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大之力为春耕护航 奏唱乡村振兴“春之声”
春回大地,河洛沃野生机盎然。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全市各级人大常委会立足职能定位,紧扣农时、精准发力,组织动员各级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地头,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春忙图”。
代表一线履职,送技术解难题
“今年的小麦播种情况总体不错,但还是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偃师区高龙镇连片麦田里,偃师区人大代表王磊一边查看小麦的长势,一边向农户们叮嘱道。
农技专家出身的他,深知小麦种植技术对最终产量的影响,因此,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农户们传授种植经验和技术要点。
春耕期间,洛阳市各级涉农代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投身春耕一线,送技术、送政策、送服务,全方位助力春耕保生产。在偃师优质小麦示范基地,代表利用专业知识举办技术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向广大农户普及种植知识和新技术;在汝阳红薯育苗基地,代表们组织专家开设“田间课堂”,为农户传授脱毒种苗栽培技术……
聚焦片区发展,谋实策护春耕
在汝阳县刘店镇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内,一场以“乡村振兴集中连片发展如何破题”为主题的民情恳谈会气氛热烈。村民代表、村干部和驻站人大代表围绕土地流转、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共建等问题展开讨论,最后确定枣园村等六个行政村为第一批集中连片发展示范片区。
为确保乡村振兴连片发展规划落实落细,汝阳县相关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成立专项监督小组,对集中连片发展示范区的人居环境整治、产业项目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开展常态化跟踪问效。
春耕伊始,市十六届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组织召开全体会议,围绕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聚焦常委会工作重点,对2025年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抓手,扎实开展视察调研、专项监督等各项工作,推动市委各项部署落地见效,从根本上持续改善乡村面貌。
激活绿色动能,促转型提质效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城市,洛阳春耕生产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洛宁县涧口乡的麦田里,人大代表们大力推广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鼓励农户采用生物农药、天敌防治等环保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确保小麦实现绿色安全生产。
在人大代表的建议和推动下,洛宁县引入有机肥生产企业,将周边养殖场的粪污加工成生物肥料,直供种植基地,这一举措不仅有效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还改良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涧口乡村民老薛高兴地算起了生态账:“过去堆粪臭气熏天,现在变废为宝,每亩地化肥成本还降了不少!”
近年来,全市各级人大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宜阳县,人大代表推广“沼液入田”的创新农业模式,实现了土地增肥、环境质量提升以及村民收入增加的“三赢”局面;在嵩县,为有效提高农业用地综合利用水平,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人大代表推动发展林下经济。通过人大代表的持续监督和推动,洛阳的绿色农业逐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发展道路。
从河洛平原到伏牛山麓,人大代表的身影活跃在春耕一线。全市各级人大以监督之力守护粮安底线,以代表之为破解生产难题,以创新之策推动绿色转型。随着万亩麦田拔节生长、特色产业园区机声隆隆,一幅充满科技含量与生态底色的现代农业画卷,正在洛阳大地徐徐铺展。(相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