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黄河洛阳美”文集 |《黄河上的时代丰碑》
黄河上的时代丰碑
在黄河中游,小浪底水利工程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静静诉说着人类与黄河的故事。它不仅身负防洪、发电、灌溉等重任,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例证。每年六七月间,为期20余日的调水调沙核心作业,便是它施展强大功能的高光时刻。
2023年6月22日,晴空万里,我与同学一同奔赴小浪底。抵达工程南门后,换乘观光车,满心期待着见证那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交织的奇迹。刚一抵达,一座巍峨大坝便映入眼帘,它横亘在黄河之上,气势恢宏。还未靠近,咆哮的水声便传入耳中,我迫不及待地冲下车,跑到护栏边,瞬间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三条巨大的“水龙”从大坝右边中部坝腰的水槽中喷涌而出,它们拖着长长的“尾巴”,高昂着头,喷云吐雾。
起初,水在水槽中如快速涌动的银蛇,到末端抛射而出,便化作气势磅礴的巨龙,咆哮着跌入河道中的消能池,激起千层巨浪。这三条“水龙”仿佛有着自己的思想,在消能池上空肆意奔腾,行云布雨,似乎在诉说着自己的不凡经历:它们跨越五千里路的云和月,吸纳天地日月的精华,在小浪底才真正展现出磅礴力量。
小浪底水库的贡献巨大,据官网数据,它每秒能输出5100立方碧水,滋润中华大地;能拦蓄8200立方洪水,守护安澜;能喷涌817吨泥沙,遏制河床抬高;还能输出633度清洁能源,点亮万家灯火;甚至能输出5000个负离子,为黄河两岸的青山绿水增添生机,将黄河下游的防洪标准提升到千年一遇。
水,本是无形之物,却在小浪底汇聚成涛,从巴颜喀拉山的点滴之水,历经千辛万苦汇聚于此,蓄能喷发,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消能池则是小浪底工程的智慧结晶,堪称现代版的“禹王锁蛟”之地。北宋《河防通议》中“以柔克刚”的治水智慧在这里重现光芒。池内浪涌如雪,通过精准设计的阶梯式消能结构,将水流动能逐级削弱,既保护了河岸,又能带走淤泥。调水调沙分为两个阶段,先泄放上层清水形成人造洪峰冲刷下游河床,再开启底孔排沙,利用高含沙水流将库区淤泥输送至渤海,这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
抚今追昔,古黄河的泥沙淤积问题一直是心腹大患。大量泥沙在河道中淤积,导致决堤溃坝频繁发生。开封就因泥沙淤积,河堤高出地面10多米,成为地上悬河,错失多次定都机遇,落寞百年。早在西汉时期,河工大臣贾让就提出了著名的治河三策,然而,由于历朝战乱、饥荒、瘟疫,朝廷无力承担巨大的人力、财力,长期只能实施修缮加固旧堤的下策。几千年来,黄河改道26次,决堤1590次,决溢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千米。尽管治理之路充满艰辛,但中国人坚强不屈,从未放弃。
直到康熙末年,黄河在河南武陟多次决口,危及京津。危急时刻,康熙帝派四皇子雍亲王指挥,倾举国之力落实贾让的治黄上策,成功控制洪水几十年,迎来了乾隆盛世。从宋、元、明、清对黄河治理的研究典籍条目中可发现,人们已深知黄河安危,关乎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和人民福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更是高度重视黄河治理。1946年2月,在冀鲁豫解放区成立了黄河水利委员会。1952年,毛主席视察黄河时提出“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从此,黄河治理进入快车道,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重要作用。
如今,小浪底工程运行时,还有一条“隐形黄河”——网上的数字孪生黄河。它如同一个智慧大脑,是黄河活地图,能预演对策、评估现实;有智能监测预警系统,能精准计算库区实时容量,合理调控放水。借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等新技术,小浪底的管理更加科学高效,保障了库区水量充足,周边湿地面积稳定,吸引了众多野生动物栖息。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也促进了当地生态农业的发展,如孟津小浪底库区的温湿环境使沿河湿地公园,每年吸引来众多鸿雁就地栖息。会盟万亩荷塘,大河古渡文化园,为黄河添彩。人们种植的石榴、草莓、葡萄、猕猴桃等经济作物都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变,2024年小浪底洛阳市孟津段被水利部评选为全国幸福河湖。
站在160米高的大坝上,坝顶长1667米,宽15米,坝底宽864米,庞大的三角状大坝横卧在黄河之上。极目远眺,碧空万里,山峦叠嶂,奔腾的黄河此时如婴儿般平静,碧绿的河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宛如丝带穿梭于群山之间。小浪底工程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其水库面积达272.3平方公里,相当于42.6个西湖。如此庞大的库区,排沙是个大问题,不过小浪底有5种排沙方法,如人造洪峰、溯源冲刷等,通过多种科学机制,将库内泥沙搅动排出。
有人说,这太费劲了。像都江堰那样修个鱼嘴坝就可以在河道中二八分沙,直接把沙冲走就完了。事实上黄河不能这样做,因为黄河进入黄土高原后,土质松软,有众多支流。黄河的泥沙问题,从古至今困扰着无数人。自秦汉以来,黄土高原农耕面积扩大,植被遭到破坏,黄河泥沙量剧增,90%的泥沙来自黄土高原,年输沙量约16亿吨,成为世界上输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减少泥沙的关键在河口镇到潼关河段,如今,我国有能力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来改善这一状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黄河泥沙减少,小浪底减淤负担减轻,开封也将重现昔日的京都繁华。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经千年沧桑,在小浪底水利工程的守护下,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小浪底,是黄河治理的伟大成就,更是人类探索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