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况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市境东西长约170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其中山区面积占45.5%、丘陵占40.7%、平原占13.8%,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说。现辖7县7区,13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其中2家为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8.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84.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8.39%,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连续9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
历史文化厚重。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十三朝古都、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有5000多年文明史、近4000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现有世界文化遗产3项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国家级传统村落34个,不可移动文物9000余处。洛阳是全球华人的文化之根、祖脉所系,全球1亿客家人祖籍于此,中国70%的宗族大姓起源于此,2024年10月24日至26日,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在洛阳隆重举办。
工业基础雄厚。洛阳是新中国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一五”时期全国156项重点项目有7项在此布局。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以及现代医药等5大先进制造业集群、17条优势产业链,“5+17”产业链群营收超过4600亿元,现代农机装备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全省“零”的突破。现有规上工业企业2124家,其中百亿级以上企业10家,3家企业跻身“2024中国制造业500强”。入选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0强城市。
科研实力较强。洛阳是我国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此叠加,现有各类创新平台(载体)3951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载体)10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达到6家,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六年排名全省第一,在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科技领域位居全国先进水平,先后下线全球首台25兆瓦级风电主轴轴承、世界最大智能化自磨机、全球首套矿用重载智能机械手等世界领先设备,入选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自然资源丰富。洛阳西依秦岭、东临嵩岳、北靠太行、南望伏牛,伊、洛、瀍、涧、黄五水穿城而过,自然风光多姿多彩,城市景观生态优美,牡丹名甲天下,森林覆盖率达45.8%,拥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42个。矿藏资源丰富,已查明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44种,其中金属矿产21种、非金属矿产20种、能源矿产3种。钼、金、煤、铝为全市最重要的四大优势矿产,其中钼矿储量居全国第一,黄金金属储量居全省第一。黄河(孟津区段)、伊洛河(洛阳段)入选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创新试点城市、全国第二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
交通区位优越。洛阳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陇海、焦柳、郑西等铁路干线穿境而过,呼南高铁焦洛平段项目建设全面铺开,“十字型”高铁枢纽呼之欲出;连霍、二广、宁洛等国家干线高速公路在此交会,“三纵三横三环”高速路网基本成型;洛阳机场开通运营航线12条、通航城市17个,开通地铁线路2条,公铁集疏、陆空衔接、内捷外畅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加快形成。入选全国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国家冷链骨干物流基地承载城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为中部地区唯一拥有多类型国家物流枢纽的非省会城市。