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说丨让民生期盼在人大监督推动下变成温暖现实
岁月执笔,民生为墨,绘就幸福新篇。本期“镜头说”专栏聚焦民生实事,以生动图文为窗,邀您一同走进洛阳市涧西区、洛龙区、栾川县,沉浸式感受人大代表们以精准监督为引擎,推动民生蓝图一步步化为温暖现实,让惠民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暖人心。
6月中旬,工农街道人大工委组织区人大代表对农村低保和残疾人两项补贴惠民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入户走访 庞婷/李艺鹏/王瑞良 摄
镜头来到涧西区工农街道,乡间的石板路上,区人大代表们步履不停。为保障惠农政策精准“落地”,他们化身“民生监督员”,挨家挨户走访农村低保和残疾人家庭。翻开代表们随身携带的记录本,密密麻麻记录着群众的反馈。一次次耐心核对,一遍遍详细询问,让每一项惠民政策都能直达民心。曾经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取而代之的是群众脸上欣慰的笑容,这便是人大监督成效最生动的注脚。
涧西区南昌路街道的“微问政”现场,是民生改善的鲜活缩影。“小区电动车充电难!”“老年人腿脚不便,吃饭成了大难题”……面对群众的迫切诉求,人大工委迅速搭建“现场问政”平台,职能部门负责人当场认领任务、明确整改期限。
涧西区南昌路街道有色西院新增充电桩 郑丹 摄
如今,新增的充电桩整齐排列,消除了安全隐患;原本坑洼不平的小巷,经过整修后宽敞平整。
涧西区南昌路街道社区邻里食堂 郑丹 摄
3个社区实现养老配餐全覆盖,540人次享受到助餐服务,63位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吃上热乎饭菜。“微问政”架起了民生幸福桥,问出了群众的美好生活。
洛龙区石油社区“乐养居”建设前后对比图 白晓梦 摄
洛龙区人大常委会将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作为监督重点,持续跟踪问效。通过推动政府盘活闲置资源,创新“公益设施+养老服务”“闲置场地+适老改造”模式,已建成168个养老服务设施,构建起“15分钟养老生活圈”。走进石油社区“乐养居”,这里曾是闲置场地,在人大的持续监督推动下,经过产权置换与适老化改造,如今已焕然一新。宽敞明亮的餐厅里,老人们享受着营养均衡的餐食;温馨舒适的康养室中,专业人员为老人提供健康服务;充满欢声笑语的文娱室里,大家下棋、唱歌,其乐融融。“乐养居”集助餐、康养、文娱等功能于一体,成为老人们的幸福驿站。
4月底,栾川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老年助餐服务调研。 梁玉姣 摄
在栾川县,老年助餐服务也是备受关注的民生实事。今年4月底,栾川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启了一场“沉浸式”调研。实地察看多地助餐点运营情况,并采用“四不两直”方式暗访,随机走访、深入了解助餐点实际运营难题。在人大监督的推动下,栾川县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按下“加速键”。截至5月底,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新建30个老年助餐点位已全部完成。走进助餐点,窗明几净,荤素搭配的菜肴香气四溢。从调研时的精心谋划,到如今助餐点遍地开花,人大代表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一张张照片,定格的是民生实事的精彩蝶变;一个个故事,诉说的是人大代表的履职初心。涧西人大、洛龙人大、栾川人大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在民生答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绘就了一幅幅温暖人心的幸福画卷。未来,他们还将继续倾听民声、汇聚民意,推动更多民生实事落地生根,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整理:相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