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通道+专访】聆听代表两会声音 感受为民履职担当
2月9日,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前,“代表通道”开启。15名人大代表陆续走上通道围绕着城市提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热点话题,面对面回答记者提问,回应民生关切!今天让我们聚焦付会斌代表。 与此同时,本次人代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也接受了媒体专访。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代表们,从各自的专业视角出发,为我市发展出谋划策、积极建言,共同汇聚成推进现代化建设重振洛阳辉煌的强大力量。让我们共同关注,感受代表们为城市发展和民生福祉不懈努力的履职担当。 抓好老旧小区“微改造” 让群众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市人大代表付会斌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群众家门口的‘关键小事’,也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民生大事’。”市人大代表、洛阳市志愿者联合会负责人付会斌说。 付会斌对洛阳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非常关注,他说,近年来,洛阳创新改造模式,采用组团连片、引入社会资本、强化物业管理等多种方式,推动了一个个老旧小区实现旧貌换新颜,真正实现了“改”出新面貌,“造”出幸福感。 针对如何持续抓好老旧小区“微改造”,付会斌建议,在雨污分流、道路提升、违建拆除、增设停车位等改造提升上持续发力,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作为市人大代表,自己也将履行代表职能,强化调研走访,及时提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代表桥梁纽带的作用,持续助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群众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激发科技创新潜能 锻造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市人大代表马红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提升创新体系,加快产业提质转型。”洛阳市人大代表、河南通达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红菊说,实践证明,只有企业把创新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促成创新成果与市场应用真正有效结合,才能真正激发科技创新潜能,实现创新驱动下的持续高质量发展。 结合通达电缆的发展路径,马红菊介绍,企业凭借较强的创新能力,实现了生产智能化、客户优质化、人才梯队化、产品丰富化,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行业领先,连续多年实现经营增长新跨越,助力擦亮“洛阳智造”这张金字招牌。 马红菊认为,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潜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还要以构建新型科技创新体系为手段,为创新技术研发提供保障。要多措并举鼓励市场主体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充分发挥优势企业、产业链重大牵引作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加速形成辐射效应,在产业集群聚链成势中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 打造全能型网格员队伍 提升网格化管理智能化水平 市人大代表魏潇潇 “近年来,洛阳的网格化管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网格员在基层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洛阳市人大代表、老城区建安门街道党工委书记魏潇潇说,但网格员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人员流动性大、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等。 如何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魏潇潇建议,明确职责定位,打造全能型网格员队伍,将网格员职责细化为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矛盾调解、民生服务、政策宣传等方面,明确工作标准和流程,确保网格员履职有据可依。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网格员薪酬待遇增长机制,优秀网格员可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鼓励其参与社区“两委”选举,拓宽网格员职业发展空间。同时,建设智慧网格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网格化管理智能化水平。 发挥职业教育优势 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代表刘丽彬 “当前,洛阳正着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育、科技创新等方面作用,更好服务县域产业发展。”洛阳市人大代表、洛阳科技职业学院校长刘丽彬表示。 刘丽彬建议,设立县域产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让职业院校成为县域特色产业的“人才孵化器”。设立县域科技专项基金,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建“揭榜挂帅”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此外,优化县域人才安居、创业扶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向县域流动,推动更多高成长性企业落户,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逐步推行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采购“两票制” 市人大代表刘松 “当前,医用耗材经营企业的设立及存续方面存在门槛低、存续时间不稳定等问题,难以实现配送全程可追溯。”洛阳市人大代表、国药控股洛阳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松建议,从带量采购产品入手,在洛阳全市范围内逐步推行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采购“两票制”。 刘松说,医用耗材采购“两票制”,即生产企业到经营企业开具一次发票,经营企业到医院开具一次发票。国家相关部门曾联合发文,要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高值医用耗材购销“两票制”。 刘松建议,鼓励流通企业主动与生产企业、医疗机构沟通,通过“两票制”缩短供应链条,规范流通秩序,降低耗材价格。同步推进医用耗材配送企业遴选、耗材经营企业设立及规范经营等市场规范机制,完善医用耗材使用全流程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医疗安全,促进医用耗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多举措推进体育活动 让课间变得活力满满 市人大代表王向春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要加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前不久省教育厅明确,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展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市人大代表、洛阳市瀍河实验学校校长王向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要多措并举积极推进课间体育活动,让静悄悄的校园课间时间变得活力满满。 王向春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推进:一是加强安全教育,从专题教育、课间巡视、设施安全检查等方面,为学生活动提供安全环境。二是注重活动引导,从学校管理、丰富活动形式、体育教师专业指导等方面,将课间活动纳入到学校的课程建设。三是善于营造氛围,通过班级文化、小型比赛、音乐参与等方式,营造积极的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四是家校社协作,家长支持,建立容错机制,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王向春建议,推动课间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要坚持“健康第一”,鼓励“一校一策”,敢于实验,才能让学生身上有汗,眼里有光,真正推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来源:掌上洛阳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