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通道】15位代表回应民生关切 ①
2月9日,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前,市两会“代表委员通道”再次开启。15名人大代表陆续走上通道围绕着城市提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热点话题,面对面回答记者提问,回应民生关切!
市人大代表张正涛
近年,洛阳市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把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围绕科技创新,市人大代表、中科慧远视觉技术(洛阳)有限公司董事长、中科(洛阳)机器人与装备研究院副院长张正涛畅谈见解。
“科技创新不仅对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也将促进城市整体发展与优化升级,推动各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张正涛介绍,中科慧远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自主研发“慧视”光学成像系统,推出高精度工业外观检测设备,并联合洛阳数十家人工智能企业成立洛阳市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联合攻关,带动了产业链整体发展,“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市人大代表唐群辉
“近年来,洛阳市积极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在城市管理、口袋公园建设及园林绿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更好满足青年需求,提升城市宜居性。”市人大代表、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教师唐群辉说。
在公园运营服务方面,洛阳市积极响应“青年优先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绿地管理运营模式,推进市场化合作。在口袋公园建设方面,涌现出老城区的春都里社区体育公园等典范项目。在公园管理提升方面,洛龙区对洛浦公园南堤进行全面提质改造,提升公园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
未来,唐群辉期待洛阳继续探索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新模式,不断寻求运营管理上的创新,推动实现青年发展与城市发展的有机融合,让洛阳逐步成为一个更加适合年轻人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友好城市,真正做到让城市更好地吸引青年、集聚青年、成就青年。
市人大代表陈军委
聚焦居家养老和医养结合话题,市人大代表、新安县铁门镇刘扬村党支部书记陈军委结合刘杨村“助老小灶”建设运营成效,畅谈经验做法。
刘杨村“助老小灶”2019年成立,紧密结合村内孤寡老人、高龄老人生活现状,以“互联网+养老服务”为探索,引入智慧化养老服务,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康养大数据服务平台,在老人家安装智能监测设备,遇到突发情况实现第一时间预警,立即入户救助,让老人享受温暖、安全的晚年生活,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农村百姓现实需求,聚焦‘一老一小’等弱势群体,结合网格管理服务‘四单制’,建立更加多元、全面、实际的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对乡村资源、服务、治理、建设、环保等方面的全面信息化管理,为群众提供更加多样、优质的数字化管理服务。”陈军委说。
市人大代表高阳
宁德时代洛阳基地项目投产以来给伊滨区带来了哪些新变化?市人大代表、河南省中成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招采科科长高阳对此十分关注。
高阳介绍,宁德时代洛阳基地投产推动伊滨区经济增长势头更加强劲,截至2024年底,该项目已实现产值31亿元,预计2025年项目产值可达200亿元以上。人才集聚效果初步显现,随着一期项目投产、二期项目开工,宁德时代洛阳基地周边道路一片繁忙景象,“人气”“烟火气”正在加速凝聚。配套服务逐步完善,武屯街临时商业街火爆一时,新能源产业园工业邻里中心投入运营,时代广场项目加快建设全区宾馆行业也迎来了“开门潮”。产业水平全面提升,供应链、产业链企业纷至沓来,新能源产业集群正在快速呈现,促使伊滨科技城建设定位更准、思路更清,底气更足、信心更满。
小艾草成为乡村致富“金钥匙”
市人大代表王惠
汝阳县如何发展艾草产业,实现艾草赋能乡村振兴?市人大代表、河南三才艾业有限公司员工王惠畅谈感悟。
汝阳县充分发挥优势,积极扩大艾草种植规模,如今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为艾草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河南三才艾业有限公司把企业发展与当地经济紧密关联,引导当地百姓采摘野生龙草艾,企业高价收购,指导帮助农民种植艾草,带动百姓创收增收。
“我们将紧抓时代机遇,立足汝阳艾草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种植、生产及全国千余家艾灸康养馆加盟店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康养,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同时持续弘扬艾草和中医药文化,立足汝阳,辐射河南,着眼全国,大力发展集培训、康养、研学、旅游、度假综合为一体的中原龙乡艾草产业园。”王惠说。
市人大代表张巧丽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要发展,项目是关键。作为一名在化工企业工作了20多年的从业者,洛阳市人大代表、民建洛阳市委孟津总支主委张巧丽深有感触。
张巧丽说,近年,洛阳市坚持以发展风口产业为主线,积极支持各县区通过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了显著的成效。化工产业作为孟津区乃至洛阳市的支柱产业,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化工产业链条长,涉及上下游多个领域,为县域内相关产业的集聚和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024年,百万吨乙烯项目基础设计获批,2025年即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张巧丽建议,围绕乙烯产业链,按照乙烯项目与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同步规划建设的原则,用最优的条件、最好的服务和最全的措施,持续推进乙烯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精准招商工作,聚链成群,筑牢区域高质量发展产业根基。同时,全力打造高端石化和新材料产业集群,从而推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