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代表亮身份 有事“码”上说
近年来,洛宁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四个满意”总体目标和“四个六”工作要求,把平台规范化建设和推广使用做为工作的着力点,在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中心人大代表工作(联络)总站和18个乡镇(街道)建设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行“代表亮身份、有事‘码’上说”,畅通民意收集渠道,有效实现了代表服务群众“全天候”、群众反映意愿“零距离”。
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把“代表亮身份、‘有事请扫码’”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在全县18个乡镇(街道)统筹部署,创新打造代表“线上联络站”。以选区为单位,坚持就近、就便,明确人大代表“服务圈”、生成代表联系“二维码”,在人大工作站和各个选区便民服务点、景区景点、学校、饭店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张贴、公示,实现县乡村三级代表联络站点全覆盖。群众通过代表联络站或代表二维码进行扫码,可以直接向代表反映诉求或提出意见建议,实现代表联系群众全天候、“零距离”。
以省市“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为契机,邀请市人大业务专家对县人大代表进行集中授课,对乡镇人大代表实行人大主席异地交流培训,以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履职重点,强化代表监督、服务意识,通过多种方式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切实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当好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和人民意愿的代言人。2024年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坚持“走出去学”“请进来讲”“交流中提”,认真组织县级以上代表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2次,首次推行乡镇人大主席异地交流给代表授课,累计培训县乡代表1693人次。为代表高效操作应用二维码、收集群众民意提升了履职能力。
建立民意收集、办理、反馈机制,对群众扫码诉求事项,代表通过代表工作站随即转相关部门限期办理;对民生实事等重大事项的意见建议,按照“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程序,纳入政府工作事项,同时经后台直接反馈群众。网上人大代表联络站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群众意见建议可以随时表达,代表全天候履职,不仅完善了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履职通道,拓宽了代表收集社情民意渠道,还为代表服务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沟通联动平台,增强了人大代表的荣誉感、归属感。长水镇龙凤小区一业主扫“码” 在人大代表联络站留言反映家里自来水晚上供水有中断问题,镇人大收到群众反映后,及时协调安排工作人员到小区与物业管理人员入户查看,对供水管网进行细致检查,并询问部分居民生活用水情况,查明原因后,认真制订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供水难题,使群众诉求得到了圆满解决。兴华镇群众通过网上代表联络站反映镇区加油站丁字路口车流量大,但路口一直没有交通指示信号灯,公交车和大型车辆频繁经过,经常造成交通阻塞、事故频发,给群众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镇人大收到群众反映后,迅速协调落实,在此路口安装了红绿灯、摄像头和40米减速带,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王范回族镇群众扫码反映部分背街小巷路段未架设路灯、夜间出行存在安全隐患,镇人大组织代表实地查看后,以代表建议形式转交镇政府办理,镇政府投资9万余元在大桥坡西胡同、寨壕路、磨沟路等多处共架设太阳能路灯380余盏,并对已有路灯进行集中修理,覆盖周边15个村组路段,极大地解决了村民夜晚出行问题,得到了群众广泛好评。
2024年通过“有事请扫码”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33条,其中解决群众诉求147条,纳入2024年度县、乡民生实事166条,其余意见建议均给予了及时答复,一大批群众反映的保障生活用水、增设路口指示信号灯、背街小巷夜间照明等“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展望未来,洛宁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深化“代表亮身份、有事‘码’上说”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平台功能,拓展民意收集广度与深度。持续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强化监督实效,推动更多民生问题解决,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洛宁大地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为洛宁县的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民意力量,在新的一年里书写更精彩的为民服务篇章。(洛宁县人大常委会 通讯员 高朝辉 席新春)
来源:《人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