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代表履职“织”绿网 美丽乡村入画来
穿行在刘店镇红里村,新垒的石墙缝隙间蔷薇探出粉白花枝,改造完成口袋公园里,月季与鸢尾开得正艳。村民们忙着在垒石花坛移栽百日草幼苗,县人大代表、刘店镇红里村党支部书记赵会营正与施工方核对藤本月季攀爬架的间距……这幅“石生花、绿叠翠、人勤忙”的初夏图景,正是刘店镇创新人大代表监督机制赋能乡村颜值提升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刘店镇抓住春末夏初绿化黄金期,将65名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划入12个行政村,建立“代表+村干部+网格员”责任清单,围绕植绿点位规划、石林景观设计、施工质量把控等环节开展常态化监督,通过“代表盯进度、群众献点子、技术保质量”,让乡村在季节更替中实现“颜值保鲜”。
代表们通过实地走访,实时了解各村植绿进度、石林工程质量和管护盲区。在红里村高速桥下石林景观施工过程中,代表们发现石林高度偏高的问题,立即召集施工方、设计方和村民代表现场协商,优化施工方案,既节约了成本,又保留了乡土风貌。今年来,代表们累计提出绿化布局优化建议26条,推动整改施工问题13项。
人大代表带头认领管护责任区,示范带动群众参与“房前屋后三棵树”行动。目前,全镇新栽植女贞、红叶石楠、红花槐、国槐等乡土树种4300棵左右,村民自发管护率达80%以上。
针对初夏苗木管护关键期,镇人大组建3支“代表+农技员”小队,吸纳村民代表56人参与日常管护,重点督导新植树木的扶架固根、病虫害防治,让每处石缝间的绿意都能安然迎接即将到来的暑热考验。镇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牵头建立“一村一档”生态档案,收录石林景观建设过程、古树名木保护记录,留存乡村改造记忆。
从“干部干、群众看”到“代表带、全民动”,通过人大监督赋能,刘店镇不仅实现了林木覆盖率提升,更培育出村民自觉维护环境意识,真正实现了乡村“焕新”。(汝阳县人大常委会 通讯员 秦小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