络站+”模式,搭建当地群众致富路连心桥。“联络站+集体经济合作社”,对当地农村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禀赋、市场行情等方面进行全面调研,将智慧农工、牡丹产业、葡萄种植等方面进行产业链整合,使农民实实在在获得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收益,助力培训2万余名农民,带动3000余人创业就业。“联络站+议事调解服务站”,与“和事老城”结合,围绕基层社会治理、邻里纠纷、移风易俗等开展工作,推动了从“靠社区管”到“自治共管”的转变。“联络站+为民服务工作站”,组织全区30余名有技术技能的代表成立“致富学堂”将送技能、送技术、送培训落到社区,扩宽就业渠道,组织了15场技术培训、交流座谈和实地指导等活动,涉及牡丹培育、汉服妆造、民宿经营、农机操作等方面,实实在在助力产业发展、群众增收获益,经验做法被省人大《代表工作》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