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 | 老城味道“烹”出新气象 文旅融合解锁“流量密码”
晨光微熹,老城区的街巷早已升腾起袅袅白烟。南关汤街上,捧着海碗的食客们或坐或立,浓郁的牛肉汤香气裹挟着此起彼伏的吸溜声,勾勒出十三朝古都最鲜活的晨间图景。
“发源自夏商时期的牛肉汤,历经千年已融入洛阳人的血脉,如今这条飘香四溢的‘汤街’不仅是本地人的‘生活仪式场’,更成为游客必打卡的美食地标。”南关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的话语里透着自豪。
随着体验式旅游持续升温,如何通过地方特色美食提升城市旅游的竞争力,让游客通过“舌尖”与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产生共鸣?老城区人大常委会敏锐把握“美食即文化IP”的时代脉搏,积极融入文旅发展目标,联合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市场监管局、文旅局等相关单位,成立“美食·名吃”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区人大代表的专业特长和技能优势,以“视察调研+改造提升”双线发力,开展“美食 名吃”改造提升和评选工作,深度挖掘美食背后的历史文脉与地域文化。
工作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掌握商户经营现状及提升需求,形成“一店一策”升级方案,协同多部门、各街道推动店面形象、文化展示等标准化建设。同时牵头成立了美食家协会及餐饮与行业协会,秉承“传承、创新、发展”的宗旨推动老城区餐饮高质量发展,形成政府引导、行业协同、市场联动的文旅生态,实现业态升级与消费活力释放,为老城文旅注入新动能。
“我们要让每道美食都成为可阅读的城市记忆。”老城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挖掘、传承与弘扬老城区独特的美食文化,让“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焕发新生,为市民游客呈现“舌尖上的老城故事”。
正如那碗传承千年的牛肉汤,老城正以美食为匙,开启文旅融合的醇厚新味……(老城区人大常委会 通讯员 范崇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